庙会又称庄稼会,其形成的物质条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建国前,信阳各县城乡寺庙众多,各寺庙皆定期举行登祀神佛敬佛香,名为香火会。有些香火会逐渐变为“庄稼会”,即庙会,届时,农工商皆定期赴会,参加贸易,同时亦举行相关的文艺演出,如舞蹈、戏曲、花会等。
传统古会(庙会、香会)是集会贸易的一种形式,但比通常的逢集贸易规模大,商品多,多在麦收前农闲时举行,并有鲜明的季节特点。一般来说,正月、二月举行的古会以烧香、玩灯为主;三、四月举行的古会以出售麦收工具和交换农副产品为主。庙会会期少则1天,多则一周,大多数为3至5天。
新中国成立后维持原有集市及庙会。“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赶大集”,强行并集,这些庙会基本上停止了活动。如潢川县由建国初时集市56个减为43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集市的发展,先后恢复和开辟集市32个,至1986年潢川县全县集市已增加到75个。同时逐步恢复了一批传统庙会。
1979年5月1日至10月,固始县财贸部门在城关镇成功举办了该县首次物质交流大会,18个基层供销社参加,货摊从东关一直摆至西关。这是结束长期动乱,摆脱计划经济的较早举办“物交会”及庙会的代表。此后,各县城乡庙会逐渐恢复。
20世纪80年代的庙会均为单纯的以物资交流会。但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庙会,文艺活动较为活跃和突出。例中,每年农历3月新县乌马潭庙会,吸引了鄂、豫、皖地区数十万人前来进行商品交易及文艺活动,成为豫南特大庙会。一般的庙会均有固定地点固定时间(会期),但是也有的像信阳市浉河区物质交流大会那样。配合地方需要,改变会地址期,收到预期效果,如1985年5月20日至6月4日的物交会,参会单位共有92个单位,437户个体工商户,搭货棚126处,流动摊点500个,吸引了郑州、驻马店、湖北省应山县等大批客商,零售成交总额103.6万元。
灵山庙会:灵山庙会举办地位于罗山县涩港镇同心村灵山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六,为灵山传统古庙会节。庙会期间,数以万计的信男善女千里迢迢到灵山来登山朝拜,观光旅游。灵山庙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大唐盛世,国富民强,大兴佛教,在全国各地广修庙宇。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来灵山出家为尼后,扩建灵山寺。由于每年农历三月三来灵山朝圣的香客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更形成了三月初三庙会,并流传至今。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答谢灵山寺僧人护驾之恩,率文武百官于农历三月初三到灵山来降香还愿。北宋大文家苏东坡也为灵山庙会留下了“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兴辉”的诗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宗教文化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主题。灵山庙会的规格越来越高,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加突出。现在的灵山庙会,是一个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在豫南及湖北一带颇具影响。灵山庙会每年定期举办,前来游人每年达20万人次。
乌马潭庙会:乌马潭庙会位于新县千斤乡政府东8.8公里徐畈村境内,乡村公路直达会场。是因乌马潭庙而来,乌马潭始于宋朝未年,庙宇系千斤北杨湾村杨思亭领头捐钱并督工建造,庙前有正殿、侧殿、下殿三个较大宫殿,还有禅堂、斋堂、住宅等建筑,占地面积4.1亩,宫殿前后共五层,依山而建,后层皆高于前层,气势巍峨宏大,颇为壮观,殿内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年香火极为旺盛。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初五逢庙会最多时达3万余人,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会场位于乌马潭北河滩,面积约60亩。每年庙会时,附近河南、安徽、湖北及山东等五省10余州县民间艺人商贾云集于此,十分繁华兴盛。会上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山东马戏、安徽花鼓戏、河南皮影戏、说书、舞狮、卜卦、算命及各种杂耍,商品交易各种百货、山货应有尽有,饮食果点摊位遍布,热闹非凡。会场东边庙前有一银杏为当年建庙时栽植,现树高22.5米,胸径近2米,树冠11.1米。该树独立于一片较宽阔的空旷地上,显得格外的苍劲,传说乌马潭为连康山七十二庵总庙,若有人做梦到庙前古银杏树下寻拾银杏,即表示该人阳寿已尽。乌马潭庙于1925年被毁,现遗址尚存,庙碑碑文在文革中被磨毁,只看到碑上少量文字,至今每年的三月三日依旧逢庙会。
金兰山香会:金兰山位于新县新集镇金兰村境内,相传,是达摩祖师住过的地方。信徒往金兰山进香始于宋代,清乾隆年间最盛。此活动由民间发起,主事者称会首。每年农历二月初开始筹备,张贴布告,登记人数,收缴会费。朝山者行前在家斋戒、沐浴更衣。起行之日,先在市内游行。游行队伍以旗锣伞扇开道,提炉捧炉者后随,朝山者手执点燃的条香徐徐而行,由一人领呼“南无阿弥陀佛!”众应之曰“无量寿佛!”队伍绕行一周到达西郊,另有数百名布衣草履、身背黄色香袋的斋公相随。
潢川观音庙会:佛教于唐末宋初传入潢川,明、清为发展鼎盛期。在当时州治的十多座寺庙中,数南海观音禅寺香火最旺。文革期间寺庙被改作他用,但当时城乡中仍有很多信徒吃斋念佛,信奉此教。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寺院恢复开放,信徒人数日益增加。佛教信众主要来自豫南地区,安徽、湖北等外省的信徒也常常到此进香礼佛。
观音庙会:在南海观音禅寺。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相传是观音出生、出家、得道的日期,每年此时佛教信众云集南海观音禅寺,方圆百里的香客赶来朝拜,形成小南海观音庙会。解放前,就有许多百里之外的香客赶来朝拜。随着寺庙的扩建,及周边环境的改善,观音庙会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届庙会的前一个星期,庙内僧众便开始庙会的筹备工作,很多外地信徒在庙会的前几天便云集潢川,为观音娘娘祝寿。届时僧众沐浴更衣,从清晨起便诵唱佛经。天亮之前,烧香许愿之人便络绎不绝,殿堂庙廊里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鞭炮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及至天亮。后来者只能将鞭炮香烛投向庙外的铁炉焚烧,有的就跪在庙门及路旁向观音娘娘祈求或许愿,三拜九叩以表诚心。进香时,有目不斜视的顶礼膜拜者,也有几步一跪一叩头的虔诚信徒;有心满意足的还愿者,也有怀揣心事来祈求佑护的善男信女。庙宇周边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有耍猴的、卖艺的、说大鼓书的、卖纪念品的,更多的是来庙会看热闹的,顺便许个心愿,可谓人声鼎沸,热闹异常。每年的三次庙会可接待信教群众近10万人。
商城县观音山旅游节:观音山旅游节系由县商城旅游局、观音山旅游开发公司联合举办,每年一次,以提升商城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促进旅游开发。“豫南道教名山——观音山首届民俗文化旅游周于2003年2月19日至2月25日在观音山(位于商城县城关北18公里,河凤桥乡境内)举行。为扩大活动影响,主办单位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式,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应邀参加。举行了大型法事表演——祈福道场,主办单位举办,邀请省“心连心”艺术团来演出。活动周吸引了鄂豫皖三省六市的十余万游客、香客前来观光、游玩、朝山,烧香礼拜,并由此形成庄稼会,吸引各演出团体、商家数千个,形成了五大活动区:道教活动及进香朝拜区、农业区及农具购销区、小商品销售区、文化娱乐区、支柱产业高产示范区,以山上道观为中心,两侧旅游公路和演出场地为依托,各类法事、商贸、娱乐、餐饮活动前后延绵九公里,人流如潮,成交额达几千万元,有力的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