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羊的来历
2013/8/29 9:53:3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金色五月,小麦丰收,人们会拿上丰厚的礼品到娘家探望;魅力六月,忙中偷闲,娘家人必会㧟上一篮面做的“羊”去闺女家(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羊”已升级成了“面包羊”或“蛋糕羊”)。这种形式的走亲戚不同于春节和中秋节时的往来,它传达的是真真切切的一种“孝”道!以下是其来历的传说:
从前,有个人姓郭,名顺,是个进士,其子郭振喜,是文林秀才。郭振喜的妹妹也有一子,不务正业,母亲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往南就偏往北,他不听话也就罢了,还整日和母亲吵架,甚至打他母亲。母亲无奈,回娘家向郭顺诉苦,作为进士的郭顺,屡次教育其外甥,就是教育不好,也无计可施,只好叹气。一日郭振喜又见父亲和妹妹愁眉不展,叹息不止,便问其缘故。听罢大笑一声:“哎!这还不好办?!”他先让妹妹回去,随后赶着一只大羊和两只小羊来到妹家门前,把两只小羊抱在怀里走过来走过去,就是不让两只小羊吃奶。等到中午时分,其外甥回来了,见舅舅不让小羊吃奶,小羊一直叫个不停,便对舅舅说:“它们那么饿,你怎么故意不让它们吃奶?”郭振喜便把两只小羊放开了。饿坏了的小羊两只前腿跪下,津津有味地吃起奶来。他问舅大热天在门口干什么。郭振喜看看羊厉声说道:“羊知跪母,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着跪着腿吃奶的两只小羊,其外甥如梦初醒,深受教育,再也不和母亲吵架了。
尽管是传说,但从那以后,“行麦礼”和“送羊”的风俗便流传开来。起初,“行麦礼”拿一篮馒头,“送羊”送的是真正的大活羊。渐渐地,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行麦礼”所拿礼物也变了,大多是方便面、点心、西瓜、香蕉之类的东西,而“送羊”则是用面做一只大“羊”,身上盘有“蛇”,“蛇”身上是隔一段有一个的黑豆,“羊”的脖子里有“项圈”,同样有黑豆点缀,“羊”头上有花,“羊角”是用较细的面段缠绕在插上去的高粱秆上做成的。“羊”嘴里有枣或用高粱支撑。“小羊”身上则有干净的梳子印上去的“花”,栩栩如生,除小羊外,人们还“创作”了许多新花样,“双鱼”,“青蛙”,“茄子”等等,可爱至极。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烤面包打蛋糕技术得到应用,现在的农村直接送“面包羊”或“蛋糕羊”。
这个习俗还有个顺口溜:“割了麦子打罢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瞧娘,就是去要羊。”“行麦礼”一是为了说明丰收的喜悦,与其父母分享,报答父母之恩,二是为了向娘家人要“羊”,让娘家人教育其子女孝顺,让“孝”之感恩代代相传。当我们迷恋于西方的感恩节时,何不看看就在我们身边的传统呢?现在知道这个风俗的多数年轻人也只知道有这个风俗,很少有人过问“送羊”的真正涵义。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永远谨记“羊知跪母,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句话,我想于己会更幸福,于父母则更心宽,于社会则更和谐!【原标题:送羊的来历】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汤阴文化网 2012-05-17 作者:于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