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开封市井风情画”系列之“丝情画意”属汴绣(中) 精美汴绣“浴火重生”

2013/11/19 11:03:46 点击数: 【字体:

   
    1959年,开封汴绣厂参与绣制第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王素花被选中进京送画,走上了天安门观礼台。40多年后,她被评选为河南省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图为王素花年轻时的照片。

    1959年,《清明上河图》的刺绣成功,使开封汴绣厂闯出了一条以刺绣中国名古画为主导产品的发展道路,从此韩的《五牛图》、周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崔白的《寒雀图》等名画被陆续搬上锦缎。图为汴绣作品《簪花仕女图》局部。

    宋代绣品,传世极少。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开封汴绣厂副厂长魏吉安说:“故宫有几块小绣片,杭州六和塔也有几个小残片。”

    开封市电视台专题部副主任曹增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辽宁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宋代绣品《梅竹鹦鹉图》。这幅绣品,以宋人写生工笔花鸟画为摹本,在橘黄的绢底上,绣绛红色梅枝,劲秀挺拔。梅花傲立竹叶丛中,梅竹双清。枝头伫立一只转首俯窥的彩色鹦鹉,更渲染了画面的自然活泼。作品绣工精细,针法多变,运用了双色套针绣、纹绣、抡针绣、平针等宋绣针法,更体现出写真效果。

    漫长的岁月没有磨损它华美的光彩,但有谁知道,创造了这些精美绣品的绣女有过什么样的命运,曾经承受着怎样的寂寞?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东京失陷后,金朝有步骤地劫掠东京城的百工和名伎艺人、宗室、僧道、百官等,大部分官私技术工人、各种手工艺人、管理人员被掠一空,这对东京和中原文化都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一百三十六万人的东京,繁华不再,宋绣也随之跌入低谷。

    但在开封民间,刺绣仍顽强地活着。当时,开封街头仍有货郎叫卖各样彩色绣花线,民间女子仍在七月七乞巧。

    这是因为,在刺绣的发展史上,最初是女子刺绣衣裳鞋子等起居日用品,以后才上升到刺绣观赏艺术品,皇帝跑了,开封变成了“废都”,可老百姓的日子还要过下去。

    开封民间一直传唱着《绣花枕》之类的民歌:正月里/姑娘绣了一对鸳鸯枕/巧针彩线绣得精一池清水明又净/绿莹莹漂浮萍/莲叶青荷花红/岸边柳舞春风/鸳鸯对对浮水中/绣出姑娘的相思情。

    开封民女将刺绣从艺术品回归到日用品,场景固然温柔,但总令人怀想北宋时“设色开染,较画更嘉”的卓绝宋绣画,宋绣还会重生吗?它将凭借什么样的因缘重生?

    双龙巷里诞生“汴绣”

    1955年春,开封东大寺的两间平房门口挂出一块牌子——开封市机绣合作互助组,当时“有七个人,他们是张福有、李秀芝、董静明、何秀花、尚淑琴、李风娥、李风云。小组长叫张福有,是唯一的绣男”。51年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开封汴绣元老级人物王少卿先生翻开一个记事本,把七个人的名字一一指给记者看。

    绣工原来都是在家单兵作战,成立互助组后,七个人团结一心,从儿童的小兜兜、鞋帮、手帕、枕套起步,在原开封剧场北侧办起了开封第一个刺绣门市部。1956年,互助组发展成“开封市机绣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人数发展到30多人,地点迁到了双龙巷。

    双龙巷位于开封城东北部,东西走向,长约560米、宽约9米。据开封民间相传,当年赵匡胤全家落脚于巷中的一座破庙里,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匡胤和赵匡义冻得哇哇直叫,父亲赵弘殷生火为孩子取暖。庙里的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和尚惊醒后随即对赵弘殷说:“你的孩子是龙。”

    融于古城开封2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双龙”传说无疑是富有人文气息的。走出两位宋代皇帝的地方成为宋代刺绣的复兴之地,历史的巧妙勾连,耐人寻味。

    1958年,合作社由大集体变成国营单位,就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大家兴奋地给开封刺绣起名字。时任开封市统战部部长的贾子云提议说:“外地有苏绣、湘绣,咱们开封就叫汴绣吧。”“汴绣”之名由此诞生。

    紧跟着,“地方国营开封汴绣厂”的大牌子挂了出来,职工也发展到近千人。当时以机绣为主,手工刺绣并不受重视,手工刺绣工人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一边绣,工资计件,绣一个小孩戴的兜兜,二毛五分钱。

    没有人能预知,“汴绣”的巨大转机就在眼前,就在这些绣小兜兜的女工身上,而这个转机就着落在和开封人渊源极深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宋代名画千年之后复活了宋代刺绣,宋文化的光辉穿越千年,依然投射在现代开封的身上,让人又一次惊叹宋文化强悍的生命力,惊叹开封人痴心难改的“宋代情结”。

    “丝情”与“画意”最美的邂逅

    9月22日,我行走在开封市中山路北段的御街上,据史料记载:北宋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先赴琼林宴,打马御街前”,是人生的大得意,那份潇洒传唱至今。

    新建的御街是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的,南起新街口,北至午朝门,全长400多米。街上楼阁店铺鳞次栉比,其匾额、楹联、幌子、字号均取自宋史记载。漫步御街,仿佛走进了历史。而在这条街上,我看见多家经营汴绣的门面,无一例外,都有《清明上河图》全图或局部图《虹桥》、《城门》。这是汴绣的代表作,也是长销和畅销的绣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6-10-27 作者:盛夏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