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二程洛学源流大观(3)二程理学的活态传承

2015/10/14 10:01:50 点击数: 【字体:


  理学根植于洛阳,洛学诞生于洛阳。

  洛学因程颢、程颐兄弟在此居住和讲学而得名。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二程理学由其弟子在不同地区讲学而得以广泛传播,为世所推崇,代有传人,形成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事功之学等四大学术体系,各派均有师承,连绵不绝,呈现了有师有徒的活态传承,贯穿了宋元明清各代。   

  一

  说来有趣:不久前,有人用动漫手法画《程门立雪》,共有五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宋朝闽人(福建人)杨时、游酢来洛阳向程颐求教,第二个画面是程颐在堂上假寐,第三个画面是杨时、游酢为不打扰老师休息而恭立门外,第四个画面是两位学生被笼罩于雪幕之中,膝下一尺雪。  

  上面四个画面构图生动,场景也很感人,其情其景也都符合历史事实。但这位动漫大师接下来笔锋一转,画了最后一个场面:程颐老先生在假寐后睁开眼睛,忽然坐起,哈哈一笑说:“两位南方同学,没见过洛阳的大雪吧?好了好了!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题目叫做《洛阳的雪》。”

  “谢谢先生!谢谢先生!”

  两位南方同学赶紧趴在地上磕头,心里说:洛学就是高深啊,程老师就是厉害啊,竟然不讲一句话,就让咱们认识了雪!

  这组动漫,当然是现代幽默,最后那个场面更与史实不符。《宋史·杨时传》记载“一日(杨时)见(程)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同门弟子)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的地点,一说在伊川书院,一说在嵩阳书院。

  伊川书院离洛阳有百里之遥,坐落在伊川县鸣皋镇,如今仍留有大成殿。大成殿前,一株古柏挺立,高约18米,需三人合抱。镇上老人讲:此柏乃程颐亲植,历经千年风雨,仍如铁打铜铸,树阴匝地,树梢冲天。

  说起伊川书院,不免牵出两个人物。一个是宋代宰相文彦博,一个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程颐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回到洛阳。当时身居相位的文彦博,也是个不喜欢王安石的主,他来了一个“赠地表心”——把自己在鸣皋的一所旧园和10顷良田赠给程颐。程颐在此建了一座书院,初名伊皋书院,后称伊川书院,教书授徒培养理学弟子。

  另一个人物赵孟頫,他的“赵体字”在伊川书院慷慨挥洒,写满了一块碑。碑为“有元敕赐伊川书院碑”,竖在古柏旁,统高7米,宽2.8米,书法俊秀圆转,刻法如锦缎走水,流畅之态溢于青青石面。

  这地方有文化,说不定你也想来旅游,但且慢——别忘了“程门立雪”两位当事人,还在雪地里站着呢!

  其实那杨时(字中立,人称龟山先生)来洛阳时,已经40多岁了,而且早已考中进士,学术上也有了名气。但人家就是谦虚,辞官来洛先拜程颢门下,为“程门四弟子”(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之一。后程颢逝世,又拜程颐为师。可当他初见这位老师时,正值老师“闭目养神”和老天“开仓撒盐”,于是制造了“程门立雪”典故。

  “程门立雪”有美感,雪地里两位学生渴望学习的特写,抬高了洛学的门槛,增加了洛学的魅力,平添了老师的威严,从此,理学弟子纷至沓来,不绝于途……

  二

  由于人们不真正懂得理学,印象中“二程”总是板着脸。

  其实面对理学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不能轻易臧否褒贬的。

  杨时跟程颐学成后,成了一位忠臣——他看到童贯、张邦昌投降金兵,扯开嗓子就骂;看到主战派李纲抵御金兵,挥笔就写赞歌,并为其辩护。咱不说别的,就说二程教育出来的这些学生,可都是国家栋梁和耿直之士,可知这理学骨子里,还是让人学好。

  还有游酢,这位“程门立雪”里的配角,福建建阳人,程门高足之一,他是闽地最早接受“洛学”的人,比杨时要早10年。杨时还是通过他的介绍,才来到程门学习的。

  当初,20岁的游酢来拜程颢为师,老师观察他后断言“其资可以进道”。同年八月,程颢出任河南扶沟县知县,特意举荐游酢任该县教谕。元丰四年(公元1081),游酢荐杨时拜程颢为师。两人学业精进,回福建时,老师目送学生启程,高兴地说:“吾道南矣!”

  其时游酢已师事程颢十年,而杨时还不到一年,“吾道南矣”看来主要是对游酢说的。游酢传播理学的功绩在于编辑了《明道先生语录》,将程颢平时言行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书。

  若非学道来伊洛,安得传承到闽地?

  这两个人,真是没有雪地白站,站了几个时辰,传道千里万里,开始了二程理学的第一轮活态传承,开辟了理学入闽的康庄道路,为后来的朱熹集理学大成引来了一脉活水。

  “程门立雪”之外,还有“程门去矜”。

  这个“程门去矜”的主角,是河南上蔡人谢良佐。史载他和老师分别一年后,来洛拜见老师。程颐问其学问上有什么长进?谢良佐回答:“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程颐问是何缘故,谢良佐说:“因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毛病都出在‘矜’字上。克服了‘矜’这个大缺点,就能够不断长进了。”程颐点头赞许。

  还有吕大临,陕西蓝田县人,此人是理学入陕衍生“关学”的“助推器”。前面已经讲过,洛学、关学、闽学等,都是理学地域划分后的称谓,表面看是并列和平级的,其实洛学才是老大,是根本。北宋以降,洛学再发枝杈:一是经历了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代师承,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二是经历了陆九渊、王守仁传承等形成以陆王为代表的心学;三是经历了胡安国、胡宏父子传承而形成湖湘学派;四是经历了陈傅良、叶适等人传承而形成了永嘉事功学派。

  其中的朱熹,是理学的大容器,他把理学梳理后,成了集大成者。由于他在这方面成绩好,自此“程朱理学”这个新招牌便挂在了国门上,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的官方哲学。

  朱熹这个人,故事很多。

  三

  民间相传:宋朝时期,尤溪县尉朱松心忧国事,闷闷不乐。一日出得门来,忽见一人相貌清奇,仙风道骨,不由受其吸引,就上前求教一二。那人问朱松:“你有何事相问?”朱松随口道:“但凡人问,总逃不过‘富贵’二字。”那人听了哈哈大笑,用手指点朱松道:“你呀你呀!富也不过如此,贵也不过如此,若是生下小孩子,那就是一个‘孔夫子’。”

  朱松赶紧追上来问:“敢问先生高姓?”那人已转身上路,远远飘过来一句话“洛阳安乐窝邵尧夫是也”。朱松大惊,才知此人是当今易学大师邵雍。

  此事定是民间附会,意在宣扬邵雍善卜,又说明朱熹生非凡人。但也真是怪了,邵雍离去不久,朱松的儿子朱熹就在福建尤溪县出生了。

  儿子四岁,朱松指着头顶的天告诉儿子:“这是天。”谁知儿子眨了眨眼睛问:“天上有何物?”朱松吃了一惊,是啊,天上有何物?自己也没深思过呀!朱熹却勤于思考,8岁能自读《孝经》,并在扉页上题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以激励自己上进。

  后人对于朱熹的了解,是因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感到他很不近人情。事实上朱熹不仅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更兼有儒家济苍生救急难的情怀。  从历史发展长河看,朱熹是承前启后的思想家,一生都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精于孔孟学说,又不拘泥于仁爱之说。他从“格物致知”出发,要求人们在生活中,欲求不要太过分,一切不要太奢靡,这一切其实都是对的。

  但即使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有人拿他开涮了。

  咋开涮?无非是制造绯闻。有人编了一个故事:说他半夜苦读圣贤书,一个美女出现了,说是来拜师的。朱子见她很好学,就收了这个女弟子胡丽娘,两人很快打成一片,可结果发现这个小胡是个狐狸精。还有个绯闻,说他与妓女严蕊很要好。

  这些事,最早出现在洪迈的《夷坚志庚》里。洪迈,就是写《容斋随笔》的那个主,因被弹劾“使金辱命”,到处受人讥讽。

  你想,这样没气节的人,写东西说人家朱熹有绯闻,假不假?真不真?在外交上,朱熹和他截然相反,是坚决的主战派;在哲学上,朱熹发展了二程理气关系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在认知上,朱熹强调“知先行后”,又兼“知行相须”,注重行在认知中的重要性。朱熹还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使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更趋完备。

  平心而论,朱熹是个严谨的宋儒,他吸收佛道精髓,对于道德、经世的解读,也都有新的理解。而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争取读书人科举入仕,把他搞的四书集注作为科场标准,让他脱离了群众,人们就认为他是个不近人情的圣人了。

  其实,你看看他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知他并非心如枯井之人。他的心中,原有一脉活水,天光云影,清清亮亮。而这脉活水就是二程理学,源远流长,从洛阳滔滔而来……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8-06-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