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

2013/8/30 11:48:00 点击数: 【字体:


    仅一年,竹编艺人月收入增加172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之路还很长


    相比往常的周末,3月24日的郑州市金水路曼哈顿商业广场更显热闹,广场前摆放的竹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原来,这个热闹的“集市”是由我校SIFE(赛扶)团队联合曼哈顿沃尔玛超市举办的一场竹工艺品展销会。参加展销的竹产品包括竹篮、竹筐、竹扇、竹架等全部出自焦作市博爱县竹编艺人之手,价格也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

    这些竹产品来头可不小,它们就是第六届中国竹文化两项金奖得主——清化竹器。参展的35个竹筐、7把竹扇等清化竹器产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目睹此景,博爱县林业局局长焦爱国激动地说:“多亏了学校的这些学生,我们博爱县的竹产品才走出了小山村,走进了咱郑州的大市场。”

    从“贡品”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焦作市博爱县位于我省西北部,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人工竹林。博爱县竹子种植历史长达2000多年,竹器加工业有5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博爱县独特的竹文化和竹器制作工艺,明清时期,博爱县“清化竹器”已经被列为贡品,供宫廷使用。1914年,清化竹器中竹帘子、嵌花漆面六面凳、竹藤心太师椅等十余种产品参加了当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今天,“家家门前水,户户有竹林”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据我校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环境变化急剧,资金投入不足,管护措施不力,荒园竹林的产量一直下降,加之塑料制品等替代产品的冲击,很多竹农弃竹改行。在博爱县的60多个村庄中,仅有500多户人家还保留着清化竹器的制作工艺,竹编艺人的年收入甚至不足3000元。

    据我校SIFE团队队长苑博介绍,目前博爱县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制作竹产品,产品也多以竹筐、竹篮、竹椅等生活用品为主,一般作为家用或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则将产品销往附近地区的农村市场。

    编一个竹篮花费二三个小时,却只卖几元钱,收购商的利润也不过一两块钱,竹制品便陷入了费时费力收益甚微的尴尬境地。“没事的时候(他们就)编一两个竹筐竹篮,卖上十几块钱。” 苑博这样描述清化竹器的生存现状。在谈及竹编技艺的传承时,他说:“竹编艺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中,几乎没有人会。”

    2009年,在入选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时,曾为“贡品”的清化竹器一度衰败不堪。

    大学生帮扶“非遗”探寻市场经济时代下的春天

    从2010年至今的三年,帮扶清化竹器的团队在变化中不断传承,他们中有的已经毕业,有的才刚踏入大学,这批大学生们还在继续帮扶清化竹器找寻市场经济时代下的春天。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我校共有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组、SIFE(赛扶)团队等至少4个大学生团队先后为清化竹器的市场化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生帮扶清化竹器探寻市场最早开始于2009年,由我校会计学院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组发起,该项目组将清化竹器定位为“挑战杯”创业大赛的创业产品,自此开辟了我校大学生对这一项目长达3年的帮扶。2010年4月,我校SIFE团队继承了这项帮扶工作,团队成员谢雯回忆说:“学校团委老师觉得这个项目很好,又符合我们SIFE的‘帮扶’理念,便鼓励我们接着做下去。” 

    自2010年4月至今,我校SIFE团队先后5次来到焦作市博爱县考察当地竹器编制产业的生存状况,前后走访了竹编工艺较为集中的许良镇、磨头镇等地区,根据产业中存在的竹产品形式单一、销售模式落后、技艺断层、原材料流失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产品只有承受住市场的考验才能生存”,深知这一道理的SIFE团队依据市场的需要制定了一套营销策略。苑博解释说:“我们的定位是中间商,通过开拓郑州市场,把商家和当地手工艺人对接起来,形成固定的商业平台,这样市场、销路都解决了。”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2010年5月,SIFE团队找到了博爱县最大的收购商朱攀登,将他的竹编产品带到郑州万博小商品城试卖。这一试卖可不得了,在头两个月的试卖期内,朱攀登的竹编产品销售总量达到987件,利润增加了2097.2元。尝到甜头的朱攀登还强烈要求SIFE团队帮他拓宽销路。2010年10月,以销售竹编工艺品为主的网店——“家有田园风”正式在淘宝网上挂牌经营,而这一“实体销售加网店宣传”的经营模式也被更多当地人所接受。

    “我们第一次去博爱的时候,当地人不是特别重视。”他回忆道:“后来再去的时候情况就好了很多,农户、政府、供货商开始主动配合。”

    经过赛扶团队近两年的帮扶,当地竹编艺人在销售模式和利润上有了很大变化。到目前为止,当地竹编工艺产品增加了9种,竹编艺人月收入也相比2010年增加了172元。

    “非遗”市场化任重道远

    展销会现场,不断有市民一边翻看着展出竹器一边询问价格,一位姓曹的手工艺品批发商为大批要货还当即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看到这一景象,博爱县金达扇业公司总经理刘栋梁说:“社会发展了,人们又喜欢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了。”

    “发展要靠‘公司加农户’。” 这句话博爱县林业局局长焦保国说了很多次,“农户搞制造,公司做市场,这样东西才能畅销。”展销会上,他与沃尔玛超市的负责人郭君亭商量着要筹办更大规模的展销会。“这次你们带的东西还不够多,不够全,下次再多带一些来,办一个更大规模的展销会,让咱们郑州市民都知道清化竹器这样的好东西。”郭君亭说。

    “我们很欢迎传统文化展品到沃尔玛来做展销。”郭君亭为展销会致辞时说:“我们还会继续支持这样的展销会,提供免费的场地、电源等。”

    作为竹器行业的企业家,刘栋梁很赞同“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思路,“我和焦局长一直在商量这个事。”他还对赛扶团队负责人说:“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多,什么营销啊,战略啊,那真是不一样。”

    刘栋梁是为数不多的清化竹器手工品传承人。“前两年有一个广州老板花了2万元买了一个我做的竹扇,而市场上一样大的竹扇只卖10块钱”。他说:“东西用料好,工艺好,往更为精致的竹艺品发展会有更好的前景。”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大学生、市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携手,才能让古老的清化竹器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走向新生,前方依旧任重道远。【原标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 2012-04-0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用途广泛 热销各地的博爱竹器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