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来,鲁山县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休养生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慧的头脑创造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一个追求科技化、高效率的年代,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正在逐渐消失,而难得保留下来的传统手艺因而更具有深入人心的魅力。为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按照省政府、省文化厅、市文化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9年我县组织普查工作人员广泛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普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山传统手工大槽油”。它采取压榨法取油,榨出来的油色泽纯正、香气浓郁,耐储存,深受人们的喜爱。
压榨法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历史可以追朔到五千多年前的中国、埃及、印度等古老国家。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在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都有榨油机和榨油方法的记载。人类食油的历史是先从动物油发展到植物油.动物油是通过烧烤得来的.而植物油的获得.则是通过了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随之发明了用器械榨油.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他的著作《齐民要术》中己提到了‘榨油’二字。榨.压榨之意.这说明人们己经用简单的碓臼碌碡取油法.进步到用榨的方法来获取植物中的油了。
北宋时期.植物油的多样化己很普遍.由此可推断出木榨的发明不会迟于晚唐时期。榨的出现增大了素油的获得.素油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明未.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在这篇不朽的著作里.记述了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器械.其中谈到了木榨取油。
木榨工艺为人力手工技艺,木榨过程注重工与艺的结合,力与技的结合,直接从原料中挤压出油,不掺任何化学原料。木榨油味道纯正,富含营养,食用安全,且香味浓、口感好,无腻味、耐贮藏,深受游客和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在唐代,有木榨油作为朝庭贡品的记载。河南工业大学田少君教授在《油脂制取工艺学》中介绍了大槽油的价值。
鲁山县张官营镇楝树村的刘心建,现年67岁是制作手工大槽油的第五代传人。张官营镇位于鲁山县东南部,东、南与叶县接壤,北与湛河区为邻,镇域面积82平方公里.是鲁山县东南部地区农产品和其它商品的集散地。鲁山传统手工大槽油在榨油时,油香可以飘到几里外。木榨榨油是个技术活,与机榨相比,木榨榨油工序十分繁杂,木榨榨油从炒锅、炒把,用石碾碾末,铺单,用熘锅蒸蒸沫,包饼,装榨,压榨取油,二次压榨等十多道工序。
制作方法:1、炒锅、炒把,。用烟煤火炒籽把芝麻放到大铁锅内用炒耙反炒,每锅45公斤每次炒两锅,大约炒70分钟出锅。盛在准备好的簿萝(柳编制品的容器直径约1.4米高约15厘米)内待用炒籽的大锅是特制的.敞口型.大炒锅斜置在灶台上,炒锅靠灶背那一面高出灶前三至四寸.斜置的作用是在炒籽的过程中.籽粒会随着往前推炒后的下回力自动进行又一次搅拌.锅台的上方用索吊一块木板或铁板.这板是用来作锅铲用的.炒籽人在灶前操作。把籽粒放在大铁锅里.用文火缓缓烧热.炒籽人反复搅动籽粒 .籽粒即不能烧焦.也不能不熟.否则会影响籽粒的出油率。
2、用石碾碾末,将炒好的籽粒冷却后.均酝地散置在碾槽内。籽粒要反复碾压三至四遍.碾压得越细碎越好.越细出油率越高。“菜籽碾成泥,芝麻撞碾皮”,必须达到蚂蚁沫把炒好的芝麻添到碾车上的碾斗中,把芝麻碾成芝麻沫(浆泥),把芝麻沫收起待用。
3、称沫:22斤为一篮,一篮为一锅。
4、铺单,用熘锅蒸蒸沫:
首先要把碾好的沫用称沫篮称,蒸沫的方法是在灶锅里置放一个小木架或铁架.锅内预先放水若干.然后用一块大布将料粉包起来蒸沫。然后在蒸锅的笼蔽上铺好馏单,把沫均匀铺开待,上气十分钟左右便可出锅。
5、包饼:用檑草绳将麻酱包扎,包扎技术很关键,要包实、包匀把蒸好的芝麻沫用檑麻绳包成直径55公分的饼,一锅一片共包八片为一垛。包扎过程很关键,必须包匀、包实。
6、装榨:把一垛麻饼放在托盘上用绳捆紧,放到油槽内。
7、压榨取油,麻酱包码成垛,放进油槽内把麻饼发到油槽内后固定好,放入行挺、座挺(枣木档板)插入油尖(木楔子)用锤击打油尖,迫使行挺往前挤压麻包,把油榨出来。油从油道流进油槽前端的老君缸(盛油的缸)内。成品油要盛出来窖一个月才能卖。木榨油是一件费力费时的重体力活,木榨由两根家槐大树(大树必需4米处发叉,粗周长2米以上)挖槽而成,中空部分放枣木前大档、张板档、铺盘、催盘、行庭、后板档而成。榨油时挥动10公斤重的大油锤,一锤一锤地将一根根木楔楔入,一滴一滴地榨出油。多道工序,都靠手工完成。古老的油锤和木楔,油光锃亮,油锤推动起来了,随着一阵阵“歌谣“先打头,后打油,烧急慌忙打棉油,哼哼咳咳打菜油。啊油油,嗨——;哈油油,还出油”的号子声,油锤一次次准确地、沉重地撞向木榨的榨楔,木楔也不时地发出“咔嚓、咔嚓”的挤压声。油饼分离。不大一会儿,就听到了油汩汩流出的声音,黄灿灿的油像瀑布一般地从木榨机下面泻落下来。顿时,整个油坊笼罩在一片浓浓的香气中。木榨油油膜厚、油感好,机榨油没法比。
8、二次压榨过程中把第一次轧过的饼再到碾中碾碎,用大箩筛。筛沫时楼箩歌:咔哒哒、咔哒哒、咔哒、咔哒、一咔哒,咔!咔!咔。(箩往怀里拉为咔,往外推为哒)。
无论是炒籽、蒸粉,还是踩饼、上榨,每一道工序都融入了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匠心机巧,今天种类繁多的机榨油、色拉油、调和油等,却怎么也吃不出古老的木榨香油的味道来。木榨油坊实用而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传承着千年传统文化。
鲁山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成立后,经挖掘整理,已将其文字、声像、资料整理、存档,制订了对大槽油的五年保护计划,2009年建立组织、完善体制提高保护意识,2010年挖掘技术,人才挽救濒危状况,2011年搞好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2012年加大资金投入壮大技术队伍,2013年探索创新载体提升艺术品牌,使传统手工技艺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此项工作列入文化局工作责任目标和年度考核计划,注重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原标题:鲁山传统手工大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