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有人怀疑周公篡权,有人揭发周公“称王”,而民间传说中的周公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周公形象的民间版伟大而朴实,老百姓既把他看作神,也把他看作普通人。只是广泛流传的“周公与桃花女”传说,对周公稍有一点儿揶揄。
洛阳周公研究会会长姬传东为了研究周公,曾背着干粮到陕西、山西、河北、山东采访,收集关于周公的故事和民间传说。
根据他收集的故事及我市民间的情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殷商国都附近(譬如安阳、邢台等地)的周公传说,对周公都有讽刺,而洛阳、陕西、山东等地的则对周公全是褒扬,没有半点儿诋毁。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
首先是洛阳民间,对周公“定鼎洛阳”都说好,因为当时的鼎象征政权,鼎在哪里,哪里就是政治中心——周公把鼎放在洛阳,洛阳就成为西周的东都了。
那么,周公为啥把鼎放在洛阳呢?
原来,大禹治理洪水后,铸了九尊大鼎象征九州。商周时期,九鼎成为传国之宝,国都所在之地,必须安放九鼎。
武王灭商后,与周公商量,想把九鼎搬到周朝国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谁知那九鼎非常沉重,很难搬运。按民间比较夸张的说法,一尊鼎得八九万人搬,花了几个月时间,才从朝歌(今安阳附近)搬到洛阳。
好家伙!这简直比现在的大楼整体迁移还麻烦。更奇的是,大鼎到了洛阳后,像生了根似的定在这里不动了,没办法再往西搬运。
武王闻知此事,便和周公商量:“九鼎是镇国之宝,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其中定有缘故。夏朝的国都在洛阳,商朝早期的国都也在洛阳,洛阳正处天下之中,看来上天是让我们把国都迁到洛阳,那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
武王病故,成王继位,周公辅佐成王,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把九鼎正式安放在洛阳。到了隋唐,洛阳人为纪念周公“定鼎洛阳”,兴建了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命名为定鼎堂。再往后,洛阳人又把周公庙西边的那条马路命名为定鼎路。
说起周公庙,还有个周公托梦的故事。
周公托梦其实是假的,当时却糊弄了几万名士兵。编造这个故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隋朝将军王世充。
王世充是隋炀帝的大将,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7月,瓦岗军首领李密围攻东都洛阳,隋将军王世充退守城内,不敢出战,士气低落。后来瓦岗军内部生变,王世充欲趁机出城作战,但恐人心不一,就嘱咐士兵张永通撒谎,说是3次梦到周公,周公交代赶快出兵,出兵必胜,不出兵必死!
洛阳城最早是周公建的,周公说出兵能胜,洛阳守军都信。王世充又修建了周公庙,请巫师在庙内祷告。巫师放言:周公说了,洛阳守军应立即出城攻敌,周公保佑全胜,否则就降瘟疫来惩罚守军!
于是守军纷纷请战。王世充挑选2万精兵主动出击,迎战10万瓦岗军。混战中,他将一个长相酷似李密的人押上来,高呼捉到了李密,瓦岗军迅速溃败。
如今看来,周公托梦不过是一个军事创意。不过,凭着周公的精神力量,2万守军以少胜多,说明民间对周公的信仰程度很高。
民间视周公为神灵。洛阳及全国各地的周公庙内,都供奉有周公的神像。唐代以前,周公享受的祭祀最多,排在孔子前面,“周孔并称”。唐代以后,变成“孔孟并称”,周公被淡化了。据调查,目前我国祭祀周公的场所还有190多个,保存最完好的周公庙有陕西岐山周公庙、洛阳周公庙、山东曲阜周公庙、登封周公庙等。
这几个地方都有来历:陕西是周民的发祥地,也是周公的出生地;洛阳是周公的建功立业地;登封在历史上属洛阳管辖,民俗自然尊崇周公;山东曲阜曾是周公的封地,留下的周文化最多。所以,以上这些地方的周公庙保存得比别处好。
但是,在周公率军征讨过的地方,一些民间传说对他很不利。
二
譬如河北邢台流传的“周公和桃花女”故事,就公开对周公进行揶揄。
如今邢台市西南一带,仍有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坡头村等村名,隐藏着周公的信息。当地传说,周公与桃花女是上天派来的金童玉女,周公拥有天书的上卷《天文》,桃花女拥有天书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阴阳运转,会算卦;下卷能破解沉浮祸福,能救人。
话说有一天,一个老太婆找周公为她外出多年的儿子算卦——周公算卦很准,如有差错情愿倒贴二百钱。他让老太婆报上儿子的生辰八字,算了算,说:“你儿在外混得不错,今年6月15日就要回家。”老太婆要叩谢周公,周公却说:“慢来,慢来,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他接着说:“6月15日那天,你儿急着赶路,遇到大雨,没到家就死了!”老太婆一听,转喜为悲,央求周公给个破法。周公摇头说:“命该如此,无法挽救。”老太婆只好哭着回家,走在路上,她忽然想起了桃花女——或许她有破法?对,找她去!
见了桃花女,老太婆哭诉了周公算卦一事,桃花女忙说:“老妈妈莫愁,你儿子还有救。”老太婆忙问:“咋个救法?!”桃花女说:“周公虽然算卦准,但他不懂破法。我学过诸多破法,可救你儿一命。”老太婆跪下磕头,桃花女忙搀起她,说:“到6月15日,你见天下雨,就脚蹬一块青石,用你儿子小时穿过的鞋子敲打门槛,呼喊你儿的小名,说‘儿子啊,快穿鞋!’连喊3遍,你儿就能平安回家!”
话说那儿子出外经商3年,如今急匆匆赶路回家,途中遇雨,钻进一个破砖窑躲避。这砖窑快塌了,可他太累没留意,枕起胳膊就睡——眼看他就要命丧此地,忽然听到母亲的声音,忙出窑查看。
他刚出来,窑就塌了,一条命算捡回来了。周公听说此人没死,不太高兴,心想:难道我算得不准?非也!一定是桃花女从中作梗。于是他对桃花女忌恨起来。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是冤家,但后来经彭祖(传说中人物,寿命800岁)撮合,居然成亲了。周公对桃花女又恨又爱,便想在婚礼上难为新娘,给她个下马威。
他故意选黑道日结婚,并使用法术,在门内暗藏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秆,还预备了喂马的草料——他要马踏桃花女。
可是,周公会法术,桃花女会破法术。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鞋,可桃花女偏偏穿黄鞋,黄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计。要下轿了,周公示意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秆拍打大花轿,谁知大轿之内还套着小轿,根本伤不着桃花女。接着,桃花女让人在过道的红毡上放了马鞍,她从容地跨过去,把白马精压在鞍下,又掏出怀里的照妖镜,破了周公的法术。铡好的草料没喂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
周公这才服了桃花女,决定和她好好过日子,不再难为她。如今,娶新娘时下轿、铺红地毯、跨马鞍子、撒草料这些仪式都还存在,就是从周公结婚时沿袭下来的。
周公和桃花女的故事,在元代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中就有。明清时期小说盛行,便愈加渲染,周公竟被当作反面人物,来衬托桃花女的智慧和善良。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公率军平乱到过邢台,那里离商都不远,有许多殷商遗民存在。他们亡了国,自然记恨周公,编出这些故事也不奇怪,所幸并没有十分丑化周公,只是讽刺他小心眼儿、爱用法术罢了。
三
另外,周公与八宝饭的故事流传也很广。
八宝饭常以糯米为主料,配以莲子、红枣、百合、青红丝等制成,也有配以核桃仁、山楂膏和花生的,传说这种吃法当年由周公发明。
当年武王伐纣,到处搜罗人才,起用了伯达、伯适、叔夜等8人为谋士,号称周八士。他们积极参与灭商斗争并建立了功勋。灭商后,武王宴群臣。席间,周公特命庖人用8种珍品蒸食,并淋酒于其上,吃时点燃,象征“周八士火化殷纣王”,这种做法传到民间,就成了八宝饭。
民间还有一个周公斩狐仙的故事,说是一雒姓人家娶亲,来看新娘的人很多。可轿帘一挑,出来两位新娘,都头顶盖头,脚蹬绣鞋,扭着细腰。
“怪了!这是咋回事?”雒家门前没了喜气,反添疑云:到底谁是新娘呢?当家的雒老汉想,雒家人虽没见过新媳妇,但媒婆见过。他将媒婆叫来,说:“将她俩的红盖头揭掉,仔细瞧瞧,哪个是真的?”媒婆一看也傻了眼,因为两个新娘分毫不差,完全一样!
两个新娘都要进门,雒老汉急了,上前拉住问道:“你俩谁是真的?”两个新娘同时回答:“我是真的!”并且都指着对方说:“她是假的!”争着争着,两人都伤心地哭了。雒家乐极生悲,全村人都不知咋办才好。
恰在此时,村头来了一队人马,原来是周公寻访民情来了。雒老汉急忙上前,讲了自家娶亲的怪事。周公听后打量了一下两个新娘,心中已明白大半——他知道有两只狐精来人间作怪:一只托生妲己,蛊惑纣王,陷害忠良;一只装扮新娘,施术民间,蛊惑百姓。
于是,他命人拿来一条红毡,让4个人托起,离地数尺,对两位新娘说:“你俩中间必有一个是假,现当着众人,谁能从红毡上走过去,便是真的,谁若过不去,我便用利剑斩了她!”周公说罢,不露声色,看她们怎样表现。
那站在前面的新娘本是狐仙,她怕过不去被斩,又仗着自己有法术,便说:“这有何难!”只见她双脚一抬便离了地,轻轻跃上红毡,摆动罗裙,走了过去。围观的人一看,都拍手叫好。后面的新娘急得直哭,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这等本事,最后竟气晕了。
周公一看便知真假,他抽出宝剑砍去,前面的新娘顿时现了原形,变成狐狸。周公命掌事的人把红毡铺在地上,让真新娘进了家门。从此民间便留下了结婚踩红地毯的习俗——这,很可能是周公制礼作乐中的婚嫁程式在民间的折射。请看下篇。【原标题:周公与周公思想(7)民间传说中的周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