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楚国名相孙叔敖是淮滨期思人。他因义杀两头蛇,为民除害而享誉乡里。楚国令尹虞丘尚贤荐贤,在自己年老时积极推荐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孙叔敖代替自己的令尹之职。楚庄王采纳了虞丘的推荐,并用国王乘坐的专车去迎接孙叔敖。
孙叔敖担任令尹后,许多人都来道贺。有一老者却一副吊丧的打扮求见。他见到孙叔敖后无一句道贺语言,却讲了三句逆耳之言:“身处尊贵而对人骄傲,百姓就不再亲近你;位高责重而滥用权力,君主就会讨厌他;俸禄优厚而不知足,祸患就会降临。”临别时老者反复告诫,地位越高越不能骄傲而脱离群众。孙叔敖连连称是。
孙叔敖来自基层,对民众的心愿有切身体会。他按照老者叮嘱,制定“施教导民”的治国安邦方略,那就是不靠政令强行推行,而是依农时,顺民意,由官府带头倡导,让百姓仿效。据史书载,他在任令尹期间,有几件事就是采取“施教导民”而办成的。秋冬农闲,官府引导百姓进山砍伐竹木,猎取禽兽;春夏河水上涨,引导百姓用河水运出山里的竹木和捕捞鱼虾。楚庄王曾下诏将钱币造大,结果民众感到携带不便,造钱业主嫌成本提高而纷纷转行,市场管理混乱。孙叔敖顺民意,建议楚庄王恢复原制。楚国当时有一习俗喜欢坐矮车,马高车矮,行车不快,楚庄王想下令改改。孙叔敖表示赞成但他不赞成发布政令,而建议将乡间的门槛提高,让矮车无法通行,并将官府的车辆变成高车,自由通行。不到半年,全国的马车都变成了高车。这些方略的实施,使楚国经济迅猛发展,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