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太行山猕猴邂逅济晋高速路 生存还是死亡

2013/7/23 9:54:50 点击数: 【字体:

 
    高速公路通过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名单:

    驻信高速公路经过信阳罗山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

    阿深高速(内蒙古阿荣旗到深圳)经过开封柳园口省级黄河湿地保护区

    南阳到西平高速经过湍河湿地保护区

    济晋高速让猕猴离乡背井

    对于猕猴来说,乔迁,并不是喜事

    “猴儿”、“好猴儿”……

    一声声浑厚悠长的喊猴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喊猴的任师傅把手伸进袋中,抓出一把把玉米抛撒在地上,猕猴两手左右开弓,从地上捡起玉米喂进嘴里,一边吃一边发出“呜呜”的声音。

    “我们这里的猕猴全是野生的,目前只对这一群进行人工投喂。”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副局长孟强说。

    为什么对这群猴子另眼相看?

    “它们是我们这儿的五保户。”孟强风趣地说。据他讲,这群猕猴原来住在真谷寺,之所以向北搬迁到沐涧寺,是因为济晋高速(河南济源至山西晋城)要从这里穿越,目前正在建施工便道,震天响的开山炮声和施工人员惊动了胆小的猕猴,它们才不得已离开原来的领地。“沐涧寺原是另外一群猕猴的领地,晚上听见有猕猴的打架声和叫声。”

    “这群猕猴离乡背井,太可怜了。如果我们不进行人工投喂,它们还会往北边的深山里跑,中途还有可能与其他猴群发生冲突。”沁阳市林业局局长李飞健补充说。

    对于猕猴来说,乔迁,并不是喜事。

    高速路打乱猕猴的幸福生活

    修建高速公路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但是对保护区的植被、动植物、水源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

    对于太行山猕猴来说,讨厌的炮声只是个开始。

    随之而来的还有庞大的机器怪物——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发出的噪声,还有夜间的照明灯火射出的刺眼的灯光,以及难闻的施工粉尘和工程弃渣等。而高速公路通车后,还有成千上万辆汽车高速行驶发出的噪声和刺眼的汽车灯光。

    更可怕的是,修建高速公路所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源污染,对野生动物来讲是致命的打击,失去了水和食物,猕猴还怎么生存?

    这一切都源于一条高速公路要从北至南穿越猕猴的家园——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济源、焦作、新乡辉县市境内,有3000多只猕猴,是目前世界上猕猴分布的最北限,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北的灵长目动物种群。

    据资料记载,猕猴是人类的近亲,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化代谢方面同人类非常相似,应用猕猴进行研究实验的结果,最容易外推于人类。因此,它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高级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航天飞行、医药保健、计划生育、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它的一份功劳。

    “猕猴的生存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有水源,二是有植被,三是有悬崖。河南境内的太行山地势险峻,到处是悬崖峭壁,又有沁河、仙神河等充足的水源,山上有核桃树、山杏树、皂荚树等植物,食物很丰富。猕猴在这儿生活得很幸福。”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沁阳白松岭管理局局长李迎建介绍说。

    但这种幸福已经受到了侵扰,尽管济晋高速只是刚刚开始建设,但敏感的猕猴已经闻风而逃。

    据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局长王好峰介绍,济源境内共有32群猕猴,共2000多只,受影响的是4群猴子,共160只。济晋高速从济源通过的虽然是实验区,但对猕猴的活动还是有影响。

    而沁阳由于通过的是核心区,影响更大。据李迎建讲,沁阳境内有近1000只猕猴,受到高速公路影响最大的是三群猴子,近200只。“由于施工还未开始,直接损失尚无法准确计算,但是总的来说,影响很大。修建高速公路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但是对保护区的植被、动植物、水源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

    济晋高速为什么不能避开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河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刘志炎介绍,济晋高速路起自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处的神仙庙附近,向南跨焦柳铁路,经辛庄乡,止于在建的济源至洛阳高速公路起点处,全长约20.4公里。由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东西向分布(长约150公里),该公路不可避免要穿越保护区。

    “我们不想让高速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但是济晋高速是太澳(太原至澳门)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太澳高速是我国九纵七横12通道公路交通网中的第五纵重点公路,我们得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呀。”刘志炎显得很无奈。

    核心区调整成实验区

    核心区和实验区可以通过有关程序调整,但是野生动物是不会按照人们的安排调整的,对于它们来说,不是生存就是死亡。

    更令刘志炎头疼的是,济晋高速穿越的不仅仅是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穿越的还是核心区。

    而根据199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核心区是绝对不能穿越的,只能穿越实验区。因此,必须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调整。”刘志炎说。2004年7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林业局递交了《关于调整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函,申请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调整。2004年1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复函表示原则同意保护区调整方案。

    在《国家林业局关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的复函》中,对调整方案是这样说的:“将拟建济晋高速北段原沁阳核心区的边界调整到道路东侧100米处,南段核心区边界移到道路东侧500米处,原沁阳缓冲区西边界向东移动2公里,退出部分全部划为实验区;将五龙口片区北部原缓冲区调整为核心区。

    高速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并且进行功能区划调整,这在河南省还是第一例。

    核心区和实验区对猕猴来讲差别有多大?据刘志炎讲,核心区的确立标准是,野生动物活动频繁,长期出入、生长、繁衍的地方。人们在核心区里挖药、放牧等任何作业都不行。实验区是指动物有可能到达的地方,是其活动领域。

    “对于猕猴来讲,吃饭和休息的地方是不容侵犯的,而活动的地方则可以。”王好峰进一步解释。

    据王好峰讲,一群猕猴的活动范围是20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活动范围,其食物将不足以养活一群猕猴。高速公路可能破坏保护区的植被,造成该地区的食物紧张,会逼得猕猴搬家。如果造成水源污染,对于猕猴将是致命的打击。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瞿文元更是忧心忡忡:“其生存的生态系统已非常脆弱,大都呈孤岛状分布,遗传基因不能交流,多近亲交配。修建高速公路以及大规模的采矿,林木采伐,过度放牧,修建水库、道路等人类活动以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猕猴等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加速破碎和丧失,其损失难以估算。”

    有专家指出,核心区和实验区可以通过有关程序调整,但是野生动物是不会按照人们的安排调整的,对于它们来说,不是生存就是死亡。

    为何一定要穿越核心区?

    对于专家们来说,选择仙神河方案是痛苦的。但是,对于猕猴和其他野生动物呢?它们无从选择,只能听命于人们的安排。

    核心区可以说是自然保护区的心脏,怎么能随意改变?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及名称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这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但该规定同时又指出,“确因保护和管理工作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的,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

    据刘志炎讲,在工程初期,设计单位曾提出三个走廊带方案,即沁河方案、白涧河方案和仙神河方案。

    那么为何一定要穿越保护区的核心区?

    据刘志炎介绍,沁河方案穿越保护区路线最长,且正好从保护区核心区中间穿过,将保护区核心区分开,对自然保护区影响最大,最先被否决。白涧河方案路线长度最短,不穿过保护区,但是从起点至终点高差达378.72米,平均纵坡超过4.8%,不能满足高速公路路面坡度必须小于3%的设计规范,达不到高速公路的最低要求,也被否决了。仙神河方案穿越保护区约9.87公里,其中核心区约5.21公里、实验区4.66公里,且经过的是核心区边缘,对保护区影响较小。 经过多次协商论证,这三个方案中只有仙神河方案对保护区影响相对较小又能满足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所以最终确定把仙神河走廊带作为路线方案。

    尽管这三个方案中仙神河方案最优,但是,有没有第四种、第五种方案?对此,瞿文元教授说:“都讨论过了,太行山到河南济源一侧海拔高度突然下降,高差太大,达不到高速公路的基本要求,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可选择的路线受到很大制约。专家们对此事很慎重,多次开会讨论,最终还是选择了仙神河方案。”对于专家们来说,选择仙神河方案是痛苦的。但是,对于猕猴和其他野生动物呢?它们无从选择,只能听命于人们的安排。

    为环境保护支付近1个亿

    应当成立环境监理机构,和施工队伍同期进入,对这一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建立野生动植物档案,设立 望台和救护点,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二级保护动物青羊、林麝、水獭,共有野生兽类35种。它们都将遭遇高速公路的“致命邂逅”。自然保护区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功能区调整论证报告》,认为工程建设及项目运行期对保护区的影响一是施工期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粉尘、工程弃渣等对环境的影响;二是运行期车辆噪声、尾气、夜行灯火等对环境的影响;三是公路占地及施工期临时用地对植被的破坏等。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该研究所在功能区调整及工程建设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增加保护和监测站点,在施工期及运行期加强资源保护,监测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变化,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工程中采取建隔音墙、采用特殊照明光源等措施,减少噪声及光污染,同时增加保护区宣传标志、禁鸣标志等。工程设计中,尽可能多建多彩隧道、高架桥,尽量减少路基,不至于造成对动物的阻隔。

    李迎建认为,应当成立环境监理机构,和施工队伍同期进入,对这一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建立野生动植物档案,设了望台和救护点,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

    在2004年11月26日召开的河南省高速公路设计会议上,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李庆瑞要求,对于穿梭于山区的高速公路,都要设计动物走廊即生态通道,在动物走廊集中的高速公路路段,一定要设限速标志和禁鸣标志。

    但是高速公路要从保护区穿越,对当地的生态必然会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对此作出补偿。对于济源和沁阳的占地生态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以及其他补偿费数目,目前李迎建和王好峰都说“还没最后确定”。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必须建隔音墙、设哨卡等环保设施,高速公路的建设方将为此多付出近1亿元的费用。”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汪万森说。【原标题:太行山猕猴邂逅济晋高速路 生存还是死亡】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5-01-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