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寺镇寺之宝———七祖塔。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开始,它就一直矗立在这里。
汝洲市东北9公里处的嵩山群峰之中,有一处幽僻的山谷,山谷内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风穴寺。这座藏匿于山中的古寺,集唐、宋、元、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它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刹。2月26日,笔者一行前往风穴寺,对这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寺进行了探访。
1.深山幽静“藏”古寺
我们乘车出汝州市向东北而行,不久就望见绵延的群山。这就是中岳嵩山所属的少室山南麓,风穴寺就隔着少室山,与少林寺遥遥相对。风穴寺管理所副所长张伟军告诉笔者,我们现在要去的山叫风穴山,也叫龙山,它对面的山叫黄虎山。两山之间有条小路,通向一个幽静的葫芦形小山谷,山谷的最深处叫白云湾。我们要去的风穴寺,就在白云湾中。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山谷的谷口,东、西二山夹道,仿佛是镇守幽谷的龙虎。
原以为一进山谷,风穴寺就会展现在眼前了,可进了山谷后,只见山道悠悠,苍柏叠翠,山峦起伏,流水潺潺,耳边不时还传来小鸟的啼鸣。我们走了很久,也没有见到山门。
2.塔林巍然遍山坡
“瞧,快瞧,塔林……”随着司机小杨的一声惊呼,全车人精神都为之一振,忙探头向外张望,只见路西侧的斜坡上和沟谷间塔林遍布,伴着淡淡的雾霭若隐若现……
下车,穿过一条正在施工的小桥,顺着一道矮墙再向前走有二三十米,便与塔林“亲密接触”了。这些古塔造型多样,形制繁复,高低错落。置身其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张副所长说,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的简称,意为坟墓,在我国专指僧人的坟墓,塔内一般安葬有逝者的灵骨,或生前的衣钵,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按照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去世)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立志,以昭功德。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不同,体现了逝者生前在佛教界中的地位、成就和威望的高低。
关于塔的年代,可以从塔铭中得知,最早的塔是风穴寺正中心的七祖塔,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所建,其次就是宋、元代所建,大部分则为明、清两代所造。风穴寺的塔林分为上塔林和下塔林两处,现存古塔83座,这些塔虽然历经沧桑,年代久远,却基本保存完好。据说因为这里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所以在动乱年代才得以幸免于难。
3.天王殿内听故事
观赏完塔林,再上车顺着一条小溪往北走不远,风穴寺便展现在眼前了。只见山门上的石碑上写着“风穴白云禅寺”几个大字。放眼望去,整个寺院的建筑高低错落,跨山涧两岸,有着一股独特的灵秀和韵致。
由于风穴寺管理所的原所长常法定带着游客上山游览还没有归来,我们只好先自行参观了天王殿。天王殿内供的是“风”、“调”、“雨”、“顺”四位天神。这四位天神塑像有两人多高,各自手中拿着法器,形象栩栩如生。四位天神塑像中,“顺”的塑像
最为特别。他的左手高高举起,拇指和食指捏着一颗仙丹;右手下垂,捏着一条青蛇的蛇头,蛇身紧紧将他的右臂缠绕。据说,当初他的右手是握着一条龙。有一年,宋朝皇帝赵匡胤来此寺一游,见“顺”的手中握着一条龙,便面露不悦之色,问住持“顺”天神手里握的是什么,住持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由于皇上是“真龙天子”,他不敢说天神手中握的是龙,只好结结巴巴地说是条蛇……等赵匡胤走后,住持忙让僧人把神像手中的龙换成蛇,于是,“顺”天神便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