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农历的九月十九,对于具有1800余年历史的洞林大觉禅寺来说,这一天更是不同凡常,因为这一天是洞林寺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节日,年年持续不断,延续了上千年。而在今年,更加意义不同的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洞林书院重新开院,让古色古香的洞林寺又添加了文化的气息。
皇家龙脉佑众生,千年古刹香火灵
上午9点钟左右,笔者赶往洞林大觉禅寺时,沿途的道路上已经停满了车辆,进入院中,上千人已经早早到来。他们之中有来做义工,为洞林寺服务以尽善心的,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信众,有来自焦作云台山的,更有来自山西五台山的。“洞林寺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少林寺、相国寺,但是要说渊源历史,那相国寺、少林寺谁也比它不上”。长期在洞林寺修行的刘居士说,“很多人宁可舍近求远,来到洞林寺就是因为洞林寺的灵验,有求必应。”
根据《荥阳县志》记载,洞林寺初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多年,曾与“少林、竹林”并称“天中三林”,又和少林寺、相国寺、白马寺齐名,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尤其是在明代,洞林寺的名气更大,香火十分鼎盛。因为,据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洞林寺附近出生,并且在洞林寺长大,后来朱元璋的内弟无缘真公曾在此修行并圆寂于此,现其圆寂塔被列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在洞林寺修行的居士刘先生说,洞林寺是个风水宝地,“从整体来看,洞林寺三面环山,门前屋后便是村落,地理环境很不错,这里的环境十分安静宁谧,同时又不离人间世界,体察芸芸众生。当年选择在这里建寺弘扬佛法,的确是非常有先见之明。
刘居士还说,洞林寺原有“三宝”,一是原寺后山洞中供奉的“南天日光菩萨——白玉佛”,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传旨雕就;二是“洞林晚钟”,是明代周王府命寺内住持于景泰年间铸造;三是焚金炉,造于明嘉靖年间。洞林晚钟曾每天响震四方,焚金炉的香气沁人心脾。明代曾有人写诗赞曰:“晚钟荥阳古洞林,汉唐宋元立石存。炉蒸宝乳功劳大,千斤铁鼎难度成”,足见焚金炉之大。目前焚金炉藏在郑州市,玉佛在荥阳市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关于洞林寺香火的灵验,刘居士说很多人不远千里来这里许愿上香,尤其是洞林寺后院的送子观音菩萨,十分灵验,“一年前,一对快四十岁的夫妇专门从湖北十堰赶来许愿,原来他们结婚十年未曾得子,后来听说了洞林寺的送子观音,就来试一试。这不,上个月抱着孩子来还愿了,皆大欢喜。”在送子观音像前面,摆满了道谢的锦旗,从文字内容看,有的已经放了几十年了。
“香火旺不旺、灵不灵,关键是看这个寺的风水好不好。洞林寺再这里存留了1800多年,期间历经兵荒马乱、朝代更迭,但是延绵不绝,足以见证这里的风水好,是块福地。”刘居士坦然地说。
祈福开光祝民生,洞林书院喜开张
今年的洞林寺九月十九庙会,由洞林寺的主持释延若大师亲自主持。延若大师带领众弟子唱念佛经,并为信物开光、为放生鱼超度。整个仪式庄重神圣,整个环节震撼人心,现场的上千信众双手合十,正襟起立,大殿内香烟缭绕,唱诺声缥缈空灵。
而在大殿外的广场上,一注注香或高或低或粗或细,都代表了信众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有求财的,有求子的,有求健康的,有许愿的,有还愿的,虽然每一个人的心愿不一样,但是大家都带着一颗朝圣的心,从不同的地方来到相同的洞林寺,足以表明洞林寺作为佛门圣地的重要地位。很多信众将自己带的信物诸如手链、挂件等至于佛祖之前,由延若大师主持统一开光。之后,延若大师又为放生鱼进行超度、作法,再由信众将其放入洞林湖。
洞林寺庙会当天,位于洞林寺西侧的洞林书院开院。相比于洞林寺庙会的热闹和人声鼎沸,洞林书院则显得安静雅致。当然,这符合书院的特色,它需要一处安静的环境来修身养性增学识,这里环境优雅、钟灵毓秀。洞林书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后这里每天都将举行一些讲座,儒释道在这融合。“尤其是每个周六,免费对外开放,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其中”。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洞林书院由三个部分组成:禅语经堂、禅境养生、禅意会所。包含了禅道、茶道、琴道、棋道、书画道、养生、会务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打得禅师的智慧、千年古刹的灵气、幽静舒适的环境,帮助人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欲,让心灵净化并得到解脱,让自己向善、觉悟方向前进,最终悟道。
历史记载,在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即建有洞阳书院,1915年-1925年间更名为“洞阳高等学堂”和“洞阳私立小学”,民国二十二年,更名为“洞阳学校”。如今,洞林书院重建开院,对洞林寺乃至周边的地域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再加上附近新开的郑州一中实验初中等学校,可以说这个地块的文化气息将越来越浓。
(原标题:洞林庙会暨首届佛禅文化节盛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