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六景
如琇和尚于“禅诵之余”,“偶拈古迹六事,缀以韵言”题为“白马寺六景”,从此便有了著名的“白马寺六景”之称。由如琇和尚赋诗并楷书的白马寺六景碑刻,现嵌于竺法兰殿门外南侧壁间,其碑文如下: 清凉台:兰台画阁碧玲珑,皓月清风古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爽籁落空濛。焚经台:榆档贝文是也非,要从烈焰定真机。虚空说偈人西去,剩有荒台锁翠微。夜半钟:古寺云深藓径封,离离百八动千峰。洛阳多少卢生梦,枕上惊回第几春。腾兰墓:堂封对峙依林隈,断碣模糊长绿苔。金骨流香天地永,不随人世化飞灰。齐云塔:风回铁马响云间,一柱高标绝陟攀。舍利光含秋色里,崚嶒直欲压嵩峦。断文碑:笔锋磨灭失真踪,天妒奇文藓尽封。会有秋风生怒雨,森森鳞鬣起蛟龙。
国家领导人莅临
白马寺乃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解放后,党和国家对白马寺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国家领导人及高级知识分子经常光临指导。1958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参观白马寺。并题诗一首。1981年7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参观白马寺。1985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白马寺。1991年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白马寺。此后杨尚昆、乔石、李瑞环、胡锦涛、宋平、吴邦国、吴学谦、李铁映、赵朴初、杨汝岱、铁木尔·达瓦买提、万国权、王光美、胡绳、陈邦柱、谷牧、李贵鲜等先后莅临白马寺参观指导。
寺院僧众生活
白马寺自1984年归还僧人管理以来,日常生活皆按照丛林规矩,集体化、制度化进行。白马寺的一天以晨钟为开始,暮鼓为结束。通常凌晨3点钟即开始击钟,敲108声直至3点半开始打板,全寺僧人开始起床,上早殿,于4点正齐集大佛殿。按戒腊(受戒后安居的年限)高、低分东西单站立,念诵楞严咒、大悲十小咒、心经等,然后唱赞偈绕佛、三皈依、韦驮赞等。早课约需一个半小时结束。僧众下殿后,入五观堂用早斋,当然过堂吃饭也有很多规矩,僧人必须严守不犯。饭后回大殿回向,然后各自回寮房脱衣袍,打扫各自的卫生区。于上午8点钟开始一天的劳作,或看殿、或看门、或在念佛堂、或在客堂值班等。白马寺的劳作是半日制,即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上午上班者,下午学习;下午上班者,上午学习,直到下午5点开始击鼓至6点结束。按佛教戒律,出家人是过午不食的,即过了正午12点后,除白开水外,不得食任何食物。但病者除外,故此寺院在下午6点还准备药水(即晚饭)病者可饮用。晚课于下午7时打板,要念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心经、绕佛、回向、三皈,祝赞,约于20点30分结束。20点30分至22点为自修时间,或拜佛、或诵经、或参禅。于22点整,以暮鼓结束一天的生活,然后打板养息。这就是僧人身累心不累既紧张又自在的出世生活。
热心公益事业
白马寺自移交僧人管理以来,除做到自给自足,以寺养寺外,还遵照佛教“一切资生事业即是道场”的教导,积极开展诸如救灾、助残、办教育、修渠修路、美化环境等社会公益事业。数年来,白马寺院及僧人共同向残疾人协会捐款五万余元,为残疾人早日恢复健康奉献一颗慈悲心。1991年夏季,当大江南北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灾时,白马寺共捐款十余万元。为发展教育事业,白马寺向洛阳教育基金会捐款十余万元。为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向希望工程捐款二十万元。白马寺僧众热心于公益事业,洛阳建九都路时,僧人捐款三万元,向洛河文化捐款五千元。云南丽江遭受七级地震,白马寺僧人急灾区人民所急,共捐款三万五千元。1998年春节为白马寺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捐款三千元。洛阳市为改变白马寺外部环境彻底清除山门前污水,修建了排水工程,白马寺捐款一百五十万元。2001年白马寺镇修建白马寺市场,然外部环境很差,白马寺又捐款三十五万元彩绘了三个牌坊,绿化了外部环境,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原标题:洛阳白马寺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