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年作家二月河游览过芒砀山后,写了一篇《汉风浩荡兮芒砀山》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其文章结尾处说:“芒砀山是不能小觑的地方,开发的和未开发的20余座汉墓都聚集在小范围中,品相如此优良,知名度如此之高。汉代的人文典型密集到如此地步,是我见到空前的一处。世人了解汉民族,来中国而不至商丘,至商丘而不往芒砀山,对他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近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剧组到达芒砀山,相信他们善于发现和捕捉的镜头,以及大视角、大高度、大手笔的制作,定能激起许多人对芒砀山的向往,同时一扫许多人不得而至的遗憾。
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注定与大汉王朝有着不解之缘。记者站在蓝天翠柏间的陈胜墓前,心底有一个怪怪的念头:如果让陈胜对今天的人们开口说一句话,仅此一句,他会不会说“我很委屈”?的确是这样,拼却生命将强大的秦帝国拉下马,到头来,皇权却落在了一个“痞子”手里。
其实他来不及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痞子”,虽不曾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慨叹,却懂得将“鸿鹄之志”深藏心底,掩起锋芒,将“天下”的命运紧紧握在掌心。他——刘邦,智慧着呢。
汉兴之地:一个大历史的符号
《史记》载:“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芒砀山恰好在秦都城咸阳的东南。
当初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个“泥腿子”出身的陈胜,领导着人们举着长短不齐的棍棒与长矛,在震天的嘶喊声中,愣是让强秦辉煌凋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次壮举。然而,“天子气”却没能将一身勇武的陈胜烘托成万人之上的王者。可惜一腔“鸿鹄之志”的他,最终却惨死在小卒手中。
此后不久,一个叫刘邦的小亭长途经此地,他与陈胜有着相同的经历。不同的是,那团“天子气”将他切切实实地罩在其中,而且就那么好事多磨地成就了他,成就了一代帝王,一个王朝,一方光照千秋、恩泽当代的汉兴之地,一个大历史的文化符号。
史料中的刘邦,登上帝位之前,多是以“痞子”的形象示人。不知是史料歪曲,还是的确如此。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亭长。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一个多恶劣天气的季节,他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时,他决定释放所有的劳工:“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量、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当晚,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在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前面有一条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然见一条巨蛇横卧途中,摇头摆尾。刘邦正要用剑砍去,只听那白蛇道:“你我都为天子,诛秦平分天下。”刘邦摇头。白蛇又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断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便道:“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分腰两断。”说罢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白蛇化为一缕青烟飘荡空中,并不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天子,金口玉言,后来王莽杀了汉平帝,把400余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话说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路旁。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处,看见一位老妪痛哭不已,便问:“你为什么痛哭?”老妪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妪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说完就不见了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
芒是一种水草,砀是一种可以制砚的石头,“芒砀”是水和山的结合词。2000年前有碗口粗的白蛇,那是有可能的,因此刘邦斩蛇,也是有可能的。后来,刘邦觉得去骊山凶多吉少,于是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的紫气岩下,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举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天下奇观:灵异的刘邦斩蛇碑
如今“刘邦斩蛇”是政治需要?是历史杜撰?还是确有此事?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已无可争议。矗立在一片红草间的刘邦斩蛇碑,作为天下一大奇观,也已成为无数热爱观光的人渴望一睹其风采的地方。
在芒山文化馆西南隅,一座六角碑亭拔地而起,上覆黄色琉璃瓦,木柱和亭座全部彩绘,亭下有一只巨形石龟。龟背上立了一尊明隆庆五年的石碑,碑额阴刻的楷书“日月”和“汉高断蛇之处”分列两边,其下碑文始叙刘邦斩蛇起义事略,后述立庙祭祀的经过。口口相传,说晚上看此碑,灯光下,可以看到刘邦的影像。初次听说,记者觉得打死都不信。到了那里晚上,导游用灯一照,记者不能不信了,在远处看真的是很逼真的一个影像,是坐像,一手捋须,一手按剑的样子,只是眉眼不怎么清晰。待走近了,到十几米、几米,影像就没有了,只见石碑矗立在黑暗中。听导游解说,此碑的石料就采自紫气岩,刻碑的石匠老人早已去世。几年前,这一灵异现象被一位过路司机偶然发现。正面看,是刘邦,从碑后看,还能看出吕后与其子的影像。这或许都是巧合?但世上又哪来那么多巧合呢?
据史料记载,明代这里就立有汉高祖刘邦斩蛇碑,但历经沧桑与风雨剥蚀,有多少人观赏?又有多少人诗兴大发?谁也说不清。400余年后,原有的碑体断裂,已不便观赏。1982年,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照原碑新刻一通,重新立于石龟之上,并新建一座碑亭加以保护。目前,原碑移至芒山文化馆保存。如今,这里白天游人如潮,到了夜晚秉灯观赏者更是络绎不绝。
新刻的斩蛇碑出现了天下奇观,是原本就有?还是老石匠精湛的技艺所致?这又是一个谜了。尽管来此一睹为快的人们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谁也否认不了,就是芒砀山中这块刘邦斩蛇碑,的的确确呈现出一道令今人叹为观止的天下奇观来。
紫气笼罩下的汉兴遗存今何在
事实上,秦帝国一如二月河所言:“早已患了极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大发作,囫囵完整的铁桶江山一下松了箍,散了板。”一呼而天下英雄云集的陈胜、吴广起义,只是加速了它崩溃的进程。
但陈胜无疑只是充当了中国王朝更迭中的一个具有摧枯拉朽力量的棋子,他天生不具备帝王命?这不知曾令多少人怀疑起命运的有无来。
难道刘邦生来就有“王种”?怕谁也不敢这样断定。然而,张良、萧何、韩信……甚至陈胜、项羽,无一不成了刘邦步上帝王大道的铺路石。或许真的应了当下一句话:关键不是你多行,而是你能让多少能行的人成为你的手下。
是芒砀山成就了落魄的刘邦,反过来讲,刘邦又成就了芒砀山。这就是一脉传承下来的汉兴遗存与汉风浩荡的汉家文化。自然,汉梁王墓葬群,以及反映在墓葬中的繁华与梦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的芒砀山中,有太多太多关于刘邦发迹于此的“铁证”,如高祖庙、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还有人们乐于传说的佳话,如刘邦斩蛇、吕雉寻夫、刘邦遇娇娥等。
汉高祖庙位于芒砀山主峰东南山麓,从斩蛇碑向北300米折而向西即到。汉高祖刘邦因为开创了汉室400余年的帝王基业,深受后世景仰。刘邦死后,他的儿子汉文帝在其隐匿之所——芒杨山紫气岩前建起一座庙,庙中绘有汉高祖刘邦和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像。汉王朝灭亡后,此庙受到冷落。唐永隆元年(680年)被改建为王宫寺;大历元年(766年)赐名为静林寺;宋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巡视亳州,游览芒砀山,又赐名均庆寺;嘉祐六年(1061年),寺内住持对均庆寺进行维修扩建,至此,寺院香客云集,香火不断,成为当年永城境内的一大名寺。以后这里屡遭兵乱,到明代时已仅存遗址。
明代佥事曹连在《题汉高祖庙》一诗中写道:“砀山寂寂昔人非,遗庙苍茫失故基。海宇徒思刘社稷,衣冠犹忆汉威仪。黄昏云落疑蛇断,白昼风高恨鸟悲。自古兴衰关气运,经行何日抚残碑。”诗中多少道出了汉高祖庙的凄凉。清乾隆丁亥年(1767年),永城知县周梦龙在均庆寺旧址东建立芒山书院,文风盛极一时。咸丰年间,捻军起义,书院被毁。光绪十六年( 1890年),永城邑绅吕永辉又将它重修,不久又被毁。史料记载,原来的汉高祖庙中有很多知名的碑,但现在,仅存清康熙时《闻机和尚重修均庆寺东院大殿落成序》碑一通。不过,现存芒山书院的大门石匾额上,“芒山书院”4个大字依然折射出这样一座建筑,曾经承载着怎样的庄严时刻与高贵历史。( 班琳丽)【原标题:芒砀山的浓浓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