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关公是怎样赢得儒生钦敬的呢?要知道那些书生虽然文弱,却很倔强,他们尊崇的是圣人孔子,这是因为他老人家开创了儒家学派。他们尊崇的亚圣人是孟子,这是因为孟子对儒家学说有突出贡献。而关羽呢?整天挥着一把大刀,把人家的脑袋,当作标点符号,杀来杀去,任意删节。难道用大刀一个劲儿抹人家的脖子,也能立德、立功、立言吗?
这不是咄咄怪事么,却是为何?
其实关公被儒家承认为神,凭的是皇帝的御批,凭的是一部《春秋》。相传关羽的祖上,教育后代的课本,就是一本《春秋》。从他的祖父关审开始,他家的长条几上,永远都放着这样一本书。
耳濡目染,关羽一生都爱读《春秋》,白天看,晚上看,刮骨疗毒的时候也看,反正是不拿大刀的时候,就拿《春秋》,就像当今的人玩手机,走到哪里都带着。
好了,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已经足够让天下的儒生感动了。加上他身上具备忠、义、仁、勇、礼、智、信,这些儒家的文化元素,竟然在一个武将身上闪闪发光,这还得了?这不是武圣人是什么?足以和文圣人孔子并列了!
其实仔细地去看,关公读了一辈子《春秋》,却连一篇有关《春秋》的论文都没有写,甚至连心得体会都没有留下,权且相信他是用行动来践行《春秋》的,正所谓“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想那儒家的心曲,不过是拿关公读《春秋》做广告,衬托儒学的神圣罢了。
那么佛教呢?咋与关公搞“相关链接”呢?
说起来是因为一个梦,一个和尚的梦。
话说南北朝时期,南陈光大年间,佛教天台宗一位掌门大师,一日游历到湖北当阳,远远看见玉泉山紫云如盖,于是入山寻胜,夜见神人美髯者,自称汉将军关云长,前来要求受戒学佛。于是他就收关羽为徒,让其皈依佛门了。
为了能够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关公特别能战斗的特长,他把关公封为护教迦蓝神,于是关公就成了护法神,进入佛教殿堂。这样子到了唐朝,僧人就把这件事编进佛经了。
还有就是关公与道教的关系。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山西运城盐池水量骤减,产量下降,税收困难,有人认为这是蚩尤作祟,就上报了朝廷。对道教着迷的真宗皇帝,请来张天师作法,又招关公显灵,将蚩尤打败了,盐池水满如故,周匝百里,于是关公与道教拉上了关系。
这件事很荒唐,蚩尤是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而关公是东汉末年人,即使是让他俩的灵魂来作战,如此跨越时空也是一出《拉郎配》,很明显这是道徒们编造出来,拉关公入伙的。
但人们却偏偏信这个,在山西,如今还有《关公战蚩尤》这出戏,演员演得如有其事,观众看得十分着迷——就是从北宋开始,关公大踏步走向道教领域,占了一席神位。
关公信俗一经形成,便如菩提之树,有形无形,总在信众心中
关公不但被儒、佛、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了几十次之多,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最后成为万能之神。
第一是战神。关公是旷世大将,其勇武中国少有,世界罕见,当然要被习武者奉为武圣和战神。军士们相信关公可成为自己的保护神,所以民间男儿前往军中服役,都要到关帝庙拜上一拜,沾点关公的灵符来护身。
第二是武财神,又称商界保护神。相传关公年轻时从商,贩卖布匹,精于理财,擅长记账,发明了“日清簿”,这是一种明细账(流水账),清楚地记录一日内大小账目。商家看重关公的精细劲儿,纷纷供奉。
其实今天看来,商家看重的还是关公的那把刀。他的刀自然十分锋利,正好与生意上的求“利”同音,又很有震慑作用,所以商人把关公视为商界保护神。过去的民间年画上,常把关公画为招财纳吉之神,过年时悬挂于中堂以求财运。原因是关公曾被曹操看重,“上马金”,“下马银”,颇有财运。现在我们逛街,还可看到一些商店进门便有关公雕塑,像前燃着香烛,不过,已经是细细的电棒代替了真正的香烛,在那里发着悠悠的光。
第三是文教之神。关公不仅义薄云天,而且能文能武,儒家以其喜读《春秋》,称其为“文衡帝君”,与文昌、朱衣、魁星、吕祖合称为“五文昌帝君”,是读书人的保护神,专掌求学考试事务。
第四是医药神。旧时民众迷信,认为生病和不幸,多因鬼怪神魔作祟。而关公神勇,鬼神皆惧,又兼着“伏魔大帝”职称,所以人们驱魔治病,都依赖关公。因此关帝庙中设有药签,关公俨然是一位心理医生了。
第五是行业神。剃头匠奉关公为祖师爷(同时还奉罗公为祖师爷)。关羽生前没剃过头啊,咋就变成剃头匠的祖师爷了呢?想来想去,也就是他手上有一把刀而已:“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你看看,剃头铺的这副对联,其威风和口气多么像关羽。
这样不免使人担惊受怕,试想他手上的大刀,又快又利,战场上砍人家的头,就像切西瓜一样。让他做剃头行的祖师爷,咋想都觉得瘆!他应是砍头行的祖师爷才对。
香烛业,也奉关公为祖师爷,所据是关公晚上看《春秋》,点的是蜡烛,秉烛达旦,不离蜡烛,于是他便是香烛业的祖师爷了。这多少有些牵强,他要是借着月光读呢?岂不就是月亮神了?此外,他还是银钱业、典当业、描金业、皮革业、酱园业、糕点业、命相业的祖师爷。
你该说他咋恁能哩?那么多行业都信他!民间信俗就是这样,信谁就是谁,认准就烧香,趴下就磕头,逮住了就不松口,这就是民间信俗的执著意味。关公信俗,一经形成,便如菩提之树,有形无形,总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各界都敬关公,村村镇镇皆有关庙,南极岭表,北达寒垣,但凡儿童妇女,无不知晓关公。
按说到了近现代之后,“德先生”和“赛先生”进来了,人们对关公的热度该降温了吧。其实不然,中国人对关公的崇拜有增无减,尤其港、澳、台同胞,祭祀关公热潮如旧。关公信俗还蔓延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近年来,随着旅居海外的华人增多,关公信俗遍布全球。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直到2000年,印度还在兴建大型关公公园。
——当时义勇倾三国,如今祀庙遍九州!
但庙宇再多,也只是平台。那么关公的精神内核,到底怎样在关公信俗中体现呢?请看下篇。【原标题:关公信俗的民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