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个昼夜奋战,终于把180余只大船连结一起,横跨河面,船与船之间竖压门板檀条,然后用扒钉扒牢,用揽绳、铁丝捆紧,每船下抛锚稳定,浑然成为一体。最后,上面用秫秸铺平,加上泥土,犹如一条平坦的大道,从黄河北岸直伸到南岸。浮桥全长200米、宽20米,两端还用柏枝、芦苇扎起了两座大牌坊,牌坊上贴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迎送大军南下的标语,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画像挂在横额坊的正中间。
1949年4月26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先头部队一个军沿着聊(城)菏(泽)公路开来。他们一踏入台前境,便受到台前人民的热烈欢迎。北起四棚、南到孙口沿途30余华里的公路两旁,站满欢送部队的人群,并设置了一个挨一个的茶水站,有的老百姓从数十里之外赶来,将煮熟的鸡蛋和新做的干粮递向解放军战士……他们说;“哪怕是解放军能喝上俺烧的一口水,也算尽了俺一份儿心;哪怕解放军能吃上俺亲手蒸的一口馍,也算尽了俺一片情。”
当解放军踏上桥头,鞭炮齐鸣,鼓声震天,桥头两端的空地上更是热闹非凡,秧歌队扭呀扭,高跷队踩呀踩,锣鼓点打呀敲,浮桥南、北、中3台大戏同时开演,浮桥走道两侧的船头上,民间艺人在演唱大鼓书、快板书,部队文艺宣传队抑制不住激动之情同群众一起联欢,军乐迭奏,此起彼伏,声闻数里。整个浮桥上空响彻着锣鼓声、弦乐声、快板声、儿童团的歌声和迎送群众的口号声,欢歌笑语交织在一起。
在激越的气氛中,第四野战军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步兵排着四路纵队阔步行进,骑兵队战马奔腾向前,汽车、坦克、装甲部队驶上桥头,铁流滚滚,朝南急驶,一辆辆大车载着满满的弹药接连从浮桥上通过, 四匹骡马拖着炮车一排排接连不断踏上浮桥,特种部队簇拥向前。第四野战军50万大军从孙口黄河浮桥上浩浩荡荡,英姿勃发地过了十几天。他们踏过黄河,沿着通往进军江南、通往结束“几千年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来的帝国主义压迫”的征途,踏去,踏去!台前人民又一次完成了支援大军南下作战的历史任务,又留下了“孙口搭浮桥,激流过大军”的佳话。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刘伯承认为:“人民战争是胜利的源泉,如果不是人民战争,许多奇迹是不可思议的。”邓小平曾感慨地说:“冀鲁豫是好战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都有翻身农民的支援,我军取得的胜利,是和边区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地处战略要地的孙口经受了无数次战火的严峻考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野战军在孙口顺利转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革命志士的英勇壮举,时时激荡着这片热土。“将军渡”的由来,也凝聚着这儿无数儿女的热血和汗水,他们在解放战争期间,在迎送解放军渡河征战的过程中,同样为革命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将军渡”的辉煌历史是无数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将永载史册!
为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81年6月,台前县人民政府在孙口村南临黄河大堤顶北侧立碑以纪之。碑为青石质,通高3米、宽7米、厚0.4米,碑首刻五角星一颗,象征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碑座刻水纹状浪花浮雕,象征汹涌澎湃的黄河,碑身左上角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行上款,中间刻有“孙口渡河处”五个醒目大字,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天然书丹。碑身置于高1.5米、面积50平方米的砖砌水泥台上,气势雄伟,庄严肃穆。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月,台前县人民政府建立保护标志,石碑上刻“晋冀鲁豫野战军渡黄河纪念地”。1997年又建青石六角碑亭,立薄一波题词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一通。是年,孙口将军渡纪念地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河南省文物局对纪念碑的保护范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文物保护区为:自碑亭南20米,北、东各100米,西50米。控制地带为:自保护区向南1000米,北100米,东2000米,西100米。2005年3月,将军渡纪念地被列为河南省红色旅游景点。此后,相继被列为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台前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2006年投资90万元,建起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建筑面积315平方米,馆名由迟浩田题写。2007年投资245万元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景区内广场、道路、停车场、连心桥建设和室内布展及文物征集工作,并对景区进行了绿化。同年,孙口将军渡黄河游览区被国家水利部公布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8年投资150万元,建成主体纪念碑和纪念碑万人广场。2009年10月,动工兴建新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2010年9月主体工程完工。新纪念馆建筑面积4538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布展面积2000多平方米。
斗转星移,半世沧桑,“将军渡”这个英雄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在革命老区—台前人民的心中。革命先辈那不怕牺牲、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奋发图强,再创辉煌。1986年以来,前来参观考察的社会各界群众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在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1987年和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和中共中央原副主席、当年率部强渡黄河的旅长李德生将军先后亲临渡口视察凭吊。1991年9月5日,京九铁路孙口黄河特大桥开工典礼在刘邓大军渡河处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手按下标志京九铁路全线动工的孙口黄河特大桥开工电钮,随后,邹家华来到渡河纪念碑前,瞻仰胜迹,合影留念。在台前老区人民的无私支持下,大桥提前117天建成。1995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乘火车来到将军渡畔,为京九铁路北京至阜阳段铺通暨孙口黄河特大桥建成剪彩。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后,当年参加强渡黄河的万里同志乘专列来到这里,他在大桥中间走下火车,遥望当年将军渡,感慨地对大家说:孙口是刘邓大军渡河的地方,我不会忘记这里”。李长春同志在河南工作8年,8次到台前县考察调研,离开河南时,他又专程到将军渡畔的孙口乡王黑村,看望当年参加渡河的老船工。2005年5月,段君毅夫人陈亚琦专程来瞻仰纪念碑,看望老船工。此后,50多位省部级干部相继到此视察并于纪念碑前留影。在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新华社及河南省2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云集孙口进行采访报道。
2007年6月30日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六十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一伟大事件,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台前良好的对外形象,同时,加强对全县人民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台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成立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纪念活动安排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热情支持、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下,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60周年大会暨纪念馆开馆仪式在孙口乡将军渡广场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刘伯承之女、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刘解先应邀出席大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颜纪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军、夏清成,省政府副省长刘新民,省政协副主席刘其文,市领导吴灵臣、梁铁虎、李朝聘、徐教科、范修芳、马怀保等出席了大会。市委书记吴灵臣致辞。市长梁铁虎主持大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主任王德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万顺府,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春华,中国人解放军总后指挥学院编研室主任刘怀柱,中国军事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梁士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宋毅军,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丁龙嘉;省委副秘书长白建国,省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王育航,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王岭群,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于吉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省黄河河务局局长牛玉国;市领导刘群、雷凌霄、李萍、王海鹰、关少锋、姜继鼎、毛盼星、阮金泉、杨广勤,濮阳军分区司令员李举亮等;当年参加渡河的老船工、老战士代表及台前县的干部群众共计2000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前后,中央、省、市级众多新闻媒体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台前县的纪念活动,尤其是对孙口将军渡的光荣革命历史进行了报道,在省内外产生巨大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详细报道了纪念大会盛况,《河南日报》在7月1日4版头条刊发大会盛况并配发图片,《大河报》以“学渡河精神,起中原宏图”为题予以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军网、中广网、搜狐网、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河南广播电台、大河网、中国投融资信息平台等新闻媒体对纪念大会、将军渡的变迁、红色旅游进行了集中报道。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提升了台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台前县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大会之后,全县各乡镇、各单位以及市有关单位、周边县市纷纷组织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如今,将军渡旁,横空架起的京九铁路黄河特大桥,又使孙口担负起连贯祖国南北大动脉的宏伟使命,加之西起山西长治连接京广铁路的长台铁路在孙口火车站与京九铁路交汇,附近的黄河公路大桥车已经开工建设,便利的交通枢纽,构成了孙口又一靓丽的风景线。
孙口在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蕴布着十几处人文景观。据史书记载,孙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时代,这一带就有先人活动。五帝时代,轩辕帝划野,始分州邑,唐尧分二州,禹分九州,此地为兖州之域。蚩尤好兵喜乱,暴虐天下,轩辕黄帝与蚩尤辗战,擒杀后,一部分尸体葬于此,现孙口西北6公里处有蚩尤冢为证。距孙口西北两公里的张公艺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贤人张公艺家族九世同居,以忍修身,礼让齐家,唐高宗李治亲至访贤。其事迹历代史书均有记载。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曾两次问及张公艺九世同堂之事。距张公艺墓南约1公里的十三孔石桥即古贤桥,其建成时间比河北赵州桥虽晚28年,但桥的规模(长52米,宽6米,桥基至顶立7米)远大于赵州桥,为中华古桥之最,该桥于1855年因黄河改道淤没地下,具有重要的开发研究价值。距孙口东南约30公里的水泊梁山,宋朝仁字年间,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于此,杀富济贫,一时惊天动地,气贯长虹,举世闻名的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书里,记载的许多故事就是在孙口一带发生的。将军渡附近丰厚的人文历史怎不让人仰慕!
将军渡畔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流连不已。漫游在将军渡纪念地,你可以尽情感受眼前的景色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风和日丽,则沃野如碧带,河如龙飞蜿蜒起舞;烟雨朦朦,则云雾弥漫,河水、浅滩处于缥渺之中;若是瑞雪飘飞,则望眼满目银白,枯水期的黄河静静地流淌,好似卧游的淑女一般,屏声敛息。
春天,站在将军渡口东北边不远的亭台上,可以观赏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田野,苍茫的黄河如黄色的玉带从南边飘然而来,在亭台脚下急转弯又飘然而去,温柔的河水在低吟浅唱,阵阵和煦的轻风携着清新的空气吹来,涤荡着你的心灵,给你的感觉是一种飘逸奔放的激情。
夏天,这儿是一处天然的避暑胜地,站在亭台上,远离了喧嚣的都市,你可以怡然地享受从河岸边吹来的习习凉风,看大河,看浅滩,看沃野,听台下的河水奔腾咆哮。抬头是白云朵朵的天空,低头是细碎的闲花野草,随便走走,也就有了闲云野鹤、超凡脱俗、自得其乐的舒适和惬意,白璧无瑕的天然真实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的心中,闭目养神就好像是在如画如诗的梦里。
秋天,将军渡口对岸的河滩上田野一片金黄,处处都是硕果累累的庄稼,有玉米、大豆、花生、红薯等。如果你有兴趣,可乘一叶扁舟几分钟就驶到对岸,在浅滩上,亲身体验一下农家乐的生活,你可以野炊、烧烤,那味道、那情趣实在是美极了。
冬天,这儿的气候虽然严酷冷峻,也并不给人一丝伤感。料峭的寒风中,苍茫无语的黄河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你情不自禁地感受悟过去又寄望未来。站在渡口边,能使你回想起当年刘邓大军金戈铁马从这儿出发,强渡黄河,大战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勇壮举;能使你联想起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从这儿出发跟随大军抬担架、送军粮、转战千里的动人场面。脚下,静静流淌的黄河水也好像在诉说着这儿曾发生的那一段英雄的历史。此时此刻,怎能不让你对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革命先烈而倍感崇敬!你可以大声地告慰先烈们,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正在今天一步步变为现实,将军渡这块英雄的土地与全国各地一样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台前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大踏步迈进。
自然与人文历史的双壁辉映,折射出将军渡纪念地无穷的魅力。其光荣的革命历史、灿烂的文化,一旦与神奇的自然融为一体,就能产生恒久不变的磁场。此值全国红色旅游的热潮兴起之时,将军渡红色旅游区的开发价值越来越大。它西有革命遗址--清丰单拐冀鲁豫边区、军区革命纪念地、范县颜村铺革命纪念馆和自然人文景观---颛顼帝窖陵、中华第一龙遗址,南有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和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堂和古水浒遗址梁山、菏泽牡丹园,北有当代人民公仆聊城孔繁森纪念馆和武松打虎景阳冈、狮子楼,东有千年历史文化胜地曲阜和五岳之首泰山,孙口恰处在上述旅游景点的中心地带。自2005年,中共台前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科学规划,并决定紧临黄河,开发建设以将军渡纪念地为中心的黄河游览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该景区内纪念碑群、纪念馆、将军亭、黄河渡口等景观已连成一线。
今天,历史的风雨虽已过去,但当年无数革命者在此强渡黄河征战南北的铿锵足音,仍象震撼云天的冲锋号角,激励着我们奋进。不远的将来,一个融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将军渡黄河游览区,必将更加令人神往!(岳跃喜)【原标题:红色记忆·千秋咏唱“将军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