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秀美山水 >> 山水与品牌 >> 浏览新乡

白云寺李贽诗碑

2016/2/23 15:40:33 点击数: 【字体:

 
    春日满院花草香,冬季亦有松竹立。寒冬时节的太行古刹白云寺,虽无繁花似锦的热闹,却更显清幽静谧的情致,与千年名寺的盎然古意相映成趣。白云寺位于太行山东麓,距辉县市城区30公里。1992年,国家林业部在此建立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林海茫茫,百鸟争鸣,但佛教文化深厚的白云古寺仍是整个景区的中心。
 
    在白云寺大殿侧的前壁上,有一块卧碑形的刻石,为明代著名异端思想家李贽和朋友唱和留下的诗碑。那是明嘉靖四十五年,李贽从南京国子监博士调任北京礼部司务,他路过辉县,曾避暑白云寺。当时几个朋友来访,互有诗文应答。后人刊刻于石上,成为今天的李贽诗碑。诗碑长127厘米,宽58厘米,全文抄录如下。
 
    早秋乘公务便,访李卓吾白云山中,命韵得山字。
 
    出城载酒访函关,十里肩舆度远山。
 
    谈道石床风韵寂,论心泉阁鸟声闲。
 
    桃源花绕迷归路,谷口烟浓拥去纶。
 
    我欲寻幽作新隐,禅堂深锁白云间。
 
    石阳邓林材
 
    相访过山诗,题诗欲满山。
 
    野人惊瘦病,仙客喜开颜。
 
    落笔天将暮,举头叶可攀。
 
    行吟出树下,云在意俱闲。
 
    卓吾李载贽
 
    途中怀寺上诸友
 
    世事何纷纷,教予不欲闻。
 
    出郊聊纵目,双塔在孤云。
 
    雨过山头见,天晴日未曛。
 
    骑驴觅短策,对酒好论文。
 
    思君复自陟崔嵬,君独思君不顾回。
    
    一雨半犁堪种谷,三人两病懒登台。
 
    棋声忽应空山去,酒味欢从得水来。
 
    可是君宣寻到我,须臾为报洞门开。
 
    “时嘉靖丙寅,予偕诸友避暑山中,赵永亨,字子吉、陈荩,字予进、张士允,字子中、张世乐,字子善,既获嘉傅坤为6人之友。予为谁?即卓吾。”
 
    五岳探奇兴有余,白云南卧即吾庐。
 
    泉中欲洗巢由耳,门外何劳长者车?
 
    是处青山应入梦,他年缘野可忘居。
 
    僧家莫道闲游览,安石苍生意未虚。
 
    楼阁依山寺,烟霞傍翠微。
 
    天清吟望阔,树密野人稀。
 
    欲跨乘风鹤,还怜钓月矶。
 
    况逢年契侣,潇洒共忘归。
 
    据了解,当时40岁的李贽,已亲身经历了亲人次第成新鬼的无可奈何。他在做南京国子监教谕时,父李白斋病故,他不得不依成例守丧3年,其间无以维持生计,不得不以教书为生。有一次,全家竟在冰雪中整整饿了7天,他的次子在饥饿中夭折。不到两年,其祖父李竹轩也去世了,他不得不再次辞职,去泉州料理丧事。在这以前,他先在共城(辉县)——他的第二故乡购下田产,安置下了妻子和3个女儿。然而,当他在1566年回到共城时,迎接他的只有妻子和大女儿,另外两个女儿都在连年的饥荒和瘟疫中失去了生命。在他后来的回忆中,那种无以言表、寒彻心肺的悲哀,一丝丝从纸中透出来:“入门见室家,欢甚,问女儿,又知归来数月俱不育矣。此时,黄宜人(李贽妻)泪相随在眉睫间,见居士(李贽)色变,乃作礼、问葬事及其母安乐。居士曰:‘是夕也,吾与室人秉烛相对,真如梦寐矣。乃知妇从势逼情真,吾故矫情镇之,到此方觉履齿之折也!’”
 
    对于李贽来说,早年的贫穷给他带来了4个儿女的夭折,无论以后在宗教领域涉足再深,麻醉自己到何种程度,他也不会有安处陋巷安贫乐道的高尚,他将永远离开贫困。这位百泉居士自己也不否认这一点,他在与卫辉推官好友《邓石阳书》中感慨:“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穿衣吃饭,而世间种种,皆在其中。”在《焚书》中,他不止一次道出自己在出世入世间徘徊的苦恼,当然,也离不了穷困所给他精神上的伤害。“惟不得不作升米之禄以为养,不容不与世俗相接而已。”
 
    因此,他削发为僧后,不在荒山野岭苦修,更不参加寺院的诵经祈祷,仍保持着官僚学者的生活方式。1580年,他在姚安知府任上辞官后,先在湖北黄安名门耿定向家做门客,后投奔湖北麻城望族周思敬家,再到高官梅国祯家。到麻城芝佛院潜修时,也是靠这几家大户在衣食上奉养,毫无贫乏之忧,还周济了满寺僧众几十名。
 
    平原博物院副研究员、潞王陵博物馆原馆长杜彤华告诉记者,李贽原名林载贽,因林李同姓,后改为李贽。他号卓吾,又号宏父、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为福建泉州晋江人,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享年76岁。他家中不少人与西亚人通婚,实际上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家族。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贽参加福建乡试中举,因家境困难,他放弃了参加会试的机会,以举人的资格开始了宦海生涯。
 
    他先是在云南姚安人知府,期未满,辞官而去,并由儒入佛。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到辉县任教谕,3年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从此,他先后宦游南京、北京等地20余年,到处批判儒家道学,因而遭遇坎坷,74岁时蒙冤入狱,后被迫自刎而死。他著有《焚书》、《藏书》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乡日报(2013-02-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