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周口关帝庙系列之三 关帝庙原是个商业会所

2013/8/5 16:31:05 点击数: 【字体:

 

    由于水陆交通发达,手工业、商业发展非常迅速,周口在明末至清朝达到最鼎盛时期。其时,群众生活富足。为了祈求生意兴隆,社会安定,富起来的周口人先后营建大小庙宇近70座(其中包括外省商贾营建的十大会馆),大部分分布于沙河、贾鲁河沿岸和次要街区之中,据史料记载,它们的面积十分庞大,约占当时周口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寺庙之中,较典型的是城隍庙,占地20亩,正门高大居中,东西有角门,两侧竖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庙为两进院,红石铺路。前院有带卷棚的大殿三间,雕梁画栋,内塑城隍像,他头戴王冠,身穿红袍,端庄静坐。东廊房五间是雕塑阴森威严的五殿阎君像,西廊房五间是奶奶堂。二进院山门里是大戏楼。据说以前每年清明节是城隍出游日,声势浩大,遍及两河三岸。为了途中休息,在今周口人民商场西侧和北岸文昌街中段各建城隍厅一座,各有大殿三间。城隍出巡轰动周口全城,两河三岸像正月十五灯节一样热闹,路线是先从城隍庙南行,经西顺河街至大闸处渡河,至南岸西寨门,经西大街、小南街、牲口市至城隍厅休息。然后经胡家集、南永兴街、北永兴街、陈州街,从齐埠口乘船至北岸城隍厅休息。再经坊子街、关帝庙门、人和街、德化街,过二板桥返回城隍庙。城隍坐八抬轿出巡,一路前簇后拥,鼓乐齐鸣,热闹异常。当暮色降临时,轿前轿后张灯结彩,火把通明,周口士绅列队前往“迎驾”,场面宏大,当时被视为一大景观。

  周口较有名的寺庙还有三元宫北岸地藏寺、天爷庙、祖师庙、普济寺修真庵等,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由于南、北、西三岸由商水、淮阳二县分辖,又无桥梁沟通,联系不便,这就形成了相距不远、重复建筑多的局面,如关帝庙、地藏寺、天爷庙、大王庙、三元宫、火星庙和白衣庙等都是重复的。其中,仅关帝庙周口就有五座。

  关帝庙建得不容易

  生意好了,自然就有联络感情的需求,也有寻找精神寄托之内在需求,尤其客居他乡的商人,这种情绪尤甚。按历史资料,其时到周口经营的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外省商贾约占2/3,他们纷纷成立会馆,兴建庙宇,作为议事之处。

  颇有意味的是,仅关帝庙在周口就有五座。一州一县,建同类的庙宇,并不鲜见,但在一个小镇中,有这样多的重复建筑,实不多见。

  周口文史专家王羡荣先生说,周口最早的关帝庙位于贾鲁河西岸,原西老寨东侧,虹济门南。由周口当地商人集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但规模较小,主体大殿五间,东西廊房各四及后院僧人住室,占地六亩,它是周口同类庙宇中最早的一座。

  第二座关帝庙位于沙河西西顺河后街,由山西、陕西旅周商贾营建,建于清康熙初年,内建大殿一座,花戏楼一座和东西廊房各四间,为三岸山陕商人最早集会和议事的场所,也叫山陕会馆。

  第三座关帝庙在沙河北岸庆丰街,由江南旅周商贾营建,称江南会馆,又称安徽会馆,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占地15亩,庙内建有戏楼、东西廊房、拜殿、大殿。庙门前有一高大照壁,长12米、高6米,上雕二龙戏珠和各样花卉图案,工艺精湛,群众习惯叫它“草关帝庙”、“曹关帝庙”或“糟关帝庙”,理由有三:一是大殿为草顶,故名草关帝庙;二是建庙时曹姓捐款最多,故名曹关帝庙;三是庙前乃牲畜市场,牲畜业想占此庙,频繁议事和朝拜,加深人们的印象,并带头叫“糟关帝庙”。

  周口原有河南、河北和河西三寨,手工业、商业最初是从河西寨发展起来的,以河西为中心向河南、河北两寨发展,因此,许多庙宇也建在河西寨。后来,手工业、商业的中心逐渐移至河南寨,在此的山陕商贾便集中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河南寨文化街路北营建关帝庙。该庙规模较大,包括五子园占地 20亩,建筑计有:庙门三座,正门高大居中,东西偏门稍矮。往里行宽敞的四方院落建有古款戏楼,两侧各塑一马童,一边牵赤兔马,一边牵白骠马,乃是关羽、关平的坐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东西廊房对称排列,顺着甬道前行,迎面便是大拜殿,大拜殿上有卷棚,把大拜殿与大殿自然分开,从外看是一所大雄宝殿,进内则分成两所,显示了古代建筑艺术之高超技巧。

  此庙建成后,山陕会馆即由河西迁入,定期议事。他们每逢初一、十五还烧香朝拜,求关帝保佑生意兴隆。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因渡河误时(当时尚无桥梁),总是不能按时烧香,沙河南岸的则不予久候,久而久之形成了矛盾,这样,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5月13日筹备祭典仪式时双方矛盾激化,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赌气要在北岸另建一座更加宏伟的关帝庙,经过商议集资,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山西商人张在天牵头、会员集资的关帝庙破土动工。因是赌气而建,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憋足劲儿要建一座最好的关帝庙,这一赌不当紧,赌了159年,直到1852年,才使这座关帝庙完工。这也最终成就了今天的 “国保”关帝庙。

  位于沙河北岸富强街的这座关帝庙,坐北朝南,总面积达16590平方米,成为周口第五座关帝庙,也是周口最大的庙宇,同时又是周口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古迹。

  据说,这座关帝庙的建成颇不平常。

  从技术上看,关帝庙塑造了很多古建史上的奇迹。比如庙内的一对铁杆旗,它是清嘉庆二年(1797年)铸造,由陕西周州府大荔、朝邑、澄庆天平会众商敬献,高22米、重3万余斤。在200多年前,在没有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的情况下,是怎么造出来这样的旗杆的?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这成为一个谜。据专家推断,当时可能运用“屯土浇铸”法铸成,即先将模具放正,四周堆土,用数十个化铁炉将铁熔化后,每个炉由数人排好队用勺子将铁汁倒入模具中,造一节堆一节土,共分4节铸造,每节一个方斗,不但美观,而且便于结合。

  据说旗杆浇铸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旗杆铸到一半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旗杆越铸越高,在地面上熔好的铁水,端到上面就凝固了,技师们想了很多保温措施都无效,工作因此停了3天。第4天早上,一位白发道人围着铸了一半的铁旗杆,左转3圈,右转3圈,然后捋着胡子点头微笑,技师赶快凑上去问: “老人家您有什么好办法?”道人冲技师一笑说:“我是土埋半截的人,能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技师寻思老道“土埋半截”这句话,心中豁然一亮,于是立即组织人在旗杆下堆土,土堆得与半截旗杆同高位,上面平出一个工作台,将工具搬到工作台上,继续熔铁浇铸,从而顺利地完成了铁旗杆的铸造任务。

  据说,在长达159年的建筑过程中,山陕人为这座关帝庙费尽了心血,也经由了重重困难。由于经营有方,山陕人大多在周口发家致富,当时的周口商人竞争不过,产生嫉妒甚至排斥心理,于是在营建关帝庙的过程中不供应建筑器材,不提供技术人员,这样,建庙所用的木工、石工、漆工都是从山陕二省或外地请来的。更让他们为难的是,最后在买庙东南角的一块地时,主人就是不卖,山陕商人只得层层加码,开始许诺用三尺长布袋装满铜钱,把那块地摆满,作为地价,主人不卖。山陕商人又用铜钱把每个钱袋的空隙填满,主人还是不卖。不得已,山陕商人最后又加上一个“小鬼戴帽”,也就是在每一个钱袋上放一个银元宝来求地,但主人还是不卖,并说:“在那里盖厕所我也不卖给你们!”所以,这座关帝庙300多年来东南一直缺个角,墙外真的有个厕所,据说直到1998年秋整修围墙时,才取消了厕所,使庙院变成了方形。

  关帝庙曾做过大商场

  关帝庙,听起来是庙,看上去是庙,内涵也是庙,但实际上,因为商业会所的性质,在商业繁盛时,其精神家园、精神寄托的特性几乎消失殆尽。

  最典型的是1930年。其时为了多收厘金,周口商务会长李茂堂决定把关帝庙改为商场。因为关帝庙是山陕会馆,他便与山陕阎乡会会长乔如璋商议,不成想乔欣然同意。经多次研究,确定推选当地绅董李子务、关衡堂、侯筱峰、李型卿等人负责筹建,由乔如璋全面负责,自1931年开始筹划,至1932年开业。为了招徕顾客,他们在关帝庙前戏楼唱戏。当时,流通的是铜币,付20个铜板,即可进商场看戏。当时商场夜市非常热闹,京广杂货、糖果糕点、纸砚、古董玉器以及各种铁货、铜器、碎货应有尽有。

  商场餐馆供应各种小吃,有倪从德炖肉胡辣汤,还有马家鸡肉胡辣汤、苏传家糖糕、关家酱牛肉、三义馆的肉包子糖包子绿豆汤、马二根烧鸡等。

  当时久负盛名的天一芳饭店就设在关帝庙前院东廊房北头,门面三间,内有雅座,除包办酒席外,还特制水晶包子、麻蓉包子,味道鲜美,顾客盈门。今天,周口名厨彭俊芳,就是当年天一芳的学徒。关帝庙东廊房设有启元斋眼镜、古董店,经理于金秀,是豫东一带眼镜古董名家。

  驰名豫东的王盛文笔铺,设在关帝庙西廊房,门面一间,生产多种毛笔,小字笔有乌龙水小楷,提净小楷、纯真小楷等;大字笔有细软条幅、纯羊毫大楷、碗子笔等20多种。

  1934年陕西梆剧团在关帝庙演出,因演员水平较高,不但周口观众云集,而且西华、商水、淮阳等县的观众亦慕名前来观赏。

  1934年4月,为了救灾,周口商务会特邀豫剧著名演员王仲华(即王四少,商水县张明人)到周口关帝庙后戏楼演出,票价五分,由商务会派人售票,演出《拴娃娃》、《对绣鞋》、《穆桂英挂帅》、《白莲花》、《小二姐做梦》、《反西唐》等剧目。由于王四少功底深厚,唱腔圆润,表演艺术有独到之处,深受周口广大观众欢迎,他连演一个多月,观众人山人海。

  关帝庙前院牌坊前边,有卖花米团的、吹糖人的、卖米糕及糖蜜枣的,顾客可任意选购;东西山门内两旁有广货铺数家,货架上摆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前院东边有碎货摊、颜料摊、铁货摊、铜器摊,小摊上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牌子。附近各县集镇商贩多到关帝庙商场进货,一则借机参观铁旗杆、春秋阁,二则小吃齐全,物美价廉,过午就餐费钞寥寥。再者商场经商者态度好,信誉高,因此,关帝庙商场日益繁荣。

  其时,商场里也有翻黑红宝、摆棋式、转茶碗等赌博性的行当,启元斋北边是牛向辰的六爻课,门上悬一匾,上书“神乎其神”。牛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每日招人颇多。牛略有学识,说话装腔作势,一课收费两角,受骗者大有人在。

  关帝庙前院有书棚四处,以田友评词招人最多,每日下午座无虚席。田拿手段子是《七侠五义》,所说宋王升殿、包公升堂最为动人。另外还有孙老旺说的《济公传》,孙是豫东一带有名的评词演员,有“活济公”之称。

  高麻子响板、道情也吸引不少听众。听戏时烟摊主人备有高脚板凳,供应水烟及大碗茶,坐一下午给200铜钱。

  1936年西安事变后,商场生意逐渐萧条,主要原因是商务会放松管理。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商场生意更趋冷落。至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水一泻千里,周口以东以北尽成泽国,周口商业日益凋敝,关帝庙商场也随之终结。

  周口有关帝庙五座,本系列我们所说的“国保”关帝庙,不仅是周口最大的庙宇,而且是周口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古迹,它由当时的山陕商人集资兴建,具有商业会所的性质。图为关帝庙石牌坊。(首席记者李红军通讯员刘涛文记者于扬图)【原标题: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周口关帝庙系列之三 关帝庙原是个商业会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12-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