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受禅台
2013/9/3 14:47:1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许多人心中都有着浓重的“三国”情结,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令后人心驰神往。全国各地,三国古迹多不胜数,河南就有不少,其中位于临颍县境内的受禅台,最为特别却鲜为人知。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将天下禅让于他,正是在这受禅台上完成了汉、魏王朝的更迭,400多年的大汉王朝到此为止,开始了三足鼎立的旷世奇局;而此后几百年间,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怀疑与受禅台上发生的这一幕有关……
很难把眼前这个大土堆与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它残缺不全,浑身长满杂草,一副破落相。粗略看去,和北方丘陵地带随处可见的土堆没什么两样,但它确是一处货真价实的三国古迹,穿越了1800年的时光留在这里。抠一块泥土,捻碎,散在风中,你甚至能闻到三国的味道;随便在地上捡起一块灰色的瓦片,几乎可以肯定是汉代的。
受禅台紧挨着临颍县繁城镇的南面,包围在一片田地中间,目测有十多米高,底部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当地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张定稳介绍说:当年的受禅台要大得多,分3层,每层27级台阶,共81级台阶通到顶端。如今,最下面的一层经过近2000年的雨水冲刷,已经踪影全无了。据史书记载,当年曹丕接受禅让时,“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可见当时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陪同记者采访的张定稳是繁城镇的司法所长,又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据他介绍,曹丕选择在这里筑台受禅是有原因的,当时繁城叫繁阳亭,北临颍河古道,这个南北交通的水旱码头是个风水宝地,传说这里曾落过凤凰,走过麒麟;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司马懿的十几万部队驻扎在这里,既方便保卫工作又利于取土筑台。受禅台的所有用土都是司马懿的军士从附近一个叫扁担杨的地方人拉马驮运过来的。张定稳告诉我们,受禅台西南1公里就有个村子叫司马营,那里曾经出土了不少汉代的箭镞和瓦罐等文物。
我们顺着旁边的小路爬上受禅台的顶层,竟被眼前出乎意料的场景吓了一跳:上面到处都是井口大小的坑洞,深浅不一。经张定稳解释,才知道是当地农民挖的红薯窖。他说,《文物法》颁布以前,这里的农民基本上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不但从受禅台上取土,还在这里挖红薯窖、烧砖窑……“现在可没这事了,谁敢动这儿一锨土,试试!”因为是司法所长,张说这话时显得很有底气。
正是初春的时节,受禅台上的草也发出了嫩芽。张定稳是个地地道道的“土专家”,说起受禅台的历史也带着玄之又玄的神秘色彩,他指着地上一块光秃秃的地方说:当年汉献帝就是跪在这儿把刘家的天下禅让给了曹丕,所以从此后,这个地方就再也不长草了。
汉献帝的确是在这儿将刘家的天下让给了姓曹的,但当时跪没跪记者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儿长不长草和汉献帝没有关系,倒可能是因为如今在这儿跪的人多了。现在受禅台上的唯一“建筑”是一个半人高的水泥石台,据说当地有人经常来这儿烧香祭拜,记者很好奇:是拜汉献帝还是拜曹丕?这连张定稳也说不清。
1800年前,受禅台上上演的这出“戏”的主角是曹丕和汉献帝,他们在小说中都是无足轻重的角色,但在历史上却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记得最初读三国历史时,对汉献帝的遭遇很是同情,尤其是曹操杀他的老婆伏皇后的情节印象深刻:大臣郗虑和华歆奉曹操的命令入宫捉拿伏皇后,汉献帝引郗虑坐在外殿,华歆直接把藏在墙后面的皇后拽了出来,堂堂的国母披头散发,赤着脚,泣不成声。走到献帝身边时,对她的皇帝丈夫说:你就真不能救救我吗?献帝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最令人感叹的是,献帝回过头来对同坐的郗虑说:天下真有这样的事啊?!皇后随即被杀,两个皇子也被鸩杀……
可以说汉献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之一,从被董卓推上帝位到曹丕拉他下台,始终是一个傀儡。1800年前发生在受禅台上的这一幕,是汉献帝结束政治生涯的告别演出,但一生悲剧的汉献帝并非无能,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9岁的刘协与少帝刘辫逃出宫外,恰巧碰上董卓率领的部队,董卓明知他们的身份,故意耍威风,持鞭喝问:“你们是谁?”少帝刘辫吓得浑身哆嗦,口不能言。身边的内侍、太监和一群文官更没人敢开口说话。此时刘协挺身而出道:“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董卓一惊,道:“当然是来救驾。”刘协指着刘辫高声道:“这就是当今天子,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
这一幕是刘协一生中唯一的闪光点,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董卓见刘辫无能,遂立刘协为帝。当上傀儡皇帝的刘协也没有停止反抗,曾经两次秘密组织夺回权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客观地评价受禅台上发生的故事,不能说汉献帝无能,只能说他的对手太强了。
看看汉献帝受的委屈,就知道这次禅让是真是假了。汉献帝知道末日已到,于是召三公九卿,告祠祖庙,然后向曹丕下禅位册诏说:过去尧禅位给舜,舜让位于禹,我早就想学习他们了,天下该归有德能的人,你当皇帝是众望所归,我让位于你……
曹丕也是推辞再三才表示接受,《曹丕集》里就收录了他关于拒绝受禅写的3篇《让禅令》和3篇《让禅表》,其中写到听说皇帝要让位于他时,他吓得“五内惊震”、“肝胆战悸”,真是虚伪之至。
经过几次虚假掩饰之后,公元220年农历十月,曹丕“终于答应”了汉献帝一而再、再而三的禅让要求,在繁阳城筑起受禅台,举行盛大的仪式,接受了象征皇位的玺绶。
给中国历史增添了许多骄傲的400多年的大汉王朝就在这土台上宣告结束。第二年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当即宣称他继承刘协的帝位,建立蜀汉帝国,第三年孙权也宣布建立吴帝国,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受禅台上的另一位主角曹丕名气比汉献帝大得多,但这主要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其次是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性格很难捉摸,诸多历史记载的事件都证明他的残酷无情:他因为嫉恨曹彰的骁勇健壮,设计将这个亲弟弟害死;又因为才能不如另一个亲弟弟曹植,怕曹植将来抢了他的帝位便威逼其必须七步成诗,否则杀头。结果曹植写的《七步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句成了后人描写骨肉相残的代名词。可还是这个残酷无情的曹丕却能写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饱含深情的诗句,实在令人费解……
站在受禅台上远望,四周出奇的静,正适合发古之幽思。1800年前汉魏交替时的所有荣辱都已经归宿在这厚重的泥土里了,初春的风吹在脸上,依然感觉寒冷,我们站在这古老的受禅台上,议论着过往时代的神秘往事。
受禅台的“克隆版本”
受禅台北800米的地方,过去有座献帝庙,据传献帝庙下面有一条暗道直通到受禅台下。在繁城镇,这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但没有人进去过。“都是听老辈们说的。”张定稳说,当时出于安全的考虑,曹丕就是从地道登上受禅台接受汉献帝让位的。
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动,安全工作当然是头等大事,可在自己的地盘上,又有十几万的军队驻扎在附近,况且1800年前,也不会有精确制导炸弹从天而降,记者想曹丕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挖地道从地下通过。但这里修有地道倒有可能,他的老子曹操就非常精于此道,如今,全国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曹操当年的运兵道、运粮道。
陪同记者一起去采访的临颍县文化局副局长王国伦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受禅台北面进行了挖掘,几天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地下埋藏着一处类似现在花坛模样的建筑遗址,正当他们带着兴奋和紧张的心情继续发掘时,突然间,地下水却莫名其妙地冒了出来,发掘工作被迫中断。直到今天,受禅台下面到底有没有地道,还是一个未知的谜。
我们漫步到受禅台的北面,发现这里坍塌严重,裸露的泥土里夹杂着灰色的砖瓦块,张定稳说,当时受禅台上建有宫殿式的建筑,倒塌后的碎砖烂瓦埋在这里,形成了厚厚的“文化层”。记者从泥土里拣出一块瓦片仔细观看,没发现与现在的瓦有什么不同,可一想到这是1800年前的汉砖汉瓦,心中就有种说不清的感觉,这没有生命的泥土里蕴含着历史的秘密吗?站在这荒凉的受禅台上,回想曹丕受禅以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你确实会感悟到历史的神秘。
如果把受禅台看做是三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舞台的话,1800年前的这个舞台上还有几个重要角色——司马氏父子。
曹丕实现的国家权力和平移交的新程序,往下没传几代,就被司马炎克隆了一回,拿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来形容这段历史再恰当不过了。
曹丕死后的魏政权,很快完全被司马氏父子掌控,他们对待曹氏子孙就像当年曹氏父子对待刘家子孙一样,先是废掉了不听话的皇帝曹芳,接着杀了公开发动政变的皇帝曹髦,然后司马昭效仿曹操为儿子扫平道路,准备将帝位让给司马炎,便立了个傀儡皇帝曹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形容的就是这段历史。翻翻有关魏、晋的史书,就像在看一部翻拍的电影,情节、角色完全相同,只是饰演角色的演员变了。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曹操的孙子曹奂向他禅位,夺得了帝位,建立晋朝。司马炎也像曹丕对待汉献帝那样给了曹奂“继续用皇帝的仪仗出入,向他上书时也可以不用称臣”的待遇。历史真让人感叹,当年曹操、曹丕父子如猫戏鼠般玩弄汉献帝,未想到自己的子孙转眼便被司马氏如法炮制。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0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