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美在梁园
醉在梁园
爱在梁园
梦在梁园
世世代代生生念念——
为之骄傲的理想家园
诗人常常赞美我们美丽的梁园。
梁园区自古就有“豫东门户”、“中原锁钥”之称,是商丘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4省周边地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全区辖1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82万。
梁园区先后被国家、省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绿色名区、河南省级园林城市、河南省级卫生城等近20项荣誉,已成为梁园的名片。
◇◇◇ 厚重的古梁园文化◇◇◇
纵观商丘历史,西汉时期是商丘历史中最光辉灿烂的发展阶段。西汉初期,梁孝王刘武大兴土木,广置宫苑,所筑梁园方三百里,其规模之大,当时居全国之首。“古梁园”现有众多遗址,且大多分布在梁园区行政范围之内,故在1997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时,为该区定名为梁园区。
梁园区是商丘市下辖的两个区之一,是商丘市中心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梁园区的历史沿革与商丘市的文脉轨迹基本相同。
作为西汉初年乃至此后千余年中国版图上最知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历代文人神游千古、逸兴遣怀的地方,李白、杜甫、高适、岑参、苏轼、苏辙等如雷贯耳的诗人大家仙足蹈游之处,三百里梁园,中国文学艺术的摇篮,汉民族文化的举飞之地。
梁孝王刘武当年广招天下豪杰,枚乘为词赋大家,《汉书·艺文志》著录他的《谏吴王书》、《再谏吴王书》、《七发》、《梁王菟园赋》等九篇汉赋和部分散文,写作于梁园。
西汉梁园之父梁孝王刘武爱才,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梁园作家群”。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载:“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使各为赋。枚乘《柳赋》,路乔如《鹤赋》,公孙诡《文鹿赋》,邹阳《酒赋》,公孙乘《月赋》,羊胜《屏风赋》。”
玄鸟被商后裔奉为神灵,因此玄鸟就成为古代东方民族“商”的图腾,亦是古代商丘人的文化图腾。
千年以后,宫阙作土,霓裳成灰。诗人惊世的才情,不朽的词句依然在时光里穿行……
◇◇◇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
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梁园文化旅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一、三陵台。三陵台坐落在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境内。因西周宋国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公王陵三峰并峙,故名三陵台。 西汉时,三陵台是古有盛名的“梁园七台八景”之一,位居西汉梁国三百里梁园的中心地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中有记载。三陵台是中华姓氏的发源地,戴、宋等姓氏祖茔地。近年来,不少海内外宗亲纷纷前来寻根祭祖。世界戴氏宗亲更是多次来三陵台拜祖。
二、清凉寺。中国蝶文化的发源地——清凉寺。千年古刹清凉寺曾经是一座皇家寺院,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佛教、道教合一的寺院,位于梁园区正西,距市区2公里。清凉寺原名清凉台,宋代改建为清凉寺,明、清重修。主要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和东西厢房等。
三、观音寺。 梁园区观音寺是一座远近闻名的佛教道场,是商丘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和商丘市佛教文化中心。观音寺始建于明代,坐落在原张庄与朱集(商丘)之间,1930年毁于兵火。如今的观音寺已修建完好,香火甚旺。
四、庄周故里。蒙墙寺遗址——庄子出生地。蒙墙寺位于梁园区西北10公里的李庄乡蒙墙寺村,黄河故道大堤南侧。蒙墙寺又称蒙城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庄子的出生地,现存有部分汉代古城墙遗址、汉代古井、宋代砖雕和四个大殿明柱礅等各种文物50余件。
五、黄河故道——美丽的绿色长廊。南宋期间,人为决口,是黄河长期南泛的开始,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决兰考铜瓦厢改道北徙,自此,流经豫东北部700多年的黄河主河道,成为今天的黄河故道。
故道湿地景观位于梁园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北依山东曹县,距商丘市区15公里。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类水鸟栖息,鸟语花香,鱼类繁多。
六、国家级森林公园。 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梁园区北部,距商丘市区12公里。2004年,商丘黄河故道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地势平坦,沙质土层深厚,优美的森林景观、迷人的黄河故道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06年8月晋级为国家AAA级旅游区,为商丘市三大重点旅游精品景区之一,是休闲、旅游、度假的极佳去处。
◇◇◇ 繁荣的现代文化艺术 ◇◇◇
一、梆子戏·豫东调·红脸王——刘忠河
早在北宋时期,本地就出现了“撂地”演出的艺人。到了明清时期,这一带便有了“河南讴”,也叫梆子戏。据一些老艺人追忆,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地区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洛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新中国成立后,豫剧在豫东一带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出现了许多豫剧艺术家。例如刘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和《三哭殿》等剧目,他的“红脸”唱腔,响遍大江南北,并誉满海内外,被人称为“豫东红脸王”。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调
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流传于豫鲁苏皖4省交界地区,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据《商丘文化志》记载,四平调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文艺政策使四平调这一年轻剧种得到了极大传承和繁荣。1956年,商丘四平调剧团演出的《陈三两爬堂》一举荣获省级演员一等奖(邹爱琴主演),大大提升了四平调在省内外戏曲界的知名度。1980年,商丘四平调以《小包公》(拜金荣主演)为代表剧目的演出,轰动了长江以北广大区域乃至京城。2006年,该剧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村村乐在梁园呈现亮点
村村成立了文体队伍,有农民自编自演的村村乐文艺演出,每逢重大节日,多支舞龙、舞狮、秧歌等村村乐民俗文化表演大赛,为广大市民送上一道文化大餐。(策划/ 顾光勋 李 顶 文/ 邵 飞 路平安吴建峰 韩际东)【原标题:厚重梁园 文化孕育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