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记录十年巨变(9)
十年前,这里是又脏又乱的城中村;十年后的今天,生态宜居的中国食品名城屹立在中原大地。
2006年初,为着一个城市的梦想,河南省漯河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大手笔和气魄,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沙澧河开发建设序幕,经过漯河建设者的辛勤努力,一座北方水城的美丽繁荣梦想成为了现实。
沙澧河在豫南交汇孕育了漯河这座中原少有的水城,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因此得名并从这里走向世界。沙澧河滋养着食品名城,世代漯河人以沙澧河为骄傲。本世纪初,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高瞻远瞩,实施了中原城市群崛起战略;作为中原城市群豫南重要支撑的漯河,如何发挥优势快速发展成为漯河市委、市政府思索的重要课题。一个以沙澧河开发建设带动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在积极酝酿中逐渐成熟。
2005年,10名漯河市人大代表联合提案开发沙澧河。2006年,漯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凝聚民意适时作出了围绕沙澧河建设生态宜居食品名城的战略决策:沿河出特色、新区出形象、旧城换新貌。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当时这样说:“沙澧河开发建设不能再等了,这一届党委、政府不干,恐怕机会不多了,成本更大了。机遇不等人,错过是罪人,今天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抢抓机遇,而是再造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以沙澧河开发建设为龙头打造生态宜居食品名城的大幕由此开启。
2007年,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工作正式启动,这是漯河建市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是集生态保障、文化旅游、城市防洪、旧城改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总长100.9公里,总体规划区域面积约86平方公里。一期工程总投资概算约39.6亿元。
任何一个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拆迁都是难题。漯河也不例外,但向以开拓创新著称的漯河市在沙澧河开发建设中创造了远近闻名的漯河“和谐拆迁”新模式。
“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拆迁户为城市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要用亲情和行动来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告诉记者。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和践行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难题,创造了城市拆迁史上的奇迹。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头落地,2个月全部结束。整个拆迁过程中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破解了城市发展难题,受到了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国内新闻界称为“和谐拆迁的漯河模式”,并作为河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先进典型案例之首,在河南全省推广了漯河的经验。
沙澧河开发改善了城市形象,更有力地促进了漯河的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据统计,2010年,漯河市实现生产总值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8%,居全省第2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2.3%,居全省第1位。美国杜邦、可口可乐、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漯河。今天的漯河已蝶变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宜居、繁荣兴旺的中国食品名城,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一颗闪耀的新星。(郗永丰 周亚飞)【原标题:沙澧河开发打造生态宜居漯河】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