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中华武术之旅·温县站 太极大师——王西安和朱天才

2014/1/2 18:24:49 点击数: 【字体:


    王西安和朱天才,都来自中国河南省温县的陈家沟,从这里发源的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各派太极拳的根源。五十多年前,他们跟随师傅学拳的时候只是因为觉得太极拳很奇妙,而他们今天的成就,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成为了太极拳的大师,并且位居当今中国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列。在他们学拳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他们从学习太极拳当中得到了什么?在今天的节目中,就请跟我们一起进入他们的世界,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回忆起小时候学拳的情景,朱天才大师依然记忆犹新:“1942年,陈家沟这边出现了虫灾、蝗灾、兵灾,所以陈家沟的人全部都逃荒到了外面。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又都回来了。1957年底,当老师从北京退休回来以后,我们正式跟他学习太极拳。”那一年,朱天才十二岁,王西安十五岁,他们终于在太极拳的发源地见到了真正的太极拳,并立刻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由此开始了他们学拳、教拳的传奇人生。

  太极拳的理论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讲究顺其自然,依道而行,追求内心的虚静,习练者需要处理好内在和外在的关系。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外在的形体姿态可以模仿,但是对内心的锻炼,却很难掌握,朱天才说,他们当年学拳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敬”--尊敬自己的老师,也尊敬自己所练的太极拳。

  朱天才对记者说:“太极拳,首先就是讲究一种武德,你的功夫再好,必须有高尚的武德,你才能把你的功夫用在适当的位置。武德好了,精神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修身养性,对你的身心平衡才能掌握得很好。”

  让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无疑需要时间。而对于朱天才和王西安来说,最初学习太极拳的经历是很苦的,别看老师平时和蔼可亲,可训练起来,对每一个动作的要求都特别严格。练着练着,哥俩就发现了太极拳的奥妙。朱天才告诉记者:“有一次,老师讲完课以后,让大家互相推手,研究技术,班上有一个从外边来的学生,他的年龄比我大了八岁。我们就这么练着,他的劲很大,我顶不住。然后老师就说,太极拳要放松要柔和,就算你往后退了也不算输,不要两个人硬顶。听了老师的话,我开始该退的退,该攻的攻,推着推着,我就胜了他。第二天,老师就跟他说‘你的蛮劲太大,应该顺势而走。’我当时觉得很神奇。”

  类似的故事越来越多,太极拳的奥妙也就在陈家沟传了开去,越多越多的人重新练起了这套老祖宗发明的功夫。而王西安在推广太极拳方面也有自己的妙招。

  “我跟村支书同志讲,太极拳在陈家沟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鼓动鼓动大家练太极拳。当时一个村里有九个小队,我们就规定每个小队派出骨干,白天都劳动,晚上小队与小队之间搞太极拳的比赛。当时大家晚上锻炼干劲都很高,打得好的人我们会有很多办法对他们进行奖励。” 朱天才说道。

  这些特殊的激励措施一出,陈家沟的村边、庭院内,都成了村民们练习太极拳的场所。在当时这股热潮还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1982年,几个日本人来到了陈家沟。

  朱天才告诉记者:“日本代表团在陈家沟考察以后,回去在好几家杂志和电视台进行了大量的宣传。1983年我就回访,当时日本天皇的弟弟也爱好太极拳,把我们请到皇宫教他们太极拳。”

  看来,太极拳的魅力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是共通的,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太极拳等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还亲自为太极拳题了词,这对王西安和朱天才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鼓舞和肯定。随着太极拳在国内外的交流日益增多,他们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朱天才被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些武术协会和高等院校的武馆聘为顾问或名誉教授,而王西安也先后8次赴法国,7次赴日本,并在国内外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太极研究、训练中心,被《美国新闻》誉为“国际太极拳王”。

  太极拳大师王西安说:“我这几年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现在教的这批外国学生一走,我就得返回法国。从法国回来,日本又有三个团来访问学习,每个团几十个人。”朱天才干脆四海为家,把每年在四大洲教拳的时间平均分配。 他说:“大约从十五年前,我就开始在世界上到处走,现在每年三个月到美国,三个月到欧洲,三个月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个月回到国内。”

  几十年学拳和教拳的经历使两位大师不断加深着对太极拳的理解,在朱天才看来,太极拳文化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似的内涵,“像下围、象棋啊,书法啊,绘画啊,玉啊,和太极拳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说玉,它本身看上去非常柔和,但是里面却非常的硬,就像太极拳,外面看上去像一个温柔的少女一样,但是打起来却非常刚硬。”而王西安则利用教拳之余的时间把自己的理解写成了书。

  王西安告诉记者:“我晚上睡觉都很晚,经常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因为要写东西,这些年来我在想为什么一定要写书,这是因为我有我的想法,练了一辈子拳就想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和太极拳的原貌传给后人和国际上学拳的人。”

  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常务秘书长严肃认为,正是因为当前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太极拳大师们在传播拳术的过程中如此地尽心尽力、毫无保留。他说:“中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后,给他们授予了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他们现在考虑的是为人类传播,通过他们亲自进行太极拳的传播,可以确保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和技艺不流失,得到传承。”记者盛超【原标题:中华武术之旅·温县站 太极大师——王西安和朱天才】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11-07-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