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阴差阳错的文武之道
2012/6/27 10:29:4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底,在山东巡抚宝座上坐了两年的袁世凯接到清廷昭令,出任直隶总督。当年12月21日,袁世凯偕同唐绍仪一行数十人,由一营亲兵护送,威风十足地离开济南北上赴任,他得意地对部下说:“我在山东巡抚任内,一共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剿办山东境内的拳匪;另一件是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期,保境安民。”假以历史的眼光,袁世凯自诩的“武功”实在不足称道,倒是他的“文治”有不俗之处。
玩弄权术无师自通
袁世凯早年科举屡试不中,便弃文习武,前往山东投奔嗣父袁保庆的密友吴长庆,就在吴的营中读书。袁世凯谦抑自下,时作激昂慷慨之谈,很快取得吴长庆等人的好感,不久被提拔为庆军营务处帮办,成为一名小小的军需官。经过10多年的投机钻营,平步青云地升任山东巡抚。
在任山东巡抚时,为了解山东各府州县的情况,袁世凯经常派员分头下去密查。他总是先派一个人去,接着再派另一个人去。这两个人都对他直接负责,但彼此之间谁也不知情。如果他们所查的结果互不相同,他还照以前的办法另外再派两个人分头去查,然后再把所查的结果和上次的对照。对查报真实的予以奖励,对谎报不实的则进行处罚。袁世凯曾对儿女们说:“做一个长官,最要紧的是洞悉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举措适当,如果受着下边的蒙蔽,那就成了一个瞎子,哪有不做错事的?”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圣谕催促袁世凯立即出兵保卫京师。袁世凯一面回奏朝廷即日调兵兼程北上;一面打电报以山东省的名义参加“东南互保条约”,宣布对外国人“负完全保护责任”。他随后把部下叫来,嘱咐说:“你们带兵6个营北上,必须慢慢走,等等瞧,走到直隶省边境得停下来,看准风色行事,切不可和洋兵冲突,引起战争。如果北京失守的话,两宫必然出走,你们就应该找到两宫所在,带兵前往保护圣驾,这时行动越快越好。”
八国联军撤退以后,慈禧太后在西安行宫接到袁世凯恭请“两宫回銮”的电报,便取道河南、直隶回京。袁世凯便在山东各地急忙采办大宗绸缎、日用品及食物,另备白银20万两,派人专程去太原上贡。
同年12月15日,袁世凯由济南亲自到直隶省顺德府迎接两宫圣驾。袁世凯望见太后御辇来到,便匍匐道左、跪请圣安,随即放声大哭。众大臣一看都大吃一惊,因为这是一件犯忌的大事。按清朝制度,王公大臣除了国丧举哀大哭外,平时绝对禁止对皇上哭泣。随驾官员见袁世凯此触犯天条之举,都替袁世凯担心。慈禧太后也觉得很奇怪,便问袁世凯为何要哭。袁世凯抽泣着回答:“臣见圣容消瘦,痛彻肺肝,不觉失礼,忘却大罪在身。”慈禧听了袁世凯的回答,反倒安慰说:“瞧你这孩子,咱们今天能够见到面,总算是菩萨保佑,现在你也用不着再伤心难过了。”并一再夸奖袁世凯是一个尽情尽理的大忠臣。
1901年11月初,李鸿章生命垂危时,上书清廷保荐袁世凯继任其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清廷准奏。但是袁世凯的生母此时在济南病逝,根据清廷制度,袁世凯应“丁忧”辞职。慈禧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告密有功,并有太原进贡及顺德府接驾等忠贞表现,乃亲准袁世凯即刻上任,这在清王朝是绝无仅有的。
兴学育才有所作为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认识到要变法自强,并下决心兴学育才。光绪皇帝发布了书院改学堂的上谕。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正在家里休假,看到皇帝的谕旨后立即组织人员起草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于1901年9月上奏光绪皇帝,认为“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以今日世变之殷,时艰之亟,将欲得人以佐治,必须兴学以培才。”奏请先在省城设立大学堂,分斋督课,其中专斋相当于大学,正斋相当于中学,备斋相当于小学。尤为重要的是,他还拟订了《山东大学堂章程》,分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及学堂经费4章,对如何创办省城大学堂作了十分详尽的规定。10月初,奏折得到清廷的照准,于是山东首先办起了一个官立山东大学堂,10月正式开学。这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在各省最早兴办的官立大学堂。
这是山东官办“新教育”之始,也是全国兴办的最早的省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同私塾和科举制度比较起来,已经有了质的区别,具备了近代正规高等学校的体制和规模,那时虽然还不像现在这样划分专业,但也分了本科和预科,学制定为3年,并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课程设置除了经学外,开设了20多门课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新课程虽然大多数是基础课,但在清末已属先进,别开生面,具有时代气息。在随后的不长时间里,景贤书院和济南书院也分别被改为东运中学堂和济南府中学堂,接着又创办了山东师范馆。
山东在开办新式学堂方面进展较快,一时成为各省效法的榜样。武将出生的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他说,自己从小就痛恨科举制度,一生中能有兴办山东大学堂这样的不经意的“得意之笔”实在是“最为得意的事情”。
镇压民众心狠手辣
1898年,阎书勤、赵三多率领山东冠县义和拳举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1899年,朱红灯领导山东平原起义,高呼“扶清灭洋”,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1899年底,袁世凯接替毓贤署理山东巡抚,并带去了自己新建的武卫右军,到任的次日他就颁布《禁止义和拳匪告示》,露出了镇压人民、充当洋奴的面目。袁世凯将山东原有的旧军加以改造,派冯国璋负责主持操练事宜。袁世凯对官兵训话说:“义和团实属匪类,以仇教为名,而阴逞不轨。”
并当即派遣防营前往各州县镇压,他认为杀一儆百是个有效的方法,就抓住肥城县义和团杀死英国传教士布鲁克的事件,作为媚外资本,派精兵悍将前往肥城大肆搜捕团民,押往济南,请英国驻上海副领事“观审”,当即判处2人死刑,1人终身监禁,3人充军,4个村保受鞭笞之刑。并命令当地村民交纳赔偿费白银9000两,又给布鲁克建立纪念碑。
袁世凯对义和团展开了极其残酷野蛮的血腥屠杀,他接连不断地命令所属军队,要见“匪”必杀,对于那些“拳匪”成堆的大小村庄,可以开炮轰击,不必缩手缩脚。如作战不力,“无论官兵一律提头来见!”又命令各级地方官,捕获“拳匪”不必开堂审案,可以当场处决。雷振春奉命去清剿齐东县,该县有一个700户人家的大村,大都参加了义和团,土寨坚固,兼有快枪。雷振春感到为难,请示袁世凯。袁世凯正言厉色对雷振春说:“办大事的人切不可有所顾及,若再这样姑息下去,安有肃清之日,你立即回去,如他们胆敢抗拒,立即开炮轰击,务求早日解决战事。”雷振春即返齐东,遂命炮兵轰击,使该村成为废墟。当时,山东民众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民间流传着“杀了袁龟蛋,我们好吃饭”的歌谣。
袁世凯所属军队有洋枪大炮,在清朝军队中是现代化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山东义和团仍然坚持反击清军,但由于力量分散,寡不敌众,经过几次悲壮的战斗后,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损伤。首领朱红灯被捕英勇就义,其他首领王立振、王立言、朱士和、邢殿五等人见这位新巡抚不像前任巡抚那样善待他们,所采行的措施极严厉,于是纷纷率领徒众向河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发展。李鸿章当时正任两广总督,看到直隶遍地烽火,而山东则是风平浪静,慨叹赞赏地说:“袁家这小子,真不含糊!”(原标题:袁世凯:阴差阳错的文武之道)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200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