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民间绝活之西平大铜器

2012/6/21 11:42:48 点击数: 【字体:


    【缘起】
          
    西平大铜器应该属于隋唐燕乐遗音,算下来,应该有1400年的历史。西平大铜器主要在新年灯节期间应用,而灯节源于汉代,兴于隋唐,盛于明清。从大铜器的闹年习俗与功能上来说,和灯节的兴盛期也是一致的。

    驱魔辟邪

    灯节会的民间信仰

   
    2010年 12月初一个寂寞的冬季下午。驻马店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
   
    没有逢集,大多数的商店落下了铁闸门,偶有开门营业者,也是懒洋洋地坐在门口晒太阳,或与相熟的人侃大山。
   
    70多岁的仪封大铜器传人高殿清,就是在与别人聊天时被我们找到。他的店铺,在街道偏北一点。大门敞开,顾客寥寥无几。但熟知仪封大铜器历史的高殿清并不在意,说起大铜器来,头头是道。
   
    最让高殿清难忘的是小时候仪封的灯节会。那时,仪封还是一个繁荣的集镇,有高高的寨墙和四道寨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镇子里都要举行灯节会,年龄很小的他总会兴高采烈地参加灯节会,举着“高照”走在铜器会的前头。
   
    对于镇子里的人来说,灯节会也许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他们门前都会早早地挂上花灯,扎着漂亮的带有故事的图案:有花红鱼,有“羊羝头”,有孙猴子等等,还写上“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等字样;他们还要备上好烟好酒和好茶,等待铜器会的经过,希望通过大铜器驱魔辟邪,永保好运。
   
    民间器乐,往往走在民间信仰与风俗的前列。大铜器也不例外,它被当地居民寄托着最朴素的祈愿。

    天地“鳌山”

    祈愿之后是还愿

   
    这种祈愿,需要一个复杂的程式来完成。
   
    镇子上的铜器表演者,往往有专门的组织,叫铜器会;铜器会的领头人叫“会首”,负责铜器会的一切活动。
   
    张富生是仪封现在铜器会的会首,但他的铜器会,已没有新中国成立前的那种繁杂表演程式了。新中国成立前,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会首就会组织会员宰掉会内专门养的猪,分肉共食。
   
    他们会搭起一座专门敬神的天地棚,写上天地之神的牌位,供人们祭拜。他们还用高粱秆扎起一个像塔一样的架子,在架子的每一个角都挂上一盏燃烧的油灯。
   
    入夜时分,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燃烧的火山,他们称其为“鳌山”(音)。
   
    按照风俗,村中刚结婚的新媳妇,往往会派一个不相干的人去“鳌山”偷一盏灯,并从天地棚里请回一尊泥塑的娃娃;到次年真正生下孩子后,再好酒好肉地央求偷灯偷娃娃的人,往“鳌山”上送回两盏灯及两个娃娃,作为还愿。
   
     饭后,是出灯的时间。铜器会便派两个人将蘸油的棉花套子点燃,放置在铜器会要经过的路段,作为照明的路灯;忙完之后,还要出灯,数十名男女老少,用竹竿挑着各种有故事图案的花灯,走在队伍的前面,他们把手中提的花灯叫做“高照”,大概是高高举起用于照明之意。

    铙钹表演

    像龙像狮又像雀

   
    铜器会跟在“高照”之后,这是最有看点的一群表演者,他们通过表演不同形式的鼓点,变换出“二龙戏珠”、“麻雀闹竹园”、“狮子啃棍”、“老猫上树”、“八仙庆寿”、“喜鹊闹梅”等数十种花样。
   
    这是大铜器表演的精华所在:他们在敲打铙钹之时,学龙像龙,学麻雀像麻雀,学狮子或老猫就像狮子或老猫,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中间还夹杂着传铙、传钹等绝技表演,尤为吸引人。
   
    跟在铜器会之后的,则是其他的一些表演团队,比如拉死驴、扑蝴蝶、踩高跷、舞旱船、推小车、二鬼摔跤等,名目众多。“我记得有一年,除了镇上的铜器会,各个村庄的铜器会来了几十班,从镇子寨墙的南门排到了北门,有三里多长。”高殿清回忆。
    
    灯节时的辉煌,转瞬即逝。像所有民间器乐一样,大铜器在建国之后,终于走向一段沉寂的历史,这是民间艺人无法抗衡的共同历史,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无奈时刻。
   
    不过,例外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大铜器还曾经扮演过一个同样有特色的角色。(原标题:民间绝活之西平大铜器)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0-12-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