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股弦,多为盲艺人自拉四胡自唱,艺人左右膝下系四块竹制的响板,颤动击节。1915年,艺人张五牛、刘贵山、张景瑞的独奏甚受群众欢迎。1926年,四股弦流入辉县部分山村,艺人由一人发展成二人对唱,典型的是辉县艺人陈昭清夫妻,他(她)俩一弦一唱,主要唱凤阳歌。1950年陈昭清夫妻收徒数人,在辉县上八里及附近十多个村庄演出《闹五更》、《十对花》、《十二月采茶》、《小尼姑出嫁》、《光棍哭妻》等,颇受群众欢迎,后来,四股弦传入新乡北站区,艺人们从唱风阳歌扩大唱放风筝和剪剪花调。从二人对唱发展为众人伴唱,伴奏人员从二人发展到八至九人,以四股弦为主,并配以笙、小管和横笛。还有的艺人每唱完两句,便间奏打击乐,鼓、钹、云锣、大饶一齐响。四股弦的唱腔较简单,近于说白。艺人们演唱的传统曲目主要有《红灯记》、《上门楼》、《双鞭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艺的只有张五牛、陈旭河二人。到1971年因无传人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