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郑韩故城的选址与溱洧水

2013/7/11 14:39:19 点击数: 【字体:


    郑韩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与韩国的都城,当时叫“郑城”,今称郑韩故城。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长方形,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地面上保留有高大的城垣,东西长约5000米,南北长约4500米,周长约20公里。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墙,群众称之为“分金岭”,《新郑县志》作“分国岭”或“分国城”。这道隔墙将城址分为西城和东城两大部分。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长达530余年之久,郑韩故城遂成为一代名都,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郑韩故城的选址

    郑韩故城的规划,缘起于西周末年郑桓公之世。《国语·郑语》载史伯对郑桓公的话中,就建议郑国由关中东迁到济、洛、河、颍之间,则“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汉书·地理志下》载:“桓公从其言,乃东寄帑与贿,虢、会受之。后三年,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泲,食溱洧焉。”溱、洧所在,即今河南新郑。《国语·郑语》韦昭注:“后桓公之子武公,竟取十邑之地而居之,今河南新郑是也。”《左传·隐公十一年》载:“郑庄公曰:我先君新邑于此。”杜预注:“此,今河南新郑是也。”由此可知,郑桓公及其子武公为郑国所选的新都,即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韩故城与溱、洧水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有关系。《诗·郑风·溱洧》云:“溱与洧,方涣涣兮。”又说:“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下》载:“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溱水与洧水均距郑韩故城不远,《诗经》与《孟子》才会有关溱洧的详尽描述。郑韩故城选址于溱、洧之间,“在春秋战国时期长达5个半世纪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地位与作用不亚于齐、魏、楚、秦等国之国都,而更在其他诸国国都之上。”

    洧水即今双洎河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洧水之名频频出现。《左传·襄公元年》载:“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于洧上。”杜预注:“洧水出密县,东南至长平入颍。”《穆天子传》卷五载:“见许男于洧上……夏,庚午,天子饮于洧上。”《吕氏春秋·离谓》云:“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记述最为详尽的是《水经·洧水注》,该篇说:“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岭之统目焉……洧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竹书纪年》:晋文侯二年,周宣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皇甫士安《帝王世纪》云: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城内有遗祠,名曰章乘,是也。”洧水今称双洎河,源自河南登封市马岭山南麓的大冶镇西施村紫罗池,现池水已枯竭。该水流经新密、新郑、长葛、尉氏、鄢陵至扶沟县入贾鲁河,是淮河的三级支流,全长171公里,流域面积2505平方公里。有人主张,溱水在新密市东南曲梁乡交流寨而汇洧水,溱、洧二水交汇后入新郑市境称双洎河。或谓长葛以下称双洎河。实际上双洎河的名称在明代已经出现了,今天人们普遍把洧水称为双洎河。
 
    黄水即古溱水

    黄水或称黄水河,是双洎河的支流。源出新郑市龙湖镇太山南之黄泉,流经新密市曲梁乡五虎庙西北平地。又东南流入新郑市境,经郭店镇西南部和新村镇东,至郑韩故城北又东流,屈而南下,注入双洎河。《水经·洧水注》载:“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迳华城西……黄水又南至郑城北,东转于城东北,与黄沟合……又南流注于洧水也。”熊会贞按:“今黄水河自新郑县西北,东南流至县东南,入双洎河。”这里提到的黄水,就是汉桑钦《水经》中所谓的潧水:“潧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水。”全祖望云:“若其出郑县者,《说文》以为潧水,其音如秦,其字不作溱也。不知何时,盖《毛诗》、《左传》、《国语》、《孟子》、《史》、《汉》诸书,胥改为溱,犹幸《水经》存其旧,稍留说文之学。”《说文·水部》谓:“潧水出郑国,从水,曾声。《诗》曰:潧与洧,方涣涣兮。”说明《水经》提到的潧水,即是通常所谓的溱水。“潧”是古文,后来嬗变为“溱”字。从潧水的源头与走向来看,它与黄水完全相同,表明黄水即潧水,也就是在郑韩故城附近入洧的溱水。古代文献主张黄水即溱水的甚多,如《史记·郑世家·正义》谓:“《括地志》云:‘洧水在郑州新郑县北三里,古新郑城南。’《韩诗外传》云:‘二月桃花水出时,会于溱洧水上,以自袚除。’按:在古城城南,与溱水合。”《说文》云:“郑……从邑,奠声,宗周之灭,徙溱、洧之上,今新郑是也。”《通典·川郡典七》载:“新郑,汉旧县,春秋时郑国,至韩哀侯灭郑,自平阳徙都之,有溱、洧二水。”《新唐书·宰相世系五》称郑武公“徙溱洧之间,谓之新郑,其地河南新郑是也。”《金史·地理志》云:“新郑县有溱、洧、潩三水。”《明史·地理志》说:“新郑县有溱水,一曰浍水,合流县南之洧水。”上述文献提到的溱水,均指黄水而言。当代学者史念海、蔡全法、刘文学诸先生都认为黄水即古溱水。上个世纪60年代之初,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新郑工作站的全体同仁,经过认真调查研究,除将郑韩故城定位于新郑县城关一带外,并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破解了有关黄水的千古史谜,一致认为汇入古洧水的黄水河就是古溱水。“溱与洧,方涣涣兮!”没有溱水的郑韩故城是不存在的。
 
    余 论

    郑韩故城的近旁,溱、洧二水汇流。洧水由西向东,流经郑城之南,溱水由北向南,流经郑城之东。洧水今称双洎河,溱水今名黄水河。洧水改称双洎河,史家无异议。至于溱水改称黄水,学界争颂颇多。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在为《水经·潧水》作注说:“自郐、潧东南,更无别渎,不得迳郑新而会洧也。郑城东入洧者,黄崖水也。盖《经》误证耳。”郦氏主张溱水与黄水为两条河流的观点,显然是欠妥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伯有廷劳于黄崖。”杜预注:“荥阳宛陵县西有黄水,西南至新郑西入洧。”杜预为西晋人,由此可知,至迟从西晋开始,“溱水”就改称“黄水”了。郦道元在给《水经·洧水》作注时,秉乘了杜预的观点,说:“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所谓潧水,非也。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迳华城西。……黄水又南流,又与一水合。水出华城南岡,一源两分,泉流派别,东为七虎涧水,西流即是水也。其水西南流注于黄水,黄即《春秋》之所谓黄崖也。故杜预云:苑陵县西有黄水者也。又东南流,水侧有二台,谓之积粟台……黄水又南至郑城北,东转于城东北,与黄沟合。水出捕獐山,东南流至郑城东,北入黄水。黄水又东南,迳龙渊泉东南,七里沟水注之,水出阝巢  侯亭东南平地,东注,又屈而南流,迳升城东,又南迳烛城西,即郑大夫烛之武邑也。又南流注于洧水也。”郦道元是一个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信口开河。他在河南做官,先后任鲁阳(今河南鲁山)太守与河南(今河南洛阳)尹。鲁山与洛阳均距新郑、密县不远,如果不是实地考察,便不可能将黄水的源头,行经路线谈得那么详尽,提及太山、华城、七虎涧水、积粟台、捕獐山、龙渊泉,七里沟水、升城、烛城等。他之所以主张黄水不是溱水,而且将溱水放在密县境内叙述,是因为当时溱水的确并不在新郑,人们早已把郐水称为溱水了。因而从这一点说,郦道元并没有错。不过,他忽略了历史上黄水曾是溱水这一事实。他说“《经》所谓潧水,非也。”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不知道东汉人桑钦撰写《水经》时,黄水还是以“潧水”冠名,至于把溱水改称“黄水”,则是西晋以后的事了。【原标题:郑韩故城的选址与溱洧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 2010-04-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