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心菜”是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有一段故事,说的就是殷商王室重臣比干。
比干,殷商末期沬邑(卫辉市北)人,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他是王室重臣,官至太师,因直谏剖心致死,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谏臣,被尊为“谏圣”。民俗中尊其为文财神、文曲星——裘皮行业祖师,更是中华林姓的太始祖。
比干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的弟弟,人称“三代孤忠”。帝乙病危,比干力荐纣王继位,纣王登基,比干以相位辅佐,从政40多年,励精图治,勤政恤民,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殷商王朝日益富强,人称“殷纣江山,铁桶一般”。随后,纣王沉迷于酒色之中,重用奸臣,疏于忠相,殷商王朝迅速走上颓败之路。结果,“微子去之,萁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死后,周武王发动牧野大战灭商。武王为比干封墓(《尚书·武成》),铸铜盘铭,并诏回比干夫人和儿子,正式赐其子姓林,比干成为林姓的太始祖。孔子以“仁”称之,唐太宗追赠其为太师,谥“忠烈”,元顺帝加封其为“仁显忠烈公”。
汤阴县东16公里处菜园镇广平厂、前后高汉、前后皇甫等村的东侧,有枉人山。据隋《图经》载:“纣杀比干于枉人山。”郦道元《水经注》载:“长沙沟水又东经枉人山。”乾隆《汤阴县志》载:“枉人山在县东二十五里。”从而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
传说,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之后,将符贴在胸口,立刻策马狂奔,离开京城两千里,只要不回头,即使无心也可以不死。比干依照吩咐行事,不想中途遇见一名妇人,在他身后沿街叫卖“无心菜”,比干好奇回头一瞅,立马坠马而亡。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
民间流传着一种类似的说法:“当时比干怒视纣王,是自己剖腹将心摘下,扔于地下,大步走出王宫,来到了民间,救助穷人,广施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给他的补心仙丹,并不曾死去。正是因为他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因此深受百姓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做买卖的人,都没有贪心,大伙公平交易,互相之间谁也不会坑骗谁。因此,后人供奉比干为文财神。”
相传比干有一次外出打猎时,射杀过一只九尾狐,而引起了九尾狐狸精妲己的憎恨。妲己变成美女成了王妃,受到纣王的宠爱后,即挑唆纣王杀害忠良,当比干力谏纣王时,妲己借机向纣王进谗言将比干处死,并剖腹挖心,弃之荒野。比干成神升天后,商朝灭亡,妲己被杀后现出了九尾狐狸精的原形,比干就把这个死有余辜的九尾狐狸精剥了皮,抽了筋,沤在污水里,一泡就是二十天,最后熟成了皮筒。从此,留下了熟皮业这一行。熟皮行一直把比干奉为本行业的祖师爷。他们议事、定规、拜师收徒都要在祖师爷牌位前进行,上写“比干祖师之神位”。拜师学徒要先拜祖师爷,再拜师傅。逢年过节还要给祖师上香拜供,以求祖师护佑生意兴隆,师徒平安!
据传,广平厂村的马刨泉,曾是比干饮马的地方。传说比干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当他的坐骑跑到所住地方的不远处,马不前行,口渴难耐,比干喊道: “渴了自己找水喝。”马立即前蹄腾空,向地下奔去,立即掘出了两个坑,形成了清泉。马狂饮一阵后,又急行一阵,便栽倒在地,凉水涌心死去,比干无奈之下埋葬了他的马。地名“马刨泉”、“白马墓”沿用至今。
枉人山的西侧二百米处,有个大古洞,是用古代的大砖垒筑的,高1.5米左右,宽2米,深100余米,是专供逃荒要饭的人休息和吃饭的地方。据传是比干怜惜受苦人专门筹建了此洞。
菜园镇广平厂村的东南西北,各个角落都有据说是比干留下的可纪念的东西。【原标题:“没心菜”与比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