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称重阳节重要节俗汉代已形成
2012/6/29 15:58:3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19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民俗专家说,饮菊花酒、吃花糕、登高等这些重阳节特有的节俗在汉代时就已形成,迄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万鹏说,“重阳”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由此看来,战国时,重阳这一天就有活动,但不一定形成节日。作为一个节日,重阳的一些节俗如饮菊花酒、吃花糕、插茱萸、登高等在汉代就已形成。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据《续齐谐记》中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高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李万鹏说,重阳节登高,实际上在桓景故事前就有,最早人们登高是为了赏秋,享受秋空白云。因为桓景故事的传布,重阳节登高有了“避灾祸”的意味,也因为桓景故事,登高遂成为重阳节的重要节俗。吃花糕习俗,则是汉代秋收以后百姓尝新谷形成的,后来固定为重阳节的节俗,取吉祥如意、“百事皆高”之意。
李万鹏说,因为阴历九月九日是极阳之数,有长久之意,人们遂把重阳节作为老人节,借此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在我国古代,每逢重阳节,皇帝会诏令全国抚恤老人。在工作节奏十分紧张的今天,在重阳节以各种方式给老人们送去问候,以示牵挂、惦念之情,也不失为一种新的节俗。(原标题:民俗专家称重阳节重要节俗汉代已形成)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