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钻木取火:承载历史之重

2013/8/1 11:29:33 点击数: 【字体:


    核心提示

  火,是光明的使者,是文明的象征。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漫漫长夜,它给人类带来光明;严寒冬日,它使人类得到温暖。同时,人工取火的发明和使用也使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逐步跨入刀耕火种的文明时代,它不仅让人类领略到了熟食的美味,而且使人们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成为可能。恩格斯对人工取火的评价极高,他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

  不知到底是神奇的故事成就了这方神圣的土地,还是这方神奇的土地演绎了一则亦真亦幻的传说。但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燧人氏陵园却在商丘古城东南1.5公里处真实地存在着,并且大量史料也证明,首次发明钻木取火的就是燧人氏,取火地点就在商丘。

    燧人氏之“智慧之火”

    商丘古城东南1.5公里处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陵园,它是远古时期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陵园,又名隧皇陵。踏着初夏的余晖,当记者走出喧哗的闹市,走进陵园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已不再仅仅是松柏的沧桑、遗迹的悠久,更多的则是先人的睿智和创造,是他们的勇于探索和不断开拓在逐步推进着历史,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当集体智慧的结晶找不到一个载体去承担的时候,往往就有很多传说中的人物丰富着人们的想象空间,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就是其中之一。钻木取火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期,那时,这片土地还不叫商丘,因为生长着一种燧木的缘故而称之为燧明国。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就居住在这里。《太平御览》记载:“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圣人异于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总是能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抽出本质来,发现别人忽略的东西。鸟栖于树,以喙啄木而火星隐现,因此点燃了燧人氏的智慧之火。他把燧木枝折下来钻木取火,恐怕他自己也不会料到,这一简单的行动竟然让人类的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掌握了火的原始人类焚林而猎,烤生为熟,从而使人类最终同动物区别开来。

  在远古时代,究竟有没有这种燧木,恐怕也是无可考证的。但这至少可以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能钻出火来。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有人曾经对此提出了质疑,而且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真的拿来一块木头钻了起来。其实,否定和怀疑钻木取火的人,不知道个中有很多讲究,并非随便拿根木头钻起来就可以出火了。古人四季采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春天取榆,称柳之火;夏天取棗,称杏之火;秋天取柞,称楢之火;冬天取槐,称檀之火。换季新取的火叫“新火”,前季的火叫“旧火”,这只是中原的情况。世界各地原始的取火用材和技术,千姿百态,这是人类学研究的范围,实在不是随便哪一个人用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能够得到答案的。关于燧人氏取火的故事,商丘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30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由于此时禽兽多而人少,于是,原始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

    钻木取火改变历史

  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人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1986年9月来到商丘,他在谈到燧人氏时说:“远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靠口传。尽管是传说,但在某种意义上讲,神话传说比真实的东西更有趣味性。”

  所谓神话,就是指人类对征服自然、支配自然、解放自身能力的想象。我们姑且把钻木取火的故事也看成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所带来的结果却表明,这个创造性的发明确实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历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火,人类不再茹毛饮血,而是烧烤熟食,既减少了肠胃疾病,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又拓宽了食物来源,增强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同时,还促进了人类体质和大脑的发展。有了火,人类才能长期穴居,抵抗猛兽的侵袭。冬天,火给人类带来温暖;夏天,火使洞中变得干燥;漫漫长夜里,火则给人类带来光明。火不仅仅是生活手段,也是有效的狩猎手段,用火来围猎猛兽,危险性减少,成功机会增多。因此,火的使用,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文化领域内的第一次革命,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为有着这样特殊的贡献,传说中的燧人氏,也就毫无疑问地被人们尊为“火祖”。

  火祖后人将火光大

  千百年来,受惠于火祖的后人们对火祖是那样的崇敬,世世代代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情结,火祖的故乡也因此成了这种情结的象征。为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政府部门已经对燧人氏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并于去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华夏文明之火”商丘采集仪式前夕,花巨资建成火文化广场。在燧人氏曾经钻木取火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标志人类发展进程的里程碑,以作永远的纪念,供后人瞻仰,并开发其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1992年5月,中国友好观光年“黄河之旅”首游式取火种仪式在商丘燧皇陵隆重举行,在此取的火种被称为“圣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华第一火种”。1992年9月,河南省第七届运动会在商丘采集火种,从燧皇陵采集的火种点燃了省运会的火炬。中央领导李德生、伍修权分别题词:“中华第一火种”、“华夏第一火种”。2003年12月19日,首届“信用河南圣火”火种采集仪式在阏伯台隆重举行。2005年7月15日,全国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在商丘火文化广场采集。

  中国民俗学学会会员、河南省知名作家刘秀森老师对商丘火文化颇有研究。他说,远古时期的燧人氏在我们商丘这片土地上首次钻木取火,这表明了我们的祖先追求光明、勇于创造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火文化精神,除了更多地宣传商丘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外,还要培养我们的自豪感,把这种智慧和创造融入学习、融入生活、促进工作。刘秀森老师说,火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对于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商丘来说,更需要宣传我们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典型,没有典型就没有水平。对于一个自然景观并不十分丰富的商丘来讲,要想通过发展旅游更多地、更好地宣传自己,只有通过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从此种意义上讲,火文化在商丘文化中又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晚报记者 谈贵友 图/晚报记者 魏文慧)【原标题:钻木取火:承载历史之重】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丘报业网 2006-05-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