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陈官庄见证人心向背:一个金戒指换两个麦麸子饼

2013/8/1 9:05:37 点击数: 【字体:


陈官庄见证人心向背:一个金戒指换两个麦麸子饼

群众用担架将敌军遗弃的伤员送到后方治疗

    坐落于记者家乡——河南省永城市东北部、紧靠永(城)徐(州)公路的陈官庄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庄,由于经历了淮海战役最后阶段的战火硝烟,见证了世事更替时的人心向背而载入史册。陈官庄距离记者老家不足4公里,记者的许多长辈都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目睹了我军官兵的和衷共济,敌方阵营的分崩离析。因此,诸多故事便成为家乡父老在口口相传中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

    记者的童年时代就是在乡亲们浓厚的历史情感和拥军情结的熏陶中度过的。

    记者曾亲耳听父亲说,陈官庄歼灭战正酣之时,父亲与担架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往返于前线与后方医院之间。临行前,部队领导与地方干部反复叮嘱:“只要是伤病员,不论是解放军还是‘遭殃军’,你们都要尽快送过来!”看出担架队员的困惑,部队领导严肃地说:“你们一定要执行命令!‘遭殃军’的官兵也是中国人。他们打日本鬼子是好样的。只要把他们救出来,他们就很可能成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后来,担架队运送了包括蒋军官兵在内的大批伤病员。看到自己与我军官兵享受同等待遇,或骨瘦如柴、或身体浮肿、或罹受战伤之苦的蒋军官兵禁不住痛哭流涕……伤愈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自愿参加了解放军。

    陈官庄歼灭战结束之时,物资极度匮乏的乡亲们想方设法将烈士们就地厚葬,有的乡亲甚至用长辈的棺木殓装了烈士遗体,烈士坟茔都做上了各种标记。此后的每个清明节前后,男女老少都自发地为“牺牲的亲人”添土、祈祷。记者曾多次亲眼目睹乡亲们像拜祭长辈那样向烈士墓行叩拜大礼。受长辈们影响,孩子们也将烈士墓地视为圣地。上世纪70年代,烈士遗骨刚被集中安放在陈官庄烈士陵园,原来的烈士安息之地便成了风水宝地,乡亲们在此建起了座座新房。记者的一位邻居曾对人讲:“住在这样的地方,恶鬼不敢来,坏人也不敢(靠)近!”

    陈官庄烈士陵园是记者的第一个崇高课堂。学生时期,记者就常与同学们到陈官庄烈士陵园祭奠英烈,陈官庄的乡亲们自发地为观众当讲解员。1975年清明节,来自豫鲁苏皖四省的“下乡知青”远途跋涉来到陈官庄烈士陵园。面对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衣着朴素、嘴唇干裂的知青们满脸庄重。仪式结束后,他们啃的是冰冷的地瓜干锅饼,捐献的却是省吃俭用攒出的零用钱。这一幕永远铭刻在了记者的脑海中。

    后来,记者才体悟到,上述情节是陈官庄见证的人心向背在和平时期的自然延续……

    在陈官庄烈士陵园北边的原杜聿明指挥部旧址,记者见到了69岁的陈桂亭先生。

    陈桂亭先生1939年出生于陈官庄村的一个大户人家。1948年12月6日,走投无路的杜聿明集团被迫将指挥部安放在陈桂亭先生家的四合院内。蒋军进村之前,村民们纷纷逃走,不久便被蒋军从坟堆中、沟渠里和雪窝中抓回。10岁的陈先生及家人被赶进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房,而他爷爷和大哥则被关进了杜聿明的指挥部,两人被迫分别干上了打扫厕所和挑水的工作。

    陈桂亭先生告诉记者,蒋军把陈官庄的大小树木砍伐一空,然后又挨家挨户搜集木材搭设碉堡,门板、床板、寿木甚至坟墓中的棺木也被蒋军挖出制作掩体。蒋军强取豪夺,将方圆数里百姓的家禽甚至牲畜全部宰杀。民房全部被强占,百姓的家具和锅碗瓢盆被扔得到处都是,柴垛、草堆等燃料也被全部付之一炬。百姓们咬牙切齿地说:“‘遭殃军’到哪,哪里的人就遭殃。”

    在几位耄耋老者的描述中,记者得知以下情节:

    被围困的数十万蒋军官兵只有靠空投物资苟延残喘。陈官庄设有两个空投场。刚开始,飞机投送的是大米和面粉,由于可燃之物全被烧光了,后来飞机只得改投大饼、饼干、罐头等熟食。有些飞行员怕我军射击,通常在高空投完物品就回去交差了。结果,很多物品飘落到我军阵地上。12月19日至29日,大雪不断,敌机空投次数骤减。落到蒋军阵地的食物只能是杯水车薪,于是,空投场就成了蒋军为争抢食物而相互残杀的战场。

    投下来的救命粮全部被蒋军军官掌控。他们把大饼、香烟高价卖给士兵,1块银圆刚开始还能买到1包香烟,后来只能买到1支香烟了,5块银圆才能买到1张大饼。在陈官庄,蒋军军官把小麦磨成面粉吃掉,就把剩下的麦麸子制成半生不熟的饼子卖给士兵。一个奄奄一息的工兵用一个金戒指从长官手中换回了两个麦麸饼子。空投场附近出现了鬼市场,连百姓祖坟里的棺材板也成了市场上的拍卖品。

    蒋军的一大批骡马也先后成了驭手的腹中物。刚把骡马射杀,蒋军便你争我夺,抢到肉者点燃马骨头烧烤带毛的骡马肉,不少人死于争抢之中,幸存者在同伴的尸首旁狼吞虎咽。尚未被宰杀的战马啃光了能够觅到的所有木料,胡庄李成过家的房梁就被几匹战马啃断,坍塌的房顶将战马全部砸死。

    1949年1月10日,在陈官庄西面1公里的张老庄,段士军老人的父亲段兴才拒绝了杜聿明的金戒指,带领我军战士活捉了杜聿明。图为目睹活捉杜聿明情景的段士军先生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

    陈官庄空投场的北面,一个临时飞机场更是见证了一幕幕人间丑剧。被俘虏的飞行员彭拔臣后来叙述了全部经过:1948年12月27日,一架接蒋军高级军官往南京治病疗伤的飞机尚未降落,高级官员们已被担架抬到跑道两侧等候。飞机甫一停稳,担架兵就急忙爬上飞机安设床铺。我炮兵发现敌机后,立即对机场实施炮击。吓得魂不附体的飞行员慌忙发动引擎就起飞了,结果运往南京的只有两个担架兵和一点行李。

    12月29日,一架运输机降落。机上的货物还没卸完,一群军官便抢先登机。在我军的炮击声中,飞机仓皇起飞。飞机爬升10多米高时,第5军46师师长陈辅汉,还晃动着两条伤腿在机舱门外挣扎,在飞机爬升过程中,陈辅汉才被别人硬拉上去。

    彭拔臣驾驶的飞机送来了蒋介石给杜聿明的亲笔信。完成送信任务,返回飞机的彭拔臣被机上的一幕惊呆了:机上已人满为患,连操作台也被“剿总”办公室主任、陆军中将郭一予占去。彭拔臣再三催他让座,郭宁死不让。我军的炮弹打过来,机场大乱。万般无奈、满头大汗的彭拔臣,坐到郭一予腿上发动了引擎。还没挤上飞机的“剿总”总务处上校科长黄绍宽,手臂被螺旋桨打断,其腰上的金条和银圆也被打落一地,发动机随即发生了故障。我军的炮弹准确地击中飞机左翼。机上人员慌忙逃窜,连机场警戒兵都跑光了。

    在陈官庄烈士陵园纪念馆,一位从台湾归来的永城籍国民党“老兵”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是被围困于陈官庄的蒋军一员。当年年甫弱冠,今已须发皆白。沧海巨变,天地易色,昔年旧识,几近凋零,不禁感慨万端,怆然泪下。这场空前的大鏖战,对共产党而言,则是一胜定江山,对国民党而言,乃是一败失神州。其胜败之道,固不止一端,但自古两军交战之胜败关键,无不取决于能否外得民心,内固和谐。此役自难自外于此一定律也!”

    与蒋军阵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军指战员士气高昂、斗志旺盛。来自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陕西等地的支前大军源源不断地将各种作战及生活物资送到淮海前线。陈官庄烈士陵园纪念馆的“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数字统计表”表明,我军每个战士平均得到9个民工支援。我军打到那里,人民群众的民工队、担架队就跟到那里。洛阳、开封两市2.7万多名妇女,做军鞋7.6万多双。豫东永城、夏邑两县人民做到了全党全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出动。“砸锅卖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区人民的豪迈口号。记者曾有幸聆听一位参加过陈官庄歼灭战的我军高级将领说:“我当年就在你家北面的孟集参战。你的家乡见证了人民战争的历史。为照顾投诚的南方籍国民党军官兵的口味,后方的人民为前线送来了大米和鱼。许多青年主动推迟婚期,有些伤病员的身上盖上了新娘的被褥……” 

    在敌人阵营里,弃暗投明已成了人心所向。我军加大政治攻势,开展广播、喊话、送信、送饭等劝降活动。我军和敌军相距多则两百米,近则几十米。我军把肉包、馒头等送到敌人阵地就走,国民党士兵很受感动,向我军投诚人员逐渐增加,整班、整排、整连投诚的都有……

    人心向背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陈官庄西面的张老庄被俘,陈官庄歼灭战胜利结束。

    这场人民战争的恢宏场面、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观,穿梭在时间的隧道中,激励着永城人民奋发图强,重塑辉煌。如今,当年的战地已发展成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永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煤炭、面粉、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即“黑白红绿”四色经济使永城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

    永城地下储存的31亿吨优质无烟煤,已成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目前已形成年产1000多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实现了产业升级,形成了煤—电—铝的产业链条。属我国优质小麦产区的永城市,去年的面粉加工能力超过30亿公斤,近20个品种优质面粉在全国各地热销,在浙江省和上海浦东新区,永城面粉的市场份额高达70%。面粉加工业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带动了下游产业——饲料加工的蓬勃发展。记者看到,当地农业正向生态农业、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绿色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处于革命老区的永城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芒砀山的抗日战地、八里庄的彭雪枫指挥部、陈官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和杜聿明被俘处,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永城市的红色旅游事业正向网络化、系统化发展。

   离开陈官庄时,乡亲们告诉记者:“要不多久,俺们都要从这里搬走了。这里将建起陈官庄歼灭战复原景观。”

    “那您老愿意搬走吗?”记者问一位大娘。

    “搬!搬!俺搬!这是好事!好事俺咋能不支持哩!”

    大娘的话引出了乡亲们的阵阵笑声。

    (采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河南省军区、商丘军分区、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永城市人武部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原标题:陈官庄见证人心向背:一个金戒指换两个麦麸子饼】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解放军画报 2007-10-2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陈官庄的红色记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