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中国古老的历史与文化 朱仙镇木版年画

2012/3/31 12:03:59 点击数: 【字体:


    过大年,贴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作为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年画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更记录下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与文化。而在中国各种年画里,极负盛名的要数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位于中国河南开封,当地的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大多取自历史戏剧、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 
      
    木版年画的制作要经过绘图、刻版、拓印,染色等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细致。而制作一张年画,需要刻制一个线板(即年画轮廓)和多个色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木版年画老店——天义德的传人张廷旭介绍说:“木版年画一般用木版套色(即为染色)印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熬色和刻版,刻出来的版一个毫米都不能错,必须得精确。年画都要木版套色,先把线版印出来,在套上红色、黄色、绿色和紫色等等。在套色的过程中,一般从浅色到深色走。制作一张年画,最少要五个版,几种颜色就是几个版,最多的达到九个或十多个版。” 
     
    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鲜艳,且久不褪色。这其中的秘密就是使用独特的颜料。过去,工匠们使用天然矿物和植物原料手工制作颜料。比如,绿色颜料就是从铜铝中提取的。张廷旭解释说:“红色过去都是用红木,现在找不到了就用其他代替,但保证不掉色,我们都经过试验的。最简单的比如黄色,就是用国槐上开的花结的籽,名字叫槐米,大概有三、四种颜色都是用这种槐米熬制的。”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虽然繁琐复杂,但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它正面临被机器印制所取代的局面。因此,很多艺人不得不选择改行,而这种民间工艺陷入了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是为生计放弃艺术,还是不顾生活艰难而选择继续坚守?传承人张廷旭也曾徘徊在这两难的抉择之中。他回忆说,过去,经营木版年画几乎无法维持日常的生活。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不仅改善了民间艺术从业者的生活,也为这些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张廷旭说:“国家级传承人每年补贴一万元人民币,省级传承人一年八千元。这些年,国家对我们支持很大。以前年画几乎传不下去,这两年基本上还有人从事这行当,比如朱仙镇木版年画目前发展到五、六家。这都是国家的政策好,也是一个机遇。木版年画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又被定为传承人,找我定做的人特别多。” 
      
    在2010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中国外交部指定为“国礼”,专供驻外大使馆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借助这一契机,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对朱仙镇年画的保护与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推广,木版年画也开始走出国门,吸引了世界上更多的关注,这也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作为朱仙镇艺人代表,张廷旭曾去过不少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展览。他说:“像咱们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都去展出过。特别是在香港,去年八月十五灯会我到香港,年画卖到80块钱一张,因为在广场上举办展览,能接触到当地老百姓,大家都很喜欢。2005年我去过日本,今年八月我还要去德国。” 
      
    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从业者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关心,像木版年画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不仅得以传承,还为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喜爱。(原标题:中国古老的历史与文化 朱仙镇木版年画)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