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的山西与陕西之间隔河相望,南临中原,东接河北,北依内蒙古,以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山环水绕,地貌多样,是人类发祥和社会文明起源地之一。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晋西南黄河沿岸和汾河流域(180万年至2万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比较多,佐证了这一地区的氏族部落文化比晋北、晋中要高和进步一些。“三皇”及其同期的传说人物如燧人氏、女娲氏、有巢氏、神农氏等,在晋南都有其活动遗迹(永济有女娲陵,洪洞县有女娲陵和庙等)。素秉琦先生将其归为“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系,大致西起甘肃东部,东至河南郑州,中间穿过关中盆地,为华夏族活动的中心地区,晋南地区在社会文明前夕的地位尤其重要。 “五帝时代后半段的代表是尧舜禹,是洪水与治水。史书记载,夏以前的尧舜禹,活动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尧舜禹时代万邦林立,各邦的‘诉讼’、‘朝贺’,由四面八方之‘中国’,出现了最初的‘中国’概念。这还只是承认万邦中有一个十分确定的中心,这时的‘中国’概念也可以既是‘共识的中国’”[1]。即晋南是当时“中国”的“都城”所在地,为天下氏族或部落向往的中心和圣地。考古发现的“多种文化并行发展的格局,折射出山西作为中原与北方联系地带的民族大熔炉性质,其稳定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与中心地位奠定了文明的根基,文明时代即将到来。”[2]。鉴于篇幅有限和学术会议的主题,我们仅就尧舜禹中的“帝舜”生平事迹作以简述,以求教于方家,井与晋地学者共勉。
一、姚重华三十岁以前的坎坷经历
1、源于东夷的舜
徐中舒教授的《先秦史论稿》云:《尚书•尧典》“可能是春秋时代或战国早期的书籍。它的成书年代不能早于《论语》或《左传》,因为在这两部书里讲到尧舜的事迹都与《尧典》,不同”[3]。尧、舜事迹简述记载,说明他们虽然还都属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但比帝尧的事迹更为具体和真实,神话成分也更为减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先秦典籍综合排比分析后,在《史记•五帝本纪》说:“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读古)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昌意为黄帝次子,即舜为黄帝的八代孙。按此谱系,舜则是叔伯祖父尧的孙子(尧系黄帝之长子玄嚣的四代孙子),显然是矛盾百出,令人难以置信。因为若真的如此,舜的祖辈必为姬姓,也必为黄帝后裔部落,同姓伯祖父尧又怎么能将两个女儿嫁于舜为妻呢?因此,舜必为异姓部落之人。为此,我们就得进一步探讨舜的祖先和族源。
(1)舜的祖族有虞氏部落为东夷族
《史记•五帝本纪》排的帝舜世系,是取自《大戴札记》之《帝系》篇的。宋代罗泌《路史》后记•十一《疏仡纪•有虞氏》,针对此世系云:“五帝之中,独(舜)不出黄帝,自敬康而下,其祖也。”即明确指出舜非黄帝后裔,颛顼之子穷蝉非敬康之父。敬康又出自何族何人呢?《吕梁碑》云:“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幕又为何族何姓何人呢?《国语•鲁语上》云:“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二者也说穷蝉是幕之子,且幕比颛顼还年长以一些。王应麟《困学纪闻》曰:“《左传》史赵云‘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于明德,寘德于遂。’则幕在瞽叟之先,非虞思也。”朱芳圃教授《中国古神话与史实•虞幕》说:“据《国语•鲁语》,可见自幕于瞽叟,世为虞君,而《史记•五帝本纪》谓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当系诬说。”至于颛顼之于穷蝉,可能是误记,或其有与幕之子同名者。
有虞氏部落是何族,又居于何地呢?朱芳圃教授《甲骨学文字编》第五眷释“虞”引叶玉森先生语云:“疑即虞字,古之虞人,乃掌田猎之官。猎时或被(披)虎首以慑群兽,故其字从虎从大。大乃人形。”何光岳《东夷源流史》,释曰:叶玉森说“甚是。自古至今,山区猎兽者,常戴虎头(面具)大喊大叫以吓唬野兽,把兽驱向围猎的圈套里,然后埋伏的人群用罗网、绳索、套筒、陷阱和弓矢、刀枪进行捕猎。虞幕之际的有虞氏,正是实行这种围猎方式而得名” [4],有虞氏是以“仁兽”黑纹白虎为图腾的部落,初兴起于燕山一带,后南下,迁居于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成为东夷的一个部落,虞幕是其较早的首领。幕的子孙,亦相继任部落长,也是较早加入华夏部落联盟较早的东夷部落,且尊奉太昊、少昊为机光。
(2)舜之祖辈的业绩
关于幕的事迹,主要是擅长观察气象,识别风向。《国语•郑语》言,幕“能听协风以乐物生。盖农业社会,风与植物有密切关系,而乐舞可以和风,使之应节而至。虞幕有此功德,故其祀典特隆。”幕之子穷蝉、孙子敬康,史无详载。
《史记•五帝本纪》云:“舜父瞽叟盲。”由此而皆说舜的父亲是个盲人。《正义》孔安国曰:“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叟’,无目之称也。”此说是正确的。瞽叟不是盲人。但说其“不能分别好恶”,则不符合史实。黄模《国语》补云:“按《周语》先立春五日,瞽告有协风(即今日说的和熙春风)至,此云能听协风,即无违命之实也。《左传》又云瞽史知天道。瞽,史官名,非即无目者,以虞氏世为瞽史。故《尚书•尧典》言舜曰瞽子,又曰父颃,瞽以举其职,颃以言其性也。可见瞽是“史官”之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从虞幕至瞽叟,不仅都相继任本部落长,而且还均以知天文而相继担任华夏部落联盟的史官,舜之父并非是好坏不分的无道德之人,而是相继任史官、乐官及天文官之人。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云:“从各种传说和神话材料推测,有虞氏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业都相当发达的。例如‘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就是每年春天东风到来的时候,发动氏族部落成员开始农业活动。协风,也叫俊风,,就是春天的东风。传说中的帝俊,可能由此衍化而来。在有些神话里,认为日月干支也是从帝俊产生的。在传说里,有关有虞氏的父权世系的断断续续的记载,也是最多的。这说明,有虞氏的父系氏族社会比较发达,对此后我国的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5]东夷有虞氏部落的所在地雷泽,位于今山东西南部与河南相邻的地区,古代时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东方氏族先民的聚居地,原始农业、家庭饲养业及制陶业,均比较兴旺发达。
(3)桥牛奉命率部落北迁
有虞氏部落传至桥牛为部落长时,奉帝喾令北迁于妫(读归)州,去防御北狄侵犯。《辞海》释曰:“妫州,州名。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北燕州置。治所在怀戎(今河北涿盘西南)。长安中(703年)移治清夷军械,今怀来县东南的旧怀来。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延庆(今属北京市)、赤城、崇礼、张北、怀安、逐鹿等县地。开元中(714-741年)张说(玄宗的宰相)在州北筑长城,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方重镇。”其州辖地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妫水当为今妫水河。桥牛为部落长的有虞氏已迁居妫水流域,至其于瞽叟时便以水名为姓。这便是舜之父为“冀州”人和“妫姓”的由来。其长子舜又为什么姓姚呢?瞽叟对长子又为什么那么凶恨呢?我们就得从舜的身世去寻找原因。
2、舜的微贱身世
黄帝至帝舜,部落间先民的婚姻状况还是较为松散而自由的,母系社会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野合遗风依然存。而后世人的观念中,认为无父或后父后母的孩子是最可怜的,也是为人们所鄙视的。瞽叟是世代为部落长、天文官员的儿子,明理有道德,怎么会虐待长子呢?于是流传故事和后世资料便以舜不知父名、不从父姓,说他为“私生子”。
《史记•五帝本纪》《索引》引晋代皇甫谧语云:“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也。”父系氏族社会,女已人嫁夫家,生的子女随父姓,舜却以生地为姓氏,可证其非明媒正娶的夫妇之子。正因为如此,才发生了舜的一系列苦难遭遇。
握登生舜的地方和舜足东夷人,记载最早的是《孟子•离娄下》,言“舜生于冯诸”,“东夷之人也”。诸冯即今山东诸城县,文献记载较多的,则是舜生于姚墟。《孝经•授神契》云:“舜生姚墟。”刘藻《曹州府志》卷四《舆地志》记载:“姚墟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旧鄄城)东南九十里。《援神契》曰:‘舜生于姚墟。’应劭曰:‘姚墟与雷泽相近,后世成为姚城。”又记载:“雷泽城,在州东南六十里,本汉成阳古城,古之成伯国也。”雷泽县为隋朝置,在今鄄城县南,是知姚墟、姚城为同一个城的异名,还称洮城。所以,学者们多认为舜生于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诸城是其迁居地。
3、随母入瞽叟家
舜出生后由母亲握登养育,生活困苦,处境孤单,遭到村人鄙视,便带儿子迁居于诸冯。后为生活所迫,遂又离开诸冯(今山东诸城县),带着舜远嫁于妫州的瞽叟为妻。
(1)舜出生的祥瑞故事难以置信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集解》“《谥法》曰:‘仁圣盛名曰舜’。”《正义》曰:“《尚书》云‘重华协于帝。’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即今说的彩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即今说的双瞳仁),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法苑珠林》卷四九引刘向《孝子传》云:“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哺已,言鸡为子孙,视之,如凤凰.《黄帝梦书》言之,此子孙当有贵者。”这些记载虽未舜的出生戴上了不同于凡人的光环,但却矛盾之处甚多。瞽叟既居于妫州,又改虞姓为妫姓,为什么舜不生于此而姓妫,却仍生于姚墟而姓姚呢?且瞽叟既然知道舜是天之子,有虹或凤凰吉兆,作为尊奉天帝,知天文的他又何敢犯天条而加害舜呢?可见此舜的出生吉兆故事是不可信的,而握登未婚而生舜,则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的。
(2)舜在后父母家的遭遇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尚书•尧典》云:舜“家本冀州,每徙则百姓归之。其母早死,瞽瞍更娶,生象,象傲,而父顽、母嚣,咸欲杀舜,舜能和谐,大杖则避,小杖则受,年二十,始以孝闻。”《孟子•万章下》云:“象忧(舜)亦忧,象喜(舜)亦喜”。“舜往于田,号位于吴天。”由此我们可知,舜非瞽叟亲生子,厌恶和仇恨握登带来的这个孩子,常怒而发脾气,用棍棒打舜;后母凶悍,蛮不讲理,视舜为私生子,倍加虐待;后母之子象娇惯成性,十分骄横和霸道,又怕舜继承其父母的财产,不断向父母要求杀死舜。舜的年龄也不大,在家中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烂衣衫,干的是脏活累活,还得到田里劳动。他处处让着弟象,象高兴时,他才少受打骂,象不高兴时,就拿他出气。父母打的轻了,就忍受着,往死里打时,哭天天不应,哭地天不应,哭是可怜极了!在哪里还有一点亲生父亲的心肠!
4、避难返回姚城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冀州之人(此是据瞽叟业生长、居住的地方而言的,非舜生于冀州)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瞍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德。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此冀州,一说指妫州(今河北怀来县),一说指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应以妫州为确。《墨子•尚贤中》云:“古者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括地志》云:“濮州雷泽县有历山有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山海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山。”清代《一统志》卷一四四《曹州府》云:“历山,在濮州东南七十里,接菏泽县界。《水经注》:雷泽西南十里许小山孤立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池,泽之东北有陶墟,郭缘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连属,滨带瓠河也。《辞海》释;雷泽与雷夏是古代一个“泽” 的两个名称,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隋开皇十六年在此设立雷泽县,金代贞元二年(1154年)废而归入鄄城县。瓠河,又称瓠子河,从今河南省阳市南分黄河水东西出,流经山东鄄城、郓城县南,折向北流经梁山县西、阳谷县东南,至阿城镇再折回向东流,经茌平县南,东注入济水,这些记载告诉我们:舜避难时居住的姚墟,耕种庄稼的历山,捕鱼的雷泽,烧造陶器的瓠河,均在今山东西南地区。
5、舜返回妫州城
约在舜二十四五岁时,瞽叟年迈力衰,部落长老不举象而举舜为部落长,迁部落邑地于怀戎(今河北怀来县)。《读史方舆纪要》云:“天宝初(742年),改妫州为妫州郡,废潘县。”《魏土地记》载:“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舜庙。”不育而喻,这些祠庙是后人修建的。这就是说,有虞氏部落从雷泽复迁至妫州后,一直定居于潘城(今河北逐鹿县保岱乡)。舜无论避难于何处,或是到他地去谋生,父母和弟妹都一直住在这里。潘城西北30里的历山,也系舜将濮州的历山名带入。后因舜为古帝,故有的文献就说:“舜都潘。”之后,舜和父母、弟妹又迁于怀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