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变迁,居民生产、生活对陵墓群的蚕食、侵占,也使其遭受了严重破坏。近代以来,几种常见的破坏形式有水土流失、取土、建房、打窑洞、烧砖窑、开荒种地、改作它用、非法建设等,其中,风雨侵蚀造成的影响较小,主要破坏来自居民生产、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侵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对墓冢的破坏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60年代“四清”、70年代“学大寨”平整土地和80、90年代工业化四个历史时期。其中,50年代以前,夷平13座,50年代夷平68座,60年代夷平138座,70年代夷平167座,80年代至本世纪初夷平40座,还有很多墓冢破坏年代不详。
目前,邙山陵墓群972座大型封土墓中,近2/3的古墓冢封土已损失殆尽,仅有339座尚存留有墓冢。
陵墓群保护迎来“最好的时光”
今年11月25日,《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经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这是邙山陵墓群最新的一道“护身符”。洛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说,立法使得洛阳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更具操作性,也更趋完善。
自新世纪以来,洛阳市已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开发做了大量工作。2001年,邙山陵墓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100处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2003年,洛阳市启动了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调查小组踏遍陵墓群地域内所有村庄,行程5万余公里,访问群众千余人,累计发掘遗址面积2.9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216座,初步建立了墓冢编号系统,为文物保护和进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洛阳市也不断加大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仅今年6月开展“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就破获各类文物案件27起,抓获文物犯罪嫌疑人74人,缴获各类文物57件。
为克服面积大、区域多带来的保护困难,洛阳市下一步将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邙山陵墓群的保护与开发;将责任到人、责任到墓(冢),做到每一个有封土的墓冢都有人管;还要制定时间表,对所有盗洞进行回填,对有损古墓冢保护发展的厂矿企业实施搬迁。
目前,邙山陵墓群范围内已有古代艺术博物馆、古代壁画馆和正在建设的曹休大将军博物馆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按照公园化、生态化的保护与利用思路,洛阳市完成了大面积的陵墓群绿化工程,其中,以东周王陵为依托建立的周山森林公园绿化面积8000余亩,并成功申请为河南省级森林公园,做到了旅游、生态和文物保护的完美结合。
“为确保邙山陵墓群长久安全,洛阳市将积极筹建邙山陵墓群和洛南东汉帝陵国家大遗址考古公园。”洛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说,筹建中的考古遗址公园,首批将以孟津县北魏孝文帝长陵遗址、大汉冢东汉帝陵陵园遗址以及偃师市唐恭陵遗址为试点,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李亚楠【原标题:中国最大古陵墓群迎来保护的“最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