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始为颛顼之都,继为封侯之国,秦改东郡,隋改滑州,明洪武七年改称滑县。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生存方式孕育了滑县人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滑县人含蓄、内敛、忠厚、朴实的性格;在解放前漫长的历史岁月和多灾多难的生存环境中,滑县人在对自己命运不可预知的心理状态下,乞求神灵和先人灵魂保佑,保健康、保平安、保丰收、保福禄、保婚育、保发财,追求和谐与完美,滑县木版年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也是滑县木版年画神像与祖谱的真实由来。
滑县木版年画的起源年代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据部分年画艺人祖谱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代,距今500多年,民间也有相传上千年的说法,至今难以作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滑县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画版遗存丰富,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达到了鼎盛,全县30多个村1000多个农户从事年画制作销售,较大的年画制作老字号作坊达到25个以上,年产销年画量在五百万张以上。年画销售区域不仅覆盖中州,而且东到黄海、渤海,西至青海,北抵关外诸省,均建立销售网点,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北方年画中心;至到民国末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战争、灾害和反迷信,滑县木版年画才盛况急下,达到及不可存的境地;目前,全县还有4个乡镇的8个村部分年画艺人仍在制作销售,以慈周寨乡李方屯前二村和老店镇马兰村居多。
滑县年画在艺术上自成体系,气息庄严肃穆,构图对称,色彩以黄为主,较为温和,画面两边多配对联,上加横批,有崇尚文气之风。滑县木版年画2006年被中国著名作家、版画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发现,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冯骥才先生称滑县木版年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的木版年画品种,它是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滑县是一个从题材、体裁、风格、技术和民俗文化上独立特行的古画乡,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而今天被大家遗忘的中国北方年画中心。
滑县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局高度重视滑县木版年画的保护开发。成立“滑县木版年画保护领导小组”,争取上级资金征集年画古版1100块,精品年画60多幅。建设“滑县木版年画博物馆”,同时组建滑县木版年画保护研究所和滑县木版年画社,对滑县木版年画、古板保护、历史传承等10个课题进行研究。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先后开发研制出高、中、低档滑县木版年画文化礼品“文武财神”“全神图”“刘海戏金蟾”“五神像”“老虎”“字谜联”、“绢质岗叉楼名义”、“神像收藏册—精品版”“扇面画收藏册”“滑县木版年画古钱币收藏册”、“二十四孝收藏册”等15个品种。【原标题:滑县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