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钫与千唐志斋
2013/7/4 15:19:4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1920年,原国民党政要张钫以“三民主义”之民生冠名,在河南陕县创立民生煤矿公司(今义煤集团观音堂煤矿的前身),时为河南仅有的、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煤矿,堪称“中原第一矿”。1949年7日,民生公司收归国有,改称为观音堂煤矿,后升格为观音堂矿务局,是当时河南省最大的煤矿。然而又有谁知道,张钫不仅是我国民族煤矿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更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文化人士,由他倾一生心血筹建的被誉为“石刻唐诗”的千唐志斋,距义煤集团总部仅仅只有20多公里,同时千唐志斋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墓志铭博物馆。
张钫,字伯英,新安县铁门镇人,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早年入陕西陆军小学学习,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和发动陕西新军起义(西安起义),任东路征讨军大都督,后出任陕南镇守使。1917年张勋复辟时,回陕任讨逆军第一支队司令。1918年,孙中山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时,张钫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1920年回河南,创办陕县观音堂民生煤矿公司。后,历任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七绥靖区司令官,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司令等职。1949年四川解放时在成都率部起义,建国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张钫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这座被誉为“石刻唐史”的——千唐志斋,千唐志斋坐落于新安县铁门镇。张钫一生酷爱金石字画,早期与于右任、章炳麟、康有为、王广庆交往较密,一同鉴赏古玩。张钫周济他人很大方,而自己的用度却十分节俭,这为他后来创建“千唐志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在于右任、章炳麟的影响下,尤其是在于右任的鼓励下,张钫于上世纪30年代初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收集后陆续运至其故里新安县铁门镇。1933年开始在其故居“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罗致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十五孔窑洞和三大天井及一道走廊的里外墙壁间。据1935年由上海西冷印社发行的《千唐志斋藏石目录》载,共计1578件。现斋内尚存各类藏石1419件,其中西晋志1件、北魏志2件、隋志2件、唐志1191件、五代志22件、宋志88件、元志1件、明志30件、清志2件、民国7件,此外尚存有墓志盖19件,以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等54件。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学者章炳麟(章太炎)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
千唐志斋所收藏的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洛阳号称九朝古都,是人文荟萃之地。城北邙山,东西绵延数百里,雄浑遥远,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达官贵人,富户巨贾,皆迷信邙山为风水宝地,甚至远在江南塞北的人,临终还嘱其后人,不远千里,还葬北邙。所以民间流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见王建《北邙行》)。
也正是这些富豪的墓葬,诱致了盗墓之风的盛行,盗墓者重于劫掠殉葬品,笨重的志石则乏人问津,多散失民间。据史料记载,清末修陇海铁路取线邙山脚下,掘出的志石被弃置于民间田舍。张钫看到后,广为搜求,辟地建斋,妥为保存,因其事先曾与于右任达成协议,魏志归于而唐志属张,遂使千唐志斋成为全国珍藏唐志最集中的地方。
千唐志斋所藏唐志上起武德、贞观,历盛唐、中唐以迄晚唐,其中包括武则天的改元、安禄山的僭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既有位极人臣的王侯将相、皇帝贵戚,也有官卑职微的尉墨参曹、悠游园林的处士名流和昧悟参禅的寺观洞主,以及被深锁内宫、凄凉一生、死而不知姓名、籍贯的宫娥彩女。这些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社会活动,故又可作一部石刻唐书看待,这些文字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珍贵资料,起着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
千唐志斋是研究书法的宝库,它集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千唐志斋收藏的碑刻,多为历代名家遗墨,其中有南朝王弘所书的行草条幅,宋代米芾的行草对联,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碑文,明代董其昌所书横披,清代“神笔”王铎及刘镛、邵瑛、韩东篱、郑板桥等人的墨迹。还有世人鲜见的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政治家狄仁杰的书迹以及近人吴昌硕、于右任、康有为等所作书画石刻,皆为罕见艺术珍品。还有蒋介石(中正)撰文、贺耀祖隶书,有国民党43名省级党政军官员署名为张钫先生庆祝七十寿辰的匾《贺寿序》石刻。 【原标题:张钫与千唐志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报》 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