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园汉墓壁画考释
2015/9/28 16:28:5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柿园汉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北30余公里的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李、山头陵区,是一座“斩山作郭,穿石为藏”的石崖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巷道和8个耳室组成,东西总长95.70米,南北最宽处13.50米,总面积383.55平方米,总容积1738立方米。1987年一1991年发掘,共出土车马器、兵器、生活用品等约l万余件,钱币近万斤。在墓葬主室前部发现3处保存基本完好的彩色壁画,壁画总面积近30平方米。该壁画是我国迄今所见西汉时代面积最大、墓主人身份较高(诸侯王)、保存较好的墓室壁画,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西汉时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里对此壁画作进一步考释。
一、壁画的制作工艺
该壁画绘制于附着在岩体石壁的细泥地仗上。柿园汉墓是一座石崖墓,墓室因山凿制,墓室凿成后没有对壁面进行磨平加工,岩体壁面凹凸不平。制作壁画前,先在凹凸不平的石壁上涂一层细泥地仗,然后在抹平的泥质地仗上作画。地仗的制作分两类:一类是岩体较平的地方,细泥地仗薄;另一类是在岩体凹陷较深的地方,制作泥层时嵌入一些木片,以减少泥层的重量,使泥层干燥前不致于下坠脱落。因此地仗的厚度也不相同,薄的地方约2—3毫米,厚的地方可达数厘米。
地仗层为“纯砂泥,不含任何纤维性物质,灰白色,砂、泥颗粒较细。”经测定,泥砂比例大体为3:2(体积比)。“经X一射线衍射分析,地仗层的组成为:方解石(CaC03)50%,石英(Si02) 15%,长石(KALSi308或K20·AL203·C1Si02)10%;白云石[caMg(C03)。]10%,蒙脱石[AL2(si4010(0H)2H0]5%。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地仗层是由黄土和砂组成,其中所含CaC02成份很高,除黄土中含有的一些外,可知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石灰”。br> 壁画使用颜色主要有4种:红色、白色、黑色和绿色。“通过X一射线衍射定量分析,判明红色为辰纱(Hgs),即俗称的‘朱砂’或‘丹砂’;白色为白云母[ALSi3010](OH):];黑色为辰砂加等的孔雀石(绿)[CilC03·cu(OH):];绿色为孔雀石。这些都是无机矿物颜料”。值得注意的是,壁画用色较特殊,“黑色不是通常所用的炭墨或墨,而是用红色辰砂和绿色孔雀石调和而成。白色颜料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白垩、铝白或胡粉等,而是使用白云母……敦煌研究院的同志对南北朝及唐宋各代的壁画颜料进行过不少分析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对河南后寺郭东汉墓壁画颜料也进行过研究,包括日本对古代壁画颜料的调查,都没有发现使用这些颜料的”。
该壁画以平涂朱砂作底色,在朱红底色上作画。主题龙的基本色调为青灰色,腹部白色,鳞甲用墨线勾画轮廓,内填红色、白色。足用灰、白、红三色勾画轮廓,前足内填黑灰色,爪内涂白色,后足上部内涂白色,下部为黑灰色,足上梅花纹为白灰花瓣,红色花心。角和双羽为白色,红口白牙;虎满身涂白色,以墨线勾轮廓及身上斑纹;朱雀用色与虎基本相同,唯喙、爪部为黑色;鸭首鱼身兽的用色与虎大致相同。云气纹的画法是用墨线或红线勾画轮廓,内涂白色或灰色。
边框部分以黑灰色为底色,璧形纹、云气纹、火焰纹、绶带均是用红色勾画轮廓,内填白色或灰色。 南壁、西壁壁画用色与顶部壁画相同,朱雀的双羽深黑色;仙山用黑色画轮廓,内填白色;豹的用色与虎的相同;仙草泼掘报告称灵芝)则用白色画轮廓线,内涂黑色。
二、壁画内容考释
柿园汉墓壁画共有3幅,均位于主室西部,顶部l幅;南壁与西壁交界l幅;西壁北端1幅。壁画画幅为长方形,四周饰边框,顶部壁画绘1龙、1虎、1朱雀、l鸭首鱼身兽,空隙处填绘仙花、灵芝、云气纹;南壁、西壁壁画绘仙山、1豹、1朱雀、灵芝等;西壁北端壁画与前两幅壁画边框饰图案相同;边框内绘壁形图案、火焰纹、云气纹、绶带。
l、龙
龙位于顶部壁画,是该壁画的主题图案,基本特征是:昂首张口,獠牙外露,怒目圆睁,头生带枝双角,颈生飘带状长须,身生双羽,四爪,全身布满磷甲,身体弯曲成两个相连的“S”形,作腾空飞舞状。
《说文》十一篇下《龙部》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据此,龙为神物。古者神人多乘龙。“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的轩辕氏黄帝,也与龙有关,传说他乘龙上天(见《史记·封禅书》)”龙又是人死后升仙(天)的工具,洛阳卜千秋壁画墓中壁画的主题就是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龙有多种,《广雅》云:“有鳞日蛟龙,有翼日应龙,有角日虬龙,无角日螭龙”。柿园汉墓壁画中的龙不仅有角,而且有鳞、有翼,集多种龙的特征于一身,似乎不宜确认其为哪一种龙。其实不然,我认为该龙是应龙,首先它具有“有翼”这一应龙的基本特征,作腾空飞舞之姿,在其空隙处绘云气纹,明显表示它是在天空飞翔;其二“应龙,传为引魂升仙之神兽”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绘有应龙。柿园汉墓壁画中的龙绘于墓室顶部与右下侧的棺相对应,显然有寓意墓主人乘龙升天之意。
2、鸭首鱼身兽
因该兽头部象鸭,身体象鱼身,故名。在以往的汉画不见这一形象,发掘报告称之为“怪兽”。在墓室顶部壁画中,位于龙首前端,身体下部被龙舌缠绕。已故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安金槐先生认为该兽是早期玄武的形象。
我认为该兽是龙的早期形态之一种——鱼龙,或称龙鱼。即《山海经》所讲的“鱼妇”。《山海经·大荒西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讲:“龙鱼一角……乘云上升。”该动物头后生出的尖状物可视为一角,与“龙鱼一角”相吻合,身体布满鳞甲,象鱼一样有腹、背、尾鳍。但比鱼身细长而弯曲,又象蛇。龙的原始形象即是蛇,是蛇的神化物。王维堤在《龙凤文化》一书中从8个方面论述了龙起源于蛇、认为“我们从‘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这几句话中,可以若隐若现地看到古代龙族为洪水所迫迁,与鱼族融合的历史在神话中的折射。视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一件半坡类型的细颈瓶上的鱼龙图案中范冬青视为螭龙的‘鱼’,正是蛇化了的鱼,是鱼变为龙的一种过渡形态。”柿园汉墓壁画中绘一龙,一鱼龙与1973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上绘一龙、一鱼的寓意应是相同的。
在该壁画中绘龙鱼的寓意可能是希望墓主人死而复生。《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日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淮南子?坠形训》:“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高诱注:“南方人死复生,或化为鱼,在都广建木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绘有鱼蛇。安志敏先生认为帛画中的双鱼“疑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谓的‘鱼妇’……帛画中所画的蛇鱼。可能与上述传说有关,即希望达到人死复生的目的。
主室顶部壁画中绘有龙、虎、朱雀,缺少四神之一的玄武。我们推测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关于四方神灵的说法尽管在我国战国及西汉初年的文献中有明确记述,但“考古材料中见到的四神形象,主要是新莽和东汉以后的”。四神齐备的图案组合可能在西汉中期以前还没有形成;其二,在该壁画中绘龙、虎、朱雀的寓意可能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朱地彩绘木棺上所绘龙、虎、朱雀只是取其祥瑞而非表示四方的寓意相同 ,正如马王堆一号汉墓报告中所讲的“这具朱地彩绘棺上的图象,有龙、虎;朱雀和鹿,都没有玄虎,大概由于这里的用意在于取其‘祥瑞’,而不是为了表示四方的缘故”。
3、虎
壁画中虎的形象近于写实,昂首张口,作咆哮状,四蹄前扒后蹬,身上布满条状斑纹,显得活灵活现,把虎的威猛形象刻划得恰到好处。与以往所见绘画虎的形象的区别在于:该虎的四蹄粗大,尾部特长,头上双耳处各生一枝长茎含苞待放的花朵,花似莲花,下有两个叶片衬托,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花,应是仙花或仙草。莲即荷,又名芙莲、菡萏。《尔雅。释草》:“荷,芙蕖……其花菡萏,其实莲,其根藕。”虎头生莲花,表明此虎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虎,《楚辞·招魂》:“虎豹九关“。王逸注:“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可见虎与豹同为守护人间通向天国之门的神兽。”《山海经?西山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日盂山……其兽多白狼白虎……又西二百二十里,日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白虎条下:“按白虎南朝梁孙柔之《孙氏瑞应图》称瑞兽。”白虎又是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述的四方神灵之一,《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4、朱雀
柿园汉墓壁画有两处绘朱雀:一是墓室顶部壁画;二是南壁壁画。顶部壁画中的朱雀位于龙身上方,口衔龙角,颈下生一花朵,长尾,尾端生两枝变形云气纹,双羽饰圆圈纹;南壁朱雀位于仙山之上,昂首屈颈尾上翅,双羽饰圆圈纹。
朱雀又名朱鸟、凤鸟。在汉代被尊为神鸟。汉画像石墓门上多刻朱雀,有保护墓主人之意。朱雀为“四灵”之第二位,《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朱雀又是四星座名之一,是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881《河图》载:“南方赤帝,神名赤彪嫖怒,精为朱鸟。”《楚辞·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王逸注:“朱雀神鸟,为我先导”。据此,朱雀为引导死者灵魂升天之神鸟。《山海经?南次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日凤凰。首文日德、翼文日义……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可见朱雀为祥瑞之鸟。
顶部壁画朱雀颌下花朵与南阳县引凤庄东汉墓羽人异兽画像所刻“三秀草”。“三秀”是灵芝的别名,古以芝为瑞草,故名灵芝。灵芝一年开花3次,故又称“三秀”。《楚辞》屈原《九歌’山鬼》:“采三秀合于山间”。《晋书·乐志下·歌宣帝》:“神石吐瑞,灵芝自敷。”《说文解字》:“凤,神鸟也。天老日:‘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囱。’”
朱雀的形象在汉代画像石、砖、壁画中均有出现,但东西两汉形象变化较大。总的变化趋势可以归纳如下:西汉,头部无顶翎或有顶翎但较矮小,尾羽丰满,象孑L雀的尾;东汉,头部顶翎高大,多数为三羽,也有一、二羽者。尾部羽毛简化,多数为三只,羽端勾卷肥大。
5、豹
豹是传说中的瑞兽,与虎同为守护人间通向天国之门的神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上部象征天门的门柱上各绘一只小豹,与该豹形状基本相同(见前文)。《说文》:“豹似 虎,圆文”。《正字通》云:“(豹)状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黄,文黑 如钱圈,中立圈左右各四者,日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日 艾叶豹,次之;色不赤毛无纹者,日土豹。”该豹身饰圆钱纹,应是金钱豹。《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七十里,日南山……兽 多猛豹”郭璞注:“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豹或作虎。”墓室壁画中画豹,主要是取其“守天门 之神兽”之意,反映了墓主人欲死后升仙的思想。
6、云气纹及其它图案
在壁画主体图案空隙处,边框内填绘云气纹、火焰纹、绶带及壁形图案。依形状的不同可以把云气纹分成:云朵形、几 何形、花草形和流线形四种,其中以云朵形云气纹为主,用流线连接云朵形、几何形、花草形云气纹,在汉代对使用云气画是有等级规定的。《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徐州北洞山汉墓、永城保安山二号汉墓墓室内涂朱砂,大概就是文献中讲的“洞朱”;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木棺彩绘、帛画,柿园汉墓壁画、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壁画 中都有“云气纹”,应是文献上讲的“云气画”。
火焰纹可视为变形云气纹,绶带是用来连接云气纹、火焰纹和璧形图案的,寓意多方连续、吉祥如意。与近代建筑、木质家俱上使用的盘长、方胜图案的寓意相同或相近。盘长、方胜盘长均寓意吉祥”@壁为祥瑞之物,自古为礼仪类用玉之首。玉璧、玉琮分别为祭天地的重器。《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汉郑玄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锐象春物初生;半圭日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日璜,象冬闭藏无物,唯天半见。”可见璧为祭天之物,是勾通人神的工具。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也多用玉璧作礼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发现大量用玉璧、琮随葬的墓。“(江苏武进)寺墩的一座墓中随葬玉璧五件、玉琮二件”商周至汉代的墓葬中也多发现有玉璧随葬。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窑山一号墓出土玉璧9件,二号墓出土玉璧37件,其它经发掘或被盗的墓中也多数出土玉璧。
另外,在龙的颈部、右前足、左后足中部、尾部、虎的双耳处各生出一枝长茎莲形鲜花。该花的基本特征是长茎、分,两叶,两叶间生花朵,花朵似含苞待放的莲花。湖南长沙马王堆广号汉墓黑地彩绘棺盖板、头、足档板、左右侧板花纹上有类似图案,报告称其为云气纹因与一般云气纹差别较大,一概称其为云气纹似有不妥,暂称之为莲花或莲形花草,其作用应是填补空白。
三、壁画的价值及艺术成就
柿园汉墓壁画不仅面积大,保存基本完好,色彩鲜艳,而且墓主人身份较高,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惟一一处西汉前期诸侯王的巨幅彩色墓室壁画。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填补了我国西汉前期巨幅彩色墓室壁画的空白。到目前为止,我国西汉时期的绘画资料虽然发现较多,但多数为零星的、小面积的。画幅面积较大的有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棺彩绘“T”形帛画、三号墓帛画;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墓帛画;河南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壁画等。其中以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棺彩绘面积最大,约3平方米,不如柿园汉墓主室顶部壁画面积的五分之一;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该墓所见三幅壁画看,不仅构图精美,线条流畅,技法娴熟,而且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不象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壁画显得粗犷有余而纤细不足,也不象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起画稿的朱纱线”和淡墨线并不十分严整,甚至比较潦草”。而柿园汉墓壁画从构图到笔法均显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以顶部壁画中的龙为例,不仅各部位比较适中,而且神态刻划恰到好处,一幅腾空飞舞的龙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该壁画所反映的艺术成就是多面的,一是在构图上讲究对称。顶部壁画以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为主题图案,龙上方绘一朱雀、下方绘一白虎;南壁、西壁壁画以仙山山峰、朱雀居中,左边绘一只豹,右边绘一仙草(报告称灵芝草)。边框饰图案的对称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半璧形、璧形、火焰纹图案对称布局;二是使用了补白手法,为使画面生动而富有变化,又能达到表现画面主题——巨龙为飞龙在天的艺术效果。在龙的空隙处填绘云气纹;仙草、仙花等;三是在技法上主要采用单线勾勒轮廓,平涂,个别图案采用“没骨法”,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或动感效果。如为了表现龙在天空飞翔的动感及龙须的质感,使用了“高古游丝”技法在龙首后用较密的黑色细线绘出弧形飘带状,飞舞中的龙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四是以线的巧妙运用表现物动的状态,龙腾虎跃,使画面充满生气。对线的运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完全摆脱了早期绘画用线生硬呆板的状态,反映了工笔重彩画在这一时期已经发展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