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堂、中南海等绘制的一些巨幅山水画,松树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曾和侯先生一起游香山、颐和园、碧云寺、樱桃沟等,西山地区林木葱郁繁茂,古松颇多。每每驻足松下,侯老便静观、凝思,且将自己的画松主张和心得娓娓道来。
在中国山水画里,松树的表现占了重要的位置,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题材。
古人画松多以松石点缀山水,在唐代的山水画中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画家,他们把松石作为山水的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画面呈现出“妙之至极”的韵致。
唐代张璪写松,很能用笔法,“常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牙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唐人符载把张璪画松说成是“流电激空,惊飚戾天,豪飞墨喷,离合惝恍,若雷雨之澄霁,见万物之情性。”足以可见张璪用笔的魄力。张璪亦善用墨。《画史》(米芾)中记载:钱璪,字醇老,收张璪松一株,下有流水涧松,上有八分诗一首,断句云:“近溪幽湿处,全借墨烟浓”。张璪的松山石水,因“笔墨积微”、“不贵五彩”能得自然之真趣。有“气韵俱盛,清润可爱,一时号为神品”之誉。曾轰动当时画坛,而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历代的艺术家所服膺,成为中国画论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后梁的荆浩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一面“耕而食之”,一面深入观察大自然,那“翔鳞乘空”、“欲附云汉”的古松,使他倍感惊讶,“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他在《笔法记》中所言:“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夫木之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从微自直,萌心不低。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叠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有画如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气韵也。”并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即提倡现实与理想的结合,不仅仅如实描写客观物象,而是要创造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说明我国中古时期的松石山水在笔墨技巧和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北宋的李成、郭熙,宋代的李唐、马远,元代的王蒙,清代的弘仁、石涛、梅清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画法自然呈现出各异的形态。唐以前的画家追求精心描绘理想的真实境界,注重真实物象的再现。而五代以后,画家们则不但能师法造化,更能中得心源,将生活的感受和松的自然变化相结合,赋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风骨,使作品的意境、寓意更丰富、更深刻、更具个性化。
古代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创造,总结出一整套极完整且系统化的画学理论,也形成了一个极富特色的艺术程式,它体系完备而又极其灵活多变,反映出画家对大自然敏锐的理解、对艺术深刻的体会。松的画法与国画中山石、人物、花卉等一样式样丰富,可以说它是一种便于掌握的类型化的处理方法,以利于画家从纷繁琐碎杂乱的现实景物中寻找到具有典型性的形式语言。
当今多数画家,往往只是因袭传统,沉溺于成法,拘囿于有限的一家一派,一招一式,其结果是画面形式千人一面,趋于僵化,没有个性。要么沉醉于真实的自然之松的描绘,形神俱备,而神韵无存,或被古法所缚,或为自然所困。我想这也并非传统程式的过错,着实应该从画家的思想方法、精神气质、艺术意念等多方面去查找症结。冲出传统式的桎梏,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画家,无一人不是从前辈那里先继承后发展,而后取得成功的。潘天寿先生即是杰出的一位。他学识广博,功力深厚。主张“画事须有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他又说:“黄宾虹山水基础好,功夫深……成就不仅在笔墨上超越前人,而在构图、立意上,无一点常套,不拘泥古法,不依样葫芦。他勤读书,对诗词、书法、篆刻、文学等方面均有渊博修养,很值得我们学习。”潘天寿先生的作品生气勃勃,淋漓壮阔,属雄健一派。他所作的《黄山松》用坚劲沉着的线条,枝枝如铁,背景始信峰只寥寥数笔,却挺俊奇特、品格高妙。《松石横卷》一株老松,盘根石畔,古干槎牙,神清骨峭,苍劲的书法题字占据了画面的一半,真是“树如屈铁山画沙,笔能扛鼎腾龙蛇”。
中国画家画松者数不胜数,而外国油画以松树为题材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核心人物之一的希施金,应该说是画松高手。她以精微细腻的表现手法画了大量描绘松树的风景画,作品意境之深邃,引人入胜。我非常喜欢他的《松树林》和《在马尔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等作品,画面构图开阔,气势宏伟,刻画细致,笔下之松有着极强的个性,使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画家深厚的修养和精湛的技艺。如从希施金的画中吸取所长,融会贯通,想必对画松会有启发。
耿安辉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生于河南辉县市孟庄镇,自幼酷爱书画。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并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
自幼临池习帖,先从颜体入手,后攻汉隶,又学清代名家,临池不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76年,他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被制成金字镶嵌于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受到中央领导、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获文化部嘉奖。
侯德昌的山水画功力深厚,生活气息浓重,布局严谨,气势如虹。1992年,他为我国申办奥运会主笔创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形象地再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1994年前夕,他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笔绘制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1995年和1997年,他为中南海创作了《山永寿松长青》和几幅山水画;1999年,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山水画《长城雄关图》等。2001年1月13日,受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其书画艺术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曾应邀赴许多国家讲学、举办展览和考察。【原标题:侯德昌画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