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陈蕃及同郡周举常相谓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矣。” ——《资治通鉴·卷五十》
【背景介绍】
这里的“黄生”是指东汉人黄宪(黄叔度)。黄宪,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人,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在乡间给牛治病的兽医。而黄宪以他的品格和学识征服了身边所有的人。
黄宪在十四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驿站遇到了当时的名士——任朗陵侯相的颖川人荀淑。尽管荀淑可以算是黄宪的长辈,但两人如同相见恨晚的知己,谈了一整天还没觉得谈够。最后荀淑竟然对比自己小一辈的黄宪说:“您可以当我的老师了!”
东汉的大学者郭泰(郭林宗)在年轻的时候到汝南求学,先拜访名士袁阆,但只见了一面就走了;等到拜访黄宪的时候,郭泰却在黄宪家留住了好几天,舍不得离去。郭泰感叹黄宪是“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所以历史上有“王允千里,黄宪万顷”的说法。
在汝南郡中还有一位大才子——戴良。他平时高傲得很,谁也瞧不起,但是每当他见了黄宪时,就不由得被黄宪的气质人品所折服,而变得毕恭毕敬。回到家之后,戴良都有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戴良的母亲就会问:“你是不是又去见那个牛医的儿子了?” 从此,“牛医儿”便成了有才学、有风度的人的代名词。
与黄宪同郡的周举、陈蕃等人经常在相互勉励时说:“只要有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心中就会萌发出卑鄙悭吝的念头(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矣)。”
黄宪淡泊名利,后来虽然被推举为孝廉,但来到京城看了看就回去了,终生都没有做官。黄宪死后,陈蕃被升任太尉,他感叹道:“倘若黄宪还在,哪会轮得到我做太尉!”
【随感】
春秋时,墨子看见作坊中的染丝者而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每一颗心都在向周围散发着不同的气息,即使不通过语言的传递,也能对另一颗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精神世界高尚的人身边,自然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言行气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原标题:不见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