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常年致力于楚长城研究的泌阳县象河乡党委书记杨鲁奇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把攻伐扩张北顾中原继而称霸中原作为立国之本,以实现先王“观中国之政”的理想,楚长城便由此应运而生。在楚长城中,作为防御体系的关隘城堡多得不胜枚举,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方城塞。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中记载“山有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井陉、令疵、句注、居庸”。其中就提到了方城塞。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的《淮南子·地形训》也提到了九大关塞的方城塞。三国时,韦昭在《国语注》中也指出“方城,楚北之厄塞也”。南北朝时,北朝魏郦道元在《水经注· 水》中也提到了楚长城,点明其北段自今河南鲁山东南,循伏牛山余脉东下,经方城与叶县之间,向东南至今泌阳县境内南汝河。《辞海》对“方城”一种注解为“春秋时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方城北,南至今泌阳东北。战国时又展筑,自今方城北西向循伏牛山脉,折南循白河、湍河间分水岭至今邓州市北。楚恃以守卫其北境。《淮南子·地形训》列为“九塞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楚长城就是自今方城北至今泌阳东北这段长城,是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复又伐邓后开始修筑的,是楚长城中最早的一段。楚国以方城塞为端点逐步向东西拓筑,以致于到公元前656年,屈完对齐桓公称“楚方城以为城”,标志着整个楚长城防御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在这段最早的楚长城中较为著名的关隘有今方城县独树大关口、今泌阳象河关两个方城塞遗址。
泌阳境内的楚长城遗迹,因多数城段沿山而建,石城墙占绝大多数,而且全部为干垒石建筑,只有在象河关北关城遗址为土筑城基。明、清《泌阳县志》即言“楚在此筑方城以拒中原”,横亘在泌阳境内的伏牛山余脉一直到桐柏山脉均有垒石方城分布,故也有方城山之说。目前,在泌阳象河五峰山,保存着一段近5公里长的楚长城,这应该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郭亚东)【原标题:泌阳五峰山有段楚长城】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