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孟州市河阳街道喜庆新春鼓韵来

2013/8/30 11:26:23 点击数: 【字体:

 
    鼓声,是力量的张扬,是胜利的宣泄,从两军对垒到太平盛世,千年的鼓韵承载着华夏文化,传递着历史文明。 

    2月24日,蛇年元宵节,记者来到孟州市河阳街道乔家鼓坊采访,未到鼓坊,就已听到铿锵有力的盘鼓声,真可谓是未闻坊面,先闻鼓声。

    乔家鼓坊,是豫北地区唯一的鼓坊。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乔家鼓坊销往各地的鼓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在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上,都有强劲的乔家鼓韵。

    走进鼓坊,军鼓、盘鼓、腰鼓、挎鼓、手鼓、说书鼓、狮子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走访中,乔家鼓坊第三代传承人、今年46岁的乔伯文向记者聊起了乔家鼓坊的兴衰历程。他说,解放前,为了让一家人能吃口饱饭,父亲乔象国12岁就跟着爷爷走南闯北,那时,父子俩游街串巷给人家干活。无论春夏秋冬,天还没亮时,父亲乔象国就被爷爷叫起床来拉大锯,锯木条、制鼓坯、上鼓帮。“那时父亲的身材还没有锯高呢。”乔伯文打趣地哈哈一笑。

    乔伯文说,“文革”期间,全国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有七个子女的乔象国家庭负担很重,只能偷偷制鼓补贴家用。白天不敢干活儿,乔象国就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做。他回忆道,1967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乔象国背着工具去岭上给人赶活儿,因为害怕遇见熟人,就趁夜摸黑沿着山沟走小路,一不小心脚踏了空,差点掉进深沟里。

    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乔象国靠着自己的一手绝活办起了制鼓厂,制鼓工艺成了乔家的传家宝。由于从小都在这叮当作响的制鼓声中长大,乔伯文兄弟五人都是制鼓能手。尤其是老四乔伯文,酷爱制鼓,16岁就跟着父亲经营鼓坊,并很快成了鼓坊的顶梁柱。

    乔伯文介绍道,民间制鼓一般要经过选料、制鼓坯、蒙磨皮、试间打钉、打底上漆等工序,而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不断加以创新和改进,使制鼓过程中的 20多道工序基本上实现了由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的过渡。乔伯文说,“最难的一道工序就是合缝,要百倍细心和耐心。还有就是蹦鼓,皮子蒙到鼓腔上面后还要反复蹦,目的是让皮子绷紧,加大鼓的弹力,保证鼓的音质。”

    在乔家鼓坊,记者看到一面直径两米五的大鼓。乔伯文告诉记者,这面大鼓要花费三个人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完成。敲打起来声若洪钟,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两米多宽的大鼓需要四五个人上去蹦,每当这时,父亲都会指挥着他们兄弟五人上去蹦,那情景简直像草原牧民在跳舞。”乔伯文兴奋地说。

    2009 年6月,乔家制鼓技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乔家几代人的努力下,乔家鼓已由过去单一的品种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品种、80多种规格,其精美的工艺、良好的信誉名扬四方。“乔家鼓坊目前已有了第四代传人,如今,俺侄子乔振东的制鼓技艺已日臻成熟。”乔伯文对乔家鼓坊的未来满怀希望。(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原标题:孟州市河阳街道喜庆新春鼓韵来】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焦作市文明办 2013-02-2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新年到 锣鼓俏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