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绿城广场晨练的人群中总能看到上百名身穿白色练功服、手持红色塑胶球的习练者,他们气定神闲,缓慢而有力地揉动着手中的圆球,吸引了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原来,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所展示的太乙球功夫。昨日,记者采访了经常带领大伙儿揉球的非遗项目“太乙拳”传承人张勋华。红色塑胶球就是他发明的太乙球。
张勋华(左一)带领大家习练太乙球
兼收并蓄 融合禅武医艺
“庄子曰‘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乙’。所谓太乙,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是世界本源的意思。”张勋华介绍说,出身少林的道教大师张三丰,将释道儒三教中修身养性的理念三合为一,结合少林拳法和道家练气、养生之法,以少林拳术为基础,集禅宗修炼、道家养生、易筋、形意、八卦等多家武术于一身,将禅医与武术内功相结合,将中医和养生气功相结合,创立了“少林太乙拳”。此后,经过历代武术大师的传承、发展,禅、武、医、艺,如同百川汇集的一片汪洋,浩浩荡荡地流淌在中原历史的河道中。
张勋华习练太乙拳已有数十年,在他看来,少林太乙拳蕴含的正是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精神,“它不仅是一种强力的代名词、是一种融会贯通的思维,更是一种哲学和文化,它是禅、武、医、艺的交融。”
走出国门 传播太乙文化
在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前,张勋华就已经自觉地开始继承、传播太乙拳文化了。在他的推广下,太乙拳不仅在国内有众多的习练者,还走出国门,受到了国外友人的追捧。
2006年,张勋华因在哈佛大学创下了两小时为55人准确诊病的记录,被哈佛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而太乙拳也成为哈佛大学体育系必修课程;2007年,美国麻省州政府为张勋华颁发了“中美文化交流使者”证书;2008年、2009年,张勋华两度赴澳,传播太乙拳。同时,太乙文化成为国际健康产业协会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以太乙拳为主题的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如国际(美国)康复医学研究机构、国际 (美国)少林太乙拳促进会、美国哈佛大学少林文化基金会、太乙苑俱乐部、太乙养生馆、太乙禅武医研修院等。
“郑州歌舞剧院《风中少林》在澳洲巡演时,邀请我作为特聘武术演员加盟舞剧演出,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鲜活地展示在舞台上。”张勋华告诉记者,在演出间隙,他也和当地观众现场交流,神奇的太乙拳功夫令海外观众啧啧称奇。
强身健体 群众得到实惠
“在绿城广场、滨河公园、紫荆山广场、文博广场等十几个广场,每天每个点都有几十到上百的群众跟着我们练太乙拳。”说到在市内的传播,张勋华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练习太乙拳的群众有几千人,年龄最大的有84岁。为了使大家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太乙拳的练法,张勋华还发明了最基础的太乙拳功夫——揉太乙球,通过强身健体,直接使广大群众得到“文化遗产”带来的实惠。
记者了解到,太乙球直径约45厘米,运用正确的方法旋转球体一周,就能有效运动脊椎;只需一两平方米的场地,每天十分钟练习,一个月下来就能初步体验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过去人们一提到文化遗产,就觉得似乎与现代生活没什么联系,不适用,也就不感兴趣,其实,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完全可以造福现代生活。”张勋华笑着告诉记者,如今他已培训了200名教练分布在市区带市民练拳,他本人也会依次到各大晨练广场义务教大家练拳、揉球,欢迎市民前去了解、学习太乙拳。 【原标题: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传承人张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