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商丘八关斋里的小社会系列之三 八关斋里的历史风情

2013/7/30 17:48:33 点击数: 【字体:

 

    和商丘古城遍布各处的厚重文化遗迹相比,八关斋也许是最不起眼的,但它却是最特别、最独具风情的。走进八关斋,倾听着陪同人员的讲解,你仿佛走进了有清一代的风情园,感受到清代物事的铺排和清代生活的影子。

  八关斋里的千叟宴碑,就是有清一代生活的一个侧面,记载了清代千叟宴的盛况。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赋《千叟宴》诗一首,由是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千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有趣的是,在八关斋这样的一个充满了佛家色彩的地方,还流传着一个“月下老人”的传说。让严肃的八关斋充满了浪漫色彩,也让八关斋充满了想象。

  “月下老人”的故事发生在八关斋

  唐李复言的《续幽怪录·定婚店》有这样一段记载:韦固年少未娶,旅至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捡书。固问之。答曰:“此幽明之书。”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斗。”固问事囊中赤绳子,曰:“以此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

  这说的就是“月下老人”的故事。商丘市睢阳区文联主席张学勇先生说,这个故事最初发生在八关斋。

  唐朝时的商丘称宋城,属宋州管辖。宋州当时是大江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宋城之繁华不亚于京师。

  唐太宗贞观二年,一对宋城向往已久的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郊曲江乡)书生韦固路过宋城。他先游览了阏伯台,又去南湖泛舟,不觉天色已晚,韦固便投宿到宋城南关开元寺附近一家客店。半夜,他被城楼上的钟声惊醒,起身出了客房,只见明月皎洁,他不由诗兴大发,吟道:月下飞天镜,嫦娥亦多情。窗外频窥视,倾慕我韦生。今宵结秦晋,不枉游宋城。

  吟罢,韦固兴致勃勃来到开元寺院,只见一位老人端坐在石桌旁的石鼓上翻阅书卷。韦固颇感奇怪,向前问道:“老人家,深更半夜看何宝书?”老人捋着长髯笑道:“天下婚姻之书。”韦固不解道:“何谓婚姻之书?”老人道:“天下所有的婚姻大事皆记在我这本书中。”韦固发现老人身边有一袋子,不禁问道:“袋子里装有何物?”老人道:“皆是红绳。”韦固问道:“红绳有何妙用?”老人笑道:“这红绳一系男女之足,即使冤家对头,也就成了割不断的夫妻。”韦固道:“有人给我介绍清洒河司马潘之女能成否?”老人道:“不可,你的妻子就在城北。有位瞎了眼的卖菜老妇人陈氏,怀里抱的那个三岁女孩就是你的妻子,十七岁可与你成亲。”

  第二天拂晓,韦固带上家奴,按月下老人所指来到城北,果然发现一位瞎了眼的老妇人,怀抱一个几岁的女孩,不仅穿着不好,长得也不美丽,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客店,越想越难受,便决定杀死这个女孩。

  家奴本不愿去干这伤天害理的事,但又不敢违背主子,只好去行刺。一刀刺去,正好刺在女孩的眉宇之间,回到客店,家奴向韦固

  报告说已杀死了女孩。韦固听了心里害怕,便和家奴连夜逃跑。

  十四年后,韦固中了进士,在相州做了参军。刺史王泰见韦固一表人才,年轻有为,欲招他为婿。韦固心想,倘若有个刺史岳丈,今后飞黄腾达就有了靠山,便欣然同意。

  韦固进了洞房,挑起了红盖头,见新人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不由心花怒放。但令他不解的是,作为面部装饰的金钿,不是贴在额头的正上方,而是贴在眉宇之间。韦固便问道:“夫人怎么把金钿贴在了眉宇之间?”夫人便告诉他说,自己父亲原在宋城做知县,因勤政操劳,病死在任上。母亲无限悲伤,日夜啼哭,也病重身亡,自己成了孤儿。后来好心的奶妈将她收养,以卖菜为生。三岁那年,自己被歹徒在眉宇间刺了一刀,留下了伤疤。为遮丑便将金钿贴在了眉宇之间。韦固想起十四年前的事,便如实向夫人说了。夫人也不计较,笑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既然月下老人将咱俩拴在一起,咱就白头偕老吧!只是别再派人行刺就是了。”韦固笑道:“如此美丽贤惠的夫人天下难寻,安能忍心行刺呢!”从此二人更加恩爱。

  千叟宴康乾盛世的尊老之宴

  八关斋内,比较有价值的遗存还有千叟宴碑,记载了嘉庆元年(1796年)“千叟宴”的情况和商丘人李元会参加千叟宴的经过,成为有清一代史料的一个重要佐证。

  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至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年),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康熙、乾隆从政之余,喜好翰墨,曾令宫廷画家创作出许多反映当时社会大事或宫廷生活的历史题材画;此外,一些常在宫内行走、擅长绘画的官吏画家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也绘制了一些同类题材画作,八关斋内至今还保留《千叟宴图》就是这样的作品。

  《千叟宴图》是一幅表现乾隆宴请文武官员及60岁以上离任官员、平民百姓情景的作品。图上,一条白色石条铺成的石板路自右下向左上斜出,路的尽头是由汉白玉砌成的台阶,正中一块巨石上凸雕巨龙,与石阶前的两座铜狮显示着皇宫的威严、庄重。乾清宫内宫灯高挂,宫前人头攒动,腰佩弓刀的侍卫挺直站立,其余人物皆头戴红缨帽,身着朝服。花白或全白的须发告诉人们这是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他们三五成群,有的相互作揖,述说宦途别离之情;有的或坐在石阶前休息,或由人搀扶行走。红墙左侧有一门,有一名官员在张罗着,地上放置着瓷枕、瓷瓶、石砚及书画卷册立轴,一些人或手执如意、或背着书画立轴向官员走去。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喜气,透露出他们内心的自豪、欣喜与期盼。

  千叟宴是清朝宫廷的大宴之一,一共举办过4次。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二十五,第二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第四次是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宴会的主人分别是康熙、乾隆。

  虽然都是千叟宴,但每次宴会的内涵却有差别,康熙第一次举办千叟宴,是重在社会教化的“老人宴”。康熙是清朝的第二任皇帝,他继位时年仅8岁,当时的江山大权为鳌拜等辅助大臣控制,国内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藩势力拥兵割据一方。康熙16岁时,设计智擒鳌拜,废除辅政大臣,收回作为皇帝至高无上的批红大权,确立了自己的君王地位。随后,整顿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撤三藩特权,并平定三藩叛乱。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清朝开始走上盛世之路。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迎来了他的六十寿诞,各地官僚都在为此做准备,各省来京祝寿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年岁很高的老人,他们在北京西直门外搭设龙棚,此时正值初春,乍暖还寒,容易生病,康熙十分关心,下令让太医对病者医治外,还下谕“今岁天下老人为朕六旬大庆,皆从数千里匍匐而来,如何令其空归?欲赐伊等筵宴,然后遣回”。

  康熙还赐直隶省老人宴于畅春园正门前,目的是:“晓谕邻里,须先孝弟,倘天下皆知孝弟为重,此诚移风易俗之本。”当时诸皇子乃出,率皇孙及宗室子弟50余人,亲执爵觞为老人倒茶。随后康熙又命侍从搀扶90岁以上老人庄国兴等至御座,赐酒一卮,亲表

  自己的敬老之意。这次宴飨,尚无“千叟宴”之名,称为“老人宴”,它充分体现了康熙尊老敬老的思想以及以此进行社会教化的目的。

  康熙六十一年时,已是69岁老人的康熙很怀念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手下,在与大学士的谈话中流露出“……朕于故旧大臣身殁之后,不时存问,盖共事日久,不忍忘怀,待满汉臣工皆然”的情绪。在这种怀旧心态的驱使下,康熙举办了“千叟宴”。

  清朝历史上,第二个有资格、有能力举办千叟宴的是乾隆皇帝。乾隆从小就在宫内学习、走动,祖父的雄才大略与所作所为都令他钦佩不已。他继位以后,继续推行祖父与父亲“文治武功”的治国方略,使清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势强盛。

  康熙之后,清廷又办过两次千叟宴,分别是乾隆五十年和嘉庆元年。嘉庆元年正月初四,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千叟宴”时,当时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改为70以上,其中最长者是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这一天,嘉庆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为太上皇帝乾隆祝寿。当时乾隆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由嘉庆皇帝陪伴着出现在众人前。此次千叟宴,除了分颁赏赉诗刻、如意、朝珠、貂皮等外,参宴众人普加赏赉,并各加赏缎匹银锞。熊国沛、邱成龙尤属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弘历养老,敷锡寿祺之意。

  随着这次千叟宴的结束,也意味着乾隆时代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闹中走向圆满。

  有清一代终结了,但有清一代的千叟宴图却保留在了商丘古城八关斋内,成为当时历史侧面的一个固化记忆,一段物事,一方生活的写照。 (全文完)

  八关斋内的千叟宴碑,记载了商丘人李元会嘉庆元年参加千叟宴的经过,成为有清一代史料的一个重要佐证。(李红军)【原标题:商丘八关斋里的小社会系列之三 八关斋里的历史风情】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10-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