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中西合璧的刘镇华庄园:似30年代繁华的上海街头

2013/7/12 10:54:18 点击数: 【字体:

 

    引子

  PREFACE

  小楼颇有老上海风韵

  刘氏家族的历史也许是复杂的,但遗留下来的这座刘镇华庄园无疑要简单得多。

  刘镇华庄园,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庄园,这是它最为显著的特点。

  一条胡同将刘镇华庄园分为三个部分:上院、北院和南院。南院是办公区,其主体建筑是“仿重庆大厦”。

  胡同北侧,是一排青砖青瓦的门面房,风格和康百万庄园建筑别无二致,极具上世纪地主庄园的色彩。“这些门面房,其实就是下人们住的厢房,下人们住在这里,无论是照顾南院还是北院,都极为方便。”刘镇华庄园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白春霞女士说。

  临街厢房约有5间,均可通往北院。白春霞女士找来钥匙,打开最东侧的北院大门,迎面是一道影壁,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顺着影壁的左侧一拐,眼前豁然开朗,一栋两层砖木楼房让人啧啧赞叹。

  这座两层楼房杂糅了诸多欧式风格元素,建筑风格系中西结合,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木板走廊,前檐平顶,小青瓦盖顶,二层出檐置木栏杆,棂子雕花窗,整体造型洒脱别致,古朴典雅。走在院中,就像置身于上世纪30年代繁华的上海街头。

  “去年我们开始修缮之前,这座楼被破坏得很严重,楼梯、护栏和窗户的木料也朽坏严重。”白春霞女士说,经过一年的修缮,基本能够还原当年的模样。

  楼房为两侧对称结构,每一侧无论楼上楼下均为三间房屋,但奇怪的是,我推开屋门,发现三间房屋是完全通着的。“从理论上来说,这三个房间应该是分开的,但解放后这里曾被用来作学校,可能是那个时候打通的,我们很想恢复原来的状况,只是苦于资料太少,目前只能修缮到这一步。”白春霞说。

  这座带有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风格的小楼并不高,但由于两侧楼间距很窄,不过三四米的距离让楼下的人望着天空,很有一种凉爽的感觉。

  上院住宅区以窑洞为主

  如果说南院和北院都是中西合璧风格,那上院带有非常强烈的当地传统民居元素。

  踩着北院楼房的木板楼梯,来到二楼,走到最北端,左侧一处青石砌成的通道,顺着通道往上走,就来到了上院。

  上院是刘镇华庄园的住宅区,建在半山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东西长51.6米,南北宽18 米,正面为石砌窑洞,西侧面向东筑有二层小楼一栋,上下8间;面向北建有瓦房5间,青砖小瓦,木架结构。

  下区北壁筑窑楼2层共6间,东壁有大窑一孔,深、宽均约9米,砖砌窑脸,窑内全部由青砖砌筑。

  “上院这些窑洞基本上都是刘家家眷居住的地方。当时刘家人丁兴旺,尤其是女眷,身边不仅有一个丫头,还有一个老妈子,有两个人随身伺候着。”白春霞说,刘镇华庄园建成后,主要是刘镇华和五弟刘茂恩及其家人在此居住。根据当地百姓的回忆,刘镇华一家主要在南院居住。由于刘母也在此居住,因此上院曾经有一座戏台,但如今已经全无踪迹。

  刘镇华庄园山环水抱,景色秀美。站在庄园顶部,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而在庄园东面山顶,据说原来还有一座炮台,上院山顶筑碉堡炮台一座,制高守险,戒备森严,但在上世纪50年代被焚毁。

  就整体来说,刘镇华庄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炮台,住宅区,书院、花园、祠堂,马厩等各项建筑分布有序。砖石砌筑窑洞30孔,楼房瓦舍200多间,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整体效果散而不乱。建筑设计中西结合,土洋混搭,装修考究,豪华富丽。餐厅、舞厅、水电、供暖等各项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如果说康百万庄园是典型的封建地主庄园,那刘镇华庄园则是融西方建筑与中原传统民居为一体的民国军阀庄园。

  2007年,南阳市古建筑研究保护所和新乡市博物馆曾对刘镇华庄园进行了实地勘测。勘测结果表明,20世纪初,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河南近代建筑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使用了新型建筑材料,建设了一批宅院、公馆、别墅,刘镇华庄园即是这个时期河南近代住宅建筑的代表之一。

  由于建筑设计聘请的是德国专家,刘镇华庄园采用了新型结构形式,以砖墙承重为特征的砖木混合结构取代传统的以柱、梁、镇、椽等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承重体系。在材料方面,不仅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施工技术,而且采用了混凝土操作技术及以水泥为基料的装饰工程施工工艺。

  在装饰风格方面,刘镇华庄园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有的是西方的风格,但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材料;有的是中国传统风格,但用了新型建筑材料;有的在砌筑柱墙时使部分砖块或砖层突出或凹入墙面以形成各种形态的线脚;有用磨砖挑出墙面做成线脚,也有用烧制的弧形砖砌成拱券、墩、帽和线条。房屋的外墙基本采用清水墙面,白灰勾缝,无外粉刷。室内装饰上墙一般用白灰泥土混合砂浆打底,麻刀白灰罩面,然后刷白。室内地坪大多采用水磨方砖和木地板铺设,而玻璃窗扇,改善了防尘、采光条件。

  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局部变化,又有外国建筑形式在中国的演变和发展。无论在建筑意义还是文化层面上,刘镇华庄园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内涵。

  但很久以来,刘镇华庄园一直被遗忘着。新中国成立后,刘镇华家族有的逃往台湾,有的定居海外,空荡荡的的刘镇华庄园并没有被闲置,曾做过学校、干部疗养所、神北村大队部、解放军某部驻地、神北村小学校舍。直到1987年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管部门进驻,才结束了这段历史。

  “以前对刘镇华庄园的定位主要限定在文物范畴,现在经过修缮和维护,将来很有可能作为旅游景点对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能领略到这座中西合璧庄园的风采。”白春霞如是说。(记者 朱金中 通讯员 吴庆平 文图)【原标题:中西合璧的刘镇华庄园:似30年代繁华的上海街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11-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