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内黄罗卷戏

2013/11/25 16:42:42 点击数: 【字体:


    罗卷戏”原本是“罗戏”和“卷戏”两个剧种,后来合并成一个剧种。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微服私访。有一天,他带着几个随从走出皇宫,来到京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刚到村口,就听见一串的叫好声,他们连忙走进村中,就见许多人围成一圈,当中有两位老汉在表演节目。唐太宗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有趣的表演。晚上回到宫中,李世民还在想着表演的场景,躺到床上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李世民来到了天上,一场盛大的宴会刚刚开始。舞台上正在表演节目,和他白天看到的表演有些相似,只是表演者的人数多了,音乐也更加动听了。一觉醒来,李世民立即召集了文武大臣,把自己梦中所见到的情况告诉大家,并且要求据此编写戏本,组织人员表演。大臣们下去后准备,很快戏本就编写完成。李世民随即下旨让那些年轻人按照戏文进行排练,纯熟之后,就在皇宫里正式上演。李世民和皇室内眷一起观看了表演,大家赞不绝口,夸奖演得好。于是李世民下旨把这一表演命名为“乐眷戏”。由于读音的误差,“乐眷戏”这个名字被老百姓讹传为“罗卷戏”,时间一长,“罗卷戏”竟代替了“乐眷戏”这个原名。

    史料记载,罗戏是从傩(音nuó)戏演变而来的,而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祭祀仪式。到了元末明初,这种仪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以歌舞排演故事,等到钟馗的形象出现之后,傩戏才应运而生。艺人们在长期的表演中逐渐去除了傩戏的一些弊端,增加了有利于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傩戏逐渐过渡到了罗戏。傩戏主要是舞蹈表演,因此罗戏保留了很多舞蹈的动作,特别是一些武打场面。最初的道具都是真刀真枪,对打起来惊险刺激,演员们常常在表演时增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以真功夫博得观众的掌声。可以说,罗戏的特点在动作,即主要体现在“武”上。那么卷戏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卷戏则正好相反,崇尚文绉绉的表演。卷戏的“卷”字取自佛门圣地的僧人们修行研习时所念的一本经书——《卷经》。在做道场和佛事时,除了诵经念佛外,还会伴以吹奏、敲打、哼唱着的一种音乐,僧人们称之为“卷调”。到了明代末期,一部分僧人靠演奏“卷调”维持生计,他们又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和传说故事加入到“卷调”的演奏之中,使“卷调”逐步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 不知何时,罗戏和卷戏相遇,一种戏善于动作表演,一种戏着重于腔调咏唱,两者自然而然地同行互补。开始时,往往一个剧目的表演分为上下半场,前面唱罗戏,后面唱卷戏。后来,艺人们渐渐摸索总结,终于把两者合二为一。老百姓把它统一称为“罗卷戏”。

    罗卷戏的唱词有自己很独特的地方,每一大段唱词都由一组一组的三长一短的句子组成,非常类似于我国古典词曲,时至今日仍然是按照传统沿袭下来。唱词非同一般,唱腔也有独特之处,极为讲究音韵,时而婉转清新、优雅高亢,时而豪迈雄壮、粗犷奔放。罗卷戏的行当也很有特色,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可以表演多种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当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舞蹈、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营养吸收进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007 年3 月,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标题:内黄罗卷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安阳网 2012-08-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