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仓颉造字传说中的齐鲁遗迹

2014/6/12 14:55:25 点击数: 【字体:

仓颉造字传说中的齐鲁遗迹

    仓颉,历来被尊为“文字始祖”,他是中国汉文字的发明创造者。《辞源》对“仓颉”的解释是:仓颉,也作苍颉,传为始创汉字者。

    天下仓迹齐鲁多
  
    黄帝时期,为了安邦治国的需要,黄帝令左史仓颉、右史沮诵造字,将王命传达于天下,永载史册,永传后世。《通鉴外传》云:“黄帝命仓颉为左史,制字。”
  
    仓颉造字的历史贡献卓越,关于他的遗迹和胜迹也众多。据统计,在山东、河南、陕西、西安、扬州等地都有仓颉造字胜迹及仓颉墓遗迹,其中在山东有苍山兰陵、寿光和东阿三处。
  
    中国的文字为什么最早会在齐鲁大地频频出现?
  
    齐鲁地区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五六千年之前,东夷人已率先迈进了文明的门槛,东夷史前文化在当时居领先地位,灿烂而成熟的农业文明,催生了文字的诞生。正像刘德增在《解读山东人》一书中说的:“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再到商代文化,从几何形符号到图画文字再到甲骨文,汉字起源、形成的几个关键点,已经确立起来。迄今为止,在华夏大地,能够确立这几个关键点的,只有山东一地。”

    仓颉造字作字沟
  
    在苍山县古镇兰陵东北部西泇河畔,有个村庄叫作字村,村旁有仓颉庙,相传“造字圣人”仓颉曾在作字村造出了汉字。 
  
    仓颉生来就长了四只眼,上边两只眼能观天,下边两只眼能看地。天地间的万物都被他观察得清清楚楚。他根据山水的特征,野兽的形状,鸟类的足迹,画出了不少画,用这些画来记事。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汉朝许慎在《说文·序》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幼学琼林》的“制作”篇也说:“上古结绳记事,仓颉制字代绳。”仓颉首创文字成功后,黄帝大为高兴,乃赐仓(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他造字的地方专门修了一座仓颉庙,庙旁边的村庄故此叫做作字村。庙内正殿里供奉着他的塑像,彩绘的仓颉像有四只眼睛,塑像两边还各有一个侍从:一个抱着笔筒,一个抱着书。庙内的大殿上挂着一块匾,上书:照造书契。院中还为他树了碑。庙的规模很大,香火很旺。
  
    荀子在《荀子·解蔽》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后人对“壹”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解释作“专一”:“仓颉只是众多好书者中用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又有人以“壹”为“同一”、“统一”,认为这句话应理解为仓颉整理过文字。还有人认为“壹”指正道,正确的规律,因“壹”与“两”相对,不受邪说蒙蔽叫做“壹”,后稷之于稼,夔之于乐,舜之于义,和仓颉之于书一样,都是因为专门从事某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了正确的规律,才能独传。这也足以从个侧面证明,作字村是仓颉造字的地方之一。
寿光东阿仓颉墓
  
    全国有多少仓颉墓?有论者称,在已发现的8处仓颉墓遗迹中,始建于汉代的有四处:河南的南乐、虞城、开封和陕西的白水;始建于晋代的有两处:山东的寿光和东阿;始建于宋代的有两处:河南的原阳和洛宁。
  
    寿光说最早见于周初,出土仓颉“鸟迹书”处,即寿光北海仓颉墓。鸟迹书,又称仓颉书,周初出土于北海(今潍坊市)石室中。宋郑樵的《通志》记载:“仓颉石室记二十八字,在北海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识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三字,孔子至齐尝访焉。”因孔子造访,在寿光留下了“仓颉造字圣人猜”的传说。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鸟迹书,新编《寿光县志》中叫仓颉书,有拓片。这个拓片,是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淳化阁帖》所载。此帖将《仓颉书》列为诸家法帖之前,为首篇。
  
    寿光仓颉墓原是一座高台,临弥水,在汉代的寿光县城牟城村处。据《寿光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始修于寿光城西门外。原墓封土长宽各4.47米,高2.26米,上生蓍草。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县王文翰重修,万历中知县王国相再修,清康熙三十六年县令刘有成复葺之。1950年墓前建烈士陵园,墓园并存,新旧相映,为寿城一绝。1960年陵园迁徙,仓颉墓亦废,以后旧貌荡然无存。
  
    仓颉墓遗址,在齐鲁大地还有一处,即位于聊城市东阿县王宗汤村前的东阿仓颉墓。
  
    东阿仓颉墓历史悠久。据聊城华夏仓颉文化学会专家李望尘、王一等考证,《皇览》曰:“有仓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春秋·元命苞》曰:“仓颉卒,葬利乡亭。”明朝《兖州府志》载:“城西三十里,有仓颉墓及仓王寺。”古书上对仓颉的出生地及卒葬地的记述应该是清楚的。但由于漫长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地名不断演变,以致到近现代,人们对仓颉的卒葬地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清道光五年(1825年)东阿县令李贤书见寺墓已圮,于是重修“仓圣祠”。据当地老人讲,仓圣祠有两层高,非常壮观,此方之民称“仓圣楼”。在日军侵华时期,仓圣祠惨遭破坏,所拆砖石被用作修筑炮楼。另外还有石碑数通,立于享堂前,上世纪50年代,修黄河堤时将石碑拉走。10年后又将享堂基拆掉,修建墓西小河上的石桥,如今石桥仍存,两端拱上各有题记,曰“仓圣桥”。
  
    2000年国家文物局文物考古队对东阿县王宗汤村附近可能与仓颉有关的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这里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后又在仓颉墓地中心地带勘探时,发现汉朝为仓颉修的砖室汉墓。这又进一步证明了仓颉墓在此的可信度。
  
    “心在朝廷,原不在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这是清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做了南阳知府,面对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特殊的身份使他陷入了两难,经冥思苦想,留下的一副传世名联。其实,仓颉墓在哪儿并不重要,如同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一样,没必要争个你是我非,重要的是弘扬其精神,承继其历史,光大其文化,促进和激励当代发展。

(原标题:仓颉造字传说中的齐鲁遗迹)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大众日报(2013-04-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