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周口关帝庙系列之三 关帝庙原是个商业会所

2013/8/5 16:31:05 点击数: 【字体:

 

    由于水陆交通发达,手工业、商业发展非常迅速,周口在明末至清朝达到最鼎盛时期。其时,群众生活富足。为了祈求生意兴隆,社会安定,富起来的周口人先后营建大小庙宇近70座(其中包括外省商贾营建的十大会馆),大部分分布于沙河、贾鲁河沿岸和次要街区之中,据史料记载,它们的面积十分庞大,约占当时周口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寺庙之中,较典型的是城隍庙,占地20亩,正门高大居中,东西有角门,两侧竖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庙为两进院,红石铺路。前院有带卷棚的大殿三间,雕梁画栋,内塑城隍像,他头戴王冠,身穿红袍,端庄静坐。东廊房五间是雕塑阴森威严的五殿阎君像,西廊房五间是奶奶堂。二进院山门里是大戏楼。据说以前每年清明节是城隍出游日,声势浩大,遍及两河三岸。为了途中休息,在今周口人民商场西侧和北岸文昌街中段各建城隍厅一座,各有大殿三间。城隍出巡轰动周口全城,两河三岸像正月十五灯节一样热闹,路线是先从城隍庙南行,经西顺河街至大闸处渡河,至南岸西寨门,经西大街、小南街、牲口市至城隍厅休息。然后经胡家集、南永兴街、北永兴街、陈州街,从齐埠口乘船至北岸城隍厅休息。再经坊子街、关帝庙门、人和街、德化街,过二板桥返回城隍庙。城隍坐八抬轿出巡,一路前簇后拥,鼓乐齐鸣,热闹异常。当暮色降临时,轿前轿后张灯结彩,火把通明,周口士绅列队前往“迎驾”,场面宏大,当时被视为一大景观。

  周口较有名的寺庙还有三元宫北岸地藏寺、天爷庙、祖师庙、普济寺修真庵等,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由于南、北、西三岸由商水、淮阳二县分辖,又无桥梁沟通,联系不便,这就形成了相距不远、重复建筑多的局面,如关帝庙、地藏寺、天爷庙、大王庙、三元宫、火星庙和白衣庙等都是重复的。其中,仅关帝庙周口就有五座。

  关帝庙建得不容易

  生意好了,自然就有联络感情的需求,也有寻找精神寄托之内在需求,尤其客居他乡的商人,这种情绪尤甚。按历史资料,其时到周口经营的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外省商贾约占2/3,他们纷纷成立会馆,兴建庙宇,作为议事之处。

  颇有意味的是,仅关帝庙在周口就有五座。一州一县,建同类的庙宇,并不鲜见,但在一个小镇中,有这样多的重复建筑,实不多见。

  周口文史专家王羡荣先生说,周口最早的关帝庙位于贾鲁河西岸,原西老寨东侧,虹济门南。由周口当地商人集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但规模较小,主体大殿五间,东西廊房各四及后院僧人住室,占地六亩,它是周口同类庙宇中最早的一座。

  第二座关帝庙位于沙河西西顺河后街,由山西、陕西旅周商贾营建,建于清康熙初年,内建大殿一座,花戏楼一座和东西廊房各四间,为三岸山陕商人最早集会和议事的场所,也叫山陕会馆。

  第三座关帝庙在沙河北岸庆丰街,由江南旅周商贾营建,称江南会馆,又称安徽会馆,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占地15亩,庙内建有戏楼、东西廊房、拜殿、大殿。庙门前有一高大照壁,长12米、高6米,上雕二龙戏珠和各样花卉图案,工艺精湛,群众习惯叫它“草关帝庙”、“曹关帝庙”或“糟关帝庙”,理由有三:一是大殿为草顶,故名草关帝庙;二是建庙时曹姓捐款最多,故名曹关帝庙;三是庙前乃牲畜市场,牲畜业想占此庙,频繁议事和朝拜,加深人们的印象,并带头叫“糟关帝庙”。

  周口原有河南、河北和河西三寨,手工业、商业最初是从河西寨发展起来的,以河西为中心向河南、河北两寨发展,因此,许多庙宇也建在河西寨。后来,手工业、商业的中心逐渐移至河南寨,在此的山陕商贾便集中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河南寨文化街路北营建关帝庙。该庙规模较大,包括五子园占地 20亩,建筑计有:庙门三座,正门高大居中,东西偏门稍矮。往里行宽敞的四方院落建有古款戏楼,两侧各塑一马童,一边牵赤兔马,一边牵白骠马,乃是关羽、关平的坐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东西廊房对称排列,顺着甬道前行,迎面便是大拜殿,大拜殿上有卷棚,把大拜殿与大殿自然分开,从外看是一所大雄宝殿,进内则分成两所,显示了古代建筑艺术之高超技巧。

  此庙建成后,山陕会馆即由河西迁入,定期议事。他们每逢初一、十五还烧香朝拜,求关帝保佑生意兴隆。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因渡河误时(当时尚无桥梁),总是不能按时烧香,沙河南岸的则不予久候,久而久之形成了矛盾,这样,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5月13日筹备祭典仪式时双方矛盾激化,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赌气要在北岸另建一座更加宏伟的关帝庙,经过商议集资,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山西商人张在天牵头、会员集资的关帝庙破土动工。因是赌气而建,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憋足劲儿要建一座最好的关帝庙,这一赌不当紧,赌了159年,直到1852年,才使这座关帝庙完工。这也最终成就了今天的 “国保”关帝庙。

  位于沙河北岸富强街的这座关帝庙,坐北朝南,总面积达16590平方米,成为周口第五座关帝庙,也是周口最大的庙宇,同时又是周口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古迹。

  据说,这座关帝庙的建成颇不平常。

  从技术上看,关帝庙塑造了很多古建史上的奇迹。比如庙内的一对铁杆旗,它是清嘉庆二年(1797年)铸造,由陕西周州府大荔、朝邑、澄庆天平会众商敬献,高22米、重3万余斤。在200多年前,在没有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的情况下,是怎么造出来这样的旗杆的?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这成为一个谜。据专家推断,当时可能运用“屯土浇铸”法铸成,即先将模具放正,四周堆土,用数十个化铁炉将铁熔化后,每个炉由数人排好队用勺子将铁汁倒入模具中,造一节堆一节土,共分4节铸造,每节一个方斗,不但美观,而且便于结合。

  据说旗杆浇铸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旗杆铸到一半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旗杆越铸越高,在地面上熔好的铁水,端到上面就凝固了,技师们想了很多保温措施都无效,工作因此停了3天。第4天早上,一位白发道人围着铸了一半的铁旗杆,左转3圈,右转3圈,然后捋着胡子点头微笑,技师赶快凑上去问: “老人家您有什么好办法?”道人冲技师一笑说:“我是土埋半截的人,能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技师寻思老道“土埋半截”这句话,心中豁然一亮,于是立即组织人在旗杆下堆土,土堆得与半截旗杆同高位,上面平出一个工作台,将工具搬到工作台上,继续熔铁浇铸,从而顺利地完成了铁旗杆的铸造任务。

  据说,在长达159年的建筑过程中,山陕人为这座关帝庙费尽了心血,也经由了重重困难。由于经营有方,山陕人大多在周口发家致富,当时的周口商人竞争不过,产生嫉妒甚至排斥心理,于是在营建关帝庙的过程中不供应建筑器材,不提供技术人员,这样,建庙所用的木工、石工、漆工都是从山陕二省或外地请来的。更让他们为难的是,最后在买庙东南角的一块地时,主人就是不卖,山陕商人只得层层加码,开始许诺用三尺长布袋装满铜钱,把那块地摆满,作为地价,主人不卖。山陕商人又用铜钱把每个钱袋的空隙填满,主人还是不卖。不得已,山陕商人最后又加上一个“小鬼戴帽”,也就是在每一个钱袋上放一个银元宝来求地,但主人还是不卖,并说:“在那里盖厕所我也不卖给你们!”所以,这座关帝庙300多年来东南一直缺个角,墙外真的有个厕所,据说直到1998年秋整修围墙时,才取消了厕所,使庙院变成了方形。

  关帝庙曾做过大商场

  关帝庙,听起来是庙,看上去是庙,内涵也是庙,但实际上,因为商业会所的性质,在商业繁盛时,其精神家园、精神寄托的特性几乎消失殆尽。

  最典型的是1930年。其时为了多收厘金,周口商务会长李茂堂决定把关帝庙改为商场。因为关帝庙是山陕会馆,他便与山陕阎乡会会长乔如璋商议,不成想乔欣然同意。经多次研究,确定推选当地绅董李子务、关衡堂、侯筱峰、李型卿等人负责筹建,由乔如璋全面负责,自1931年开始筹划,至1932年开业。为了招徕顾客,他们在关帝庙前戏楼唱戏。当时,流通的是铜币,付20个铜板,即可进商场看戏。当时商场夜市非常热闹,京广杂货、糖果糕点、纸砚、古董玉器以及各种铁货、铜器、碎货应有尽有。

  商场餐馆供应各种小吃,有倪从德炖肉胡辣汤,还有马家鸡肉胡辣汤、苏传家糖糕、关家酱牛肉、三义馆的肉包子糖包子绿豆汤、马二根烧鸡等。

  当时久负盛名的天一芳饭店就设在关帝庙前院东廊房北头,门面三间,内有雅座,除包办酒席外,还特制水晶包子、麻蓉包子,味道鲜美,顾客盈门。今天,周口名厨彭俊芳,就是当年天一芳的学徒。关帝庙东廊房设有启元斋眼镜、古董店,经理于金秀,是豫东一带眼镜古董名家。

  驰名豫东的王盛文笔铺,设在关帝庙西廊房,门面一间,生产多种毛笔,小字笔有乌龙水小楷,提净小楷、纯真小楷等;大字笔有细软条幅、纯羊毫大楷、碗子笔等20多种。

  1934年陕西梆剧团在关帝庙演出,因演员水平较高,不但周口观众云集,而且西华、商水、淮阳等县的观众亦慕名前来观赏。

  1934年4月,为了救灾,周口商务会特邀豫剧著名演员王仲华(即王四少,商水县张明人)到周口关帝庙后戏楼演出,票价五分,由商务会派人售票,演出《拴娃娃》、《对绣鞋》、《穆桂英挂帅》、《白莲花》、《小二姐做梦》、《反西唐》等剧目。由于王四少功底深厚,唱腔圆润,表演艺术有独到之处,深受周口广大观众欢迎,他连演一个多月,观众人山人海。

  关帝庙前院牌坊前边,有卖花米团的、吹糖人的、卖米糕及糖蜜枣的,顾客可任意选购;东西山门内两旁有广货铺数家,货架上摆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前院东边有碎货摊、颜料摊、铁货摊、铜器摊,小摊上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牌子。附近各县集镇商贩多到关帝庙商场进货,一则借机参观铁旗杆、春秋阁,二则小吃齐全,物美价廉,过午就餐费钞寥寥。再者商场经商者态度好,信誉高,因此,关帝庙商场日益繁荣。

  其时,商场里也有翻黑红宝、摆棋式、转茶碗等赌博性的行当,启元斋北边是牛向辰的六爻课,门上悬一匾,上书“神乎其神”。牛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每日招人颇多。牛略有学识,说话装腔作势,一课收费两角,受骗者大有人在。

  关帝庙前院有书棚四处,以田友评词招人最多,每日下午座无虚席。田拿手段子是《七侠五义》,所说宋王升殿、包公升堂最为动人。另外还有孙老旺说的《济公传》,孙是豫东一带有名的评词演员,有“活济公”之称。

  高麻子响板、道情也吸引不少听众。听戏时烟摊主人备有高脚板凳,供应水烟及大碗茶,坐一下午给200铜钱。

  1936年西安事变后,商场生意逐渐萧条,主要原因是商务会放松管理。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商场生意更趋冷落。至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水一泻千里,周口以东以北尽成泽国,周口商业日益凋敝,关帝庙商场也随之终结。

  周口有关帝庙五座,本系列我们所说的“国保”关帝庙,不仅是周口最大的庙宇,而且是周口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古迹,它由当时的山陕商人集资兴建,具有商业会所的性质。图为关帝庙石牌坊。(首席记者李红军通讯员刘涛文记者于扬图)【原标题: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周口关帝庙系列之三 关帝庙原是个商业会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12-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