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个充满仰韶文化元素的标志性建筑——仰韶文化博物馆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撩开了神秘的面纱。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云集此处,尽情观赏着,轻声交谈着。人们凝视着一件件史前文物,穿越古今的时空之门仿佛瞬间开启,5000年前先人在红土地上耕耘、狩猎的生动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仰韶文化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是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等人于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采集矿石标本时共同首次发掘的,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并按照考古学“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的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新篇章。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至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该遗址经过三次发掘,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仰韶文化博物馆是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2009年1月,总投资5130万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走进仰韶文化博物馆,如同走进了一座文化艺术的殿堂,仰韶文化的历史和辉煌像一条滚滚向前的激流,激荡着参观者的心灵。博物馆内设有三个专题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出仰韶村遗址三次发掘的主要成果。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先民们的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第二展厅主要展出安特生在仰韶村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主要考古活动,其中安特生当年进入仰韶村的巨大照片和当地村民帮助他发掘古文物的照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第三展厅主要展出中原地区各个仰韶文化典型遗址出土的226件代表性文物,这里既有仰韶村的,也有西安半坡及郑州大河村的。馆内文物陈列有序,人们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感受着先人们创造的远古文明。参观的人们有的掏出本子记录,有的拿出相机拍照。一位画家在看了馆藏文物后表示,仰韶文化对艺术家创作灵感有极大的启发。在一个硕大的仰韶彩陶盆前,一位上年纪的游客对陶器上的纹饰看得着了迷,他说:“早就听说过仰韶文化,今天终于看到实物了。馆内这么多东西都是文化瑰宝,我回去后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来仰韶村开开眼界。”三门峡市一位考古专家在看完展览后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仰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进程和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仰韶文化博物馆的建成是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很有意义,影响巨大。”(原标题:三门峡:仰韶文化博物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