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元代“魏征”许衡与《授时历》

2013/7/23 10:16:35 点击数: 【字体:


元代“魏征”许衡与《授时历》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祖籍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宋元之际学者,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衡自幼勤读好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涉百里借书抄书。他天资聪颖,攻读中常向老师提出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先后有三位老师以“吾非其师”而辞教。

    金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临新郑县(许衡出生地),许衡同众人从洛阳渡河往河阳(今孟县)返乡,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见路边有一梨园,都争着摘梨吃解渴,唯独许衡独自静坐树下乘凉。有人劝他说:乱世梨园无主,摘几个梨吃有何妨。许衡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不久,许衡赴河北大名府讲学,由于恭谨执教,求学的人很多,并匾其斋为“鲁斋”,从此号称“鲁斋先生”。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出王秦中,任命许衡为京兆(今西安市)提学,许衡让各郡县创办学堂,民生8岁,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子弟,皆令入小学,15岁俊秀者入大学。在教学中,他提倡启发式引导学生勤思考、多钻研,并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通晓礼义,懂得荣耻。

    至元二年(1265年),许衡受命议事中书省,任职期间“不为利回”、“不为权屈”,有元代“魏征”之称。他通过对历代和当代社会状况的分析,先后给忽必烈上疏五道奏章,主张实行汉法,对维护其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

    至元六年(1269年),许衡受命同太常卿徐世隆拟定朝仪,接着又同太保刘秉忠、左丞张文谦等一起议定官制,定出了中央集权机构的设置及其朝仪,减掉了一些不必要的 “冗长增置的台院”。至元七年(1270年),许衡晋升中书左丞。当时,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在朝擅权,想安排其子忽辛为枢密院佥事,掌管兵权,唯许衡妨意反对。阿合马父子因野心未达,遂对许衡怀恨在心,挟嫌报复。许衡忿然不屈,以辞职表示抗议。

    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正式改国号为元,元世祖开太学,召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主持国子监。世祖亲自选择蒙古族子弟到国子监深造。至元十年(1273年)权臣屡毁汉法,诸生廪食或不继,许衡从政受阻,再次辞职相抗。

     至元十三年(1276年),许衡领太史院事,与王恂、郭守敬共同研制新历。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修成新历法,元世祖授名为《授时历》。这部历法确定一年为 365.2435天,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经历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世颁布的当代世界上通行的《格里高利历》是一致的,但却比它要早300年。

    许衡一生以从事教育为乐,在其27年仕途生活中,刚直不阿,不附权势,八次被诏入朝作官,又八次辞归故里,躬耕桑农。至元十八年(1281年)三月,许衡在家乡病故,终年73岁。【原标题:元代“魏征”许衡与《授时历》】

元代“魏征”许衡与《授时历》

焦作许衡墓一景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旅游政务 2008-9-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