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少年得志:26岁成为朝鲜太上皇的袁世凯(3)

2014/6/20 11:09:44 点击数: 【字体:


  
    复仇计划

   
袁世凯被免职回家的事情发生在1908年。1909年我来到北京后,与袁家熟识的牧师W.A.P。马丁博士告诉我,袁世凯和他的儿子都认为,只要摄政王载沣和皇太后掌权,他都不可能官复原职,而且在当时的情况来看,让两人退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官居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而言,这是一场让其地位一落千丈的突然变故,他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沦落为普通士绅,沃尔西主教所经历的变故,也没有如此之大的落差,也没有来得如此突然。高傲的袁世凯步入了生命中的低谷,他在其功业和威望达到巅峰之际,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实际上,如果他不服从让其辞官归隐的命令,以他的权力和威信,他完全可以推翻摄政王——大清帝国最精锐的军队的士兵都是由他选拔和训练的,而且他在中外民众中也极得人心。如果他仿效慈禧太后,用1898年戊戌政变中对付光绪皇帝的手段去对付摄政王载沣,他毫无疑问将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但袁世凯似乎并不愿意出于个人的得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一场政变。

    袁世凯蛰伏待机,他的复仇计划正在全面酝酿中。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皇权开始摇摇欲坠,毫无办法遏制革命烈火蔓延的、惶恐之中的摄政王载沣和皇太后被迫向山呼海啸式的舆论屈服——如果再不让袁世凯出山,满洲的政权即将寿终正寝。这两个束手无策的统治者只好恭请袁世凯出山拯救清王朝覆亡的命运,以保持住自己的地位。恭请袁世凯出庐的电报雪片似的飞向袁世凯隐居的洹上村,袁世凯却在此时充分地体现了自己的幽默感,他毕恭毕敬地回复,对于国家赐予他的尊荣,他惶恐至极,他随时准备以微薄之力报效朝廷,但很遗憾腿部的关节炎依然使他行动不便,他不能受此重任!他又稳坐钓鱼台,在老家“坚持不就”,形势顺着他的预测继续向前发展,数月之后,“无法推托”的他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任命,在这段时间里,他愈发清醒地看到,自己是解救这场国家危机“唯一的救世主”。袁世凯虽然一直“安处隆中”,但他却是熟知天下大势,他在隐居之处设有电报房,与南北双方的要员和将领的电报往来不断,他一直在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平息这个国家陷入的持续内讧。也许,当辛亥革命的历史全部解密,人们可能会发现,袁世凯与这场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或许要超越历史学家的想象,他对北洋将领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尽管对于南方将领的所作所为他并不能完全约束,可是南方将领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却不能无视他的态度。

    说服清帝和平退位

   
新出山的袁世凯一回到北京,立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已经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大清帝国的独裁者。列强们对于他重新掌权公开表示宽慰。英国的幽默插图杂志《潘趣》周刊21说道,在华的所有外国人都认为袁世凯是当前中国的核心人物,因为他的名字是他们唯一懂得发音的中文名,而且他也是一个威严的、能够给所有认识他的人带来信心的领袖。

    袁世凯此时接任的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是个相当麻烦的烫手山芋,而他却在这个职位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他居于保皇党与革命派之间,试图平衡双方的诉求并引领局势走向和平妥协。中国从此要走向自治,这一点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已非常明晰,但他们的争议在于是仿效美国采取共和制,还是仿效英国采取有限的君主立宪制。革命党人持前种主张;袁世凯则和大部分对华友好外国人士一样存在疑虑,如果立即与古老的君主制传统走向决裂,这一做法是否谨慎?另外,他们还担心,广大的中国民众是否已经达到足够的教育程度,拥有足够的国家意识的觉悟和团结协作之心来为即将到来的共和政体提供坚实的基础。他认为,一个有限的君主立宪政体,加上一个经选举产生的议会、一个强有力的内阁和一位确保内阁良好运转的、负责任的总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国各个阶层的共同利益,有效降低内战和外国干涉的危险。

    革命派不愿看到局势向君主立宪制方向发展,他们不惜以激烈手段去实现共和制的理想。既然袁世凯拒不让步,他们便自己着手建立共和国,定都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这段时期的中国人,推翻满族政权似乎只是为了进行内斗,或者,是要将国家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一个北方的王国和一个南方的共和国。袁世凯如果此时能够谈成一笔海外贷款来维持和装备他的军队,他很可能会选择动武。据说,一个外国银行家组成的财团已答应借钱给他,但英国表示强烈反对,因为英国的在华利益集中在中国的中南部地区,那里已处于革命党人的控制之下,所以英国人不希望因资助革命党的敌人而引火烧身。更何况,革命党人已宣布他们会承认共和国宣言发表之前签订的所有对外条约和外债,之后清政府签订的一概不予承认。袁世凯只好强迫那些有钱的满族王公把自己来路不明的财产贡献出来一部分,但叫嚣让北洋军扫荡革命军的满族王公们等到袁世凯让他们掏出一点点金钱的时候大都选择了沉默,他们纷纷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因此袁世凯从王公那里获得的数百万军费不足以打赢一场战争。或许袁世凯和革命党人曾私下达成了一个更加体面的协议,或许他只是以革命派刻意表现的诉求作为威胁满族王公的借口,迫使满族人选择屈服。但无论如何,共和派的意志是毫不动摇的,举国的舆论也明显地站到了他们的那一边。全国舆论对袁世凯的能力和威望表示了肯定与赞赏,很多人呼吁他应该站出来担任共和国的大总统,而不是满洲皇帝的总理大臣,尽管后者只是稍微带了一点皇权色彩罢了。

    此时的袁世凯不仅表现出了能力和魄力,还显示了极高的智慧和忍耐力,他一直在耐心地观察局势的变化。从实力上来讲,他完全可以将满族统治者废黜或者流放,但他意识到此举将使失去政治权力的满族统治者们成为中国的深怀恨意的敌人,他们可能会退回蒙古与俄国结盟,或者退回满洲与日本结盟,无论哪种情况,都会给新政府带来麻烦,引发暴乱,最终又逃不过外国武力干涉的下场。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来劝说满族王公自愿地和平退位。

    这是一项费时费力、让人讨厌的工作。满族王公内部分歧很大——一些亲王贵族认为,与其承担流放和丧命的风险,不如投降保全身家;但还有一些王公贵族仍想顽抗到底。各怀己见的王公贵族们在紫禁城的大小会议上争吵不休,毫无主见的皇太后急得号啕大哭,好几次晕倒在地。而革命党人的态度则愈发强硬,他们显得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没有商量的余地。居间其中的袁世凯也是日渐憔悴、精疲力竭。他的敌人也越来越多。1912年1月16日,他试图再次入宫进行商议,回来的路上被一名激进分子扔掷炸弹。所幸炸弹在他马车后面20英尺的地方爆炸,没炸到他,却炸死了4个人和6匹马,炸伤了19个人。面对如此直接的死亡威胁,袁世凯依然咬紧牙关,以永不言弃的毅力坚持着谈判的道路。

    最终袁世凯成功地说服了那些顽固的满族官员,让他们接受自己的主张——忍一时的退位之痛,换之后的万事无忧。革命党人也帮了他一把,革命党的暗杀团干掉了强硬的保皇党的首领铁良,吓得很多顽固的保皇派王公闭了嘴。

    1912年2月12日,南北谈判破冰,清朝皇室发表了退位诏书。3天后的2月15日,孙中山在南京辞去临时大总统,南京参议会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这个统一共和国的新总统。

    这样一个民族,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票通过,选举出了这样一位最高领导人,这不仅是给予袁世凯、也是给予选民们的一份崇高敬意。3月10日,在场面感人的仪式中,袁世凯这位几个月前还被清朝皇族罢官的普通绅士,正式宣誓成为这一强大民族的大总统。历史上没有多少人会在短期内拥有如此千变万化的经历,也没有多少人拥有如此卓越的实力,成为万民归心的领袖。

    几年前,荷兰著名的画家休伯特·沃斯曾将袁世凯的画像作为自己的伟人肖像系列作品之一,送往巴黎参加世界名人画像展。英国海军少将查尔斯·贝思福爵士在结束亚洲之行回国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很荣幸,我在中国结识了一个朋友,他就是袁世凯。”现在回首这些往事,人们已不再觉得惊讶了。

【原标题:少年得志:26岁成为朝鲜太上皇的袁世凯】作者:阿瑟·贾德森·布朗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辛亥革命(2011-10-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