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滑县惊现木版年画产地

2012/6/21 10:51:19 点击数: 【字体:

  
    赴郑州出席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验交流会的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日前得知河南省在开展普查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一处过去不曾为人所知的年画产地。当即便亲率由多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前往豫北滑县慈周寨乡前二头村,考察这个流传数百年却几乎被人忘却的文化遗产。
        
    天公不作美,郑州迎来入冬最冷的一天,兼有疾雨夹着冰碴漫天飞舞,很像当年发现武强年画古版时的窘境——道路泥泞,却没有足够大的雨鞋,只好用塑料袋套在脚上,走起来东倒西歪。但冯骥才却兴奋地对记者讲:“如果这个产地的年画在文化和艺术上体系独立,就将是半个多世纪来首次发现的一份重要的木版年画的遗产。”
  
    韩家大院围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他们惊奇地议论着:“这木版年画平时只是在家里挂着,还不知道它是宝贝哩!”在众人的簇拥下,冯骥才伏下身躯,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第27代传承人韩建峰木版刷墨、嘴巴喷水、宣纸压模、滚子轧印等印制过程,以及悬挂四壁的每一幅作品。村民韩爱国说:“印画的这块版已经200多年了。如果两个人搭帮印,一天能印1000多幅呢!现在村里还有几家能印这个画。”
  
    据了解,滑县慈周手工木版年画兴于宋代。明代初期来自山西的艺人韩朝英是滑县古版年画的振兴者。在传承过程中,他只传韩姓男子,不传外姓和女子。在数百年的传衍中,滑县木版年画渐渐形成“兴隆”、“兴义”和“兴盛”三个派号,历经了27代,传承到今的是韩丙利、韩建峰、韩国富3位。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中州的大地深处一边耕作,一边制画。封闭的传承方式反而使他们的画风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完全是另一种年画体系
  
    冯骥才在现场进行了初步的判断。他说:“和北边的武强年画相比,特别是相距一百多里的朱仙镇年画相比,滑县木版年画完全是另一种体系。它在体裁上以中堂为主,朱仙镇以门画和斗方为主。在题材内容上,朱仙镇的戏曲画很多,但滑县年画很少戏曲故事,没有世俗生活,多取材于民间的信仰传说,属于风俗类的木版画。这些画体现了古代先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企望,而非迷信。从绘画风格来看,它多用对称构图,色彩也迥异于朱仙镇。朱仙镇年画以黄和紫、朱和绿两组对比色彩为主色,这里的版画以淡黄为主色,很少用紫色对比。多用一种浅红色,使画面由一般民间年画强调的炽烈火爆,走向雅致与温和。”它具有活化石的意义
  
    “它的制作方法也与朱仙镇不同。朱仙镇是以套版为主,滑县以单线手绘为主,有点类似杨柳青的方法。但在技法上,是先用深颜色勾画,再用浅颜色晕染,尽可能画得立体一些。”冯骥才继续点评道,“滑县的画还有一种‘文气’——它把字和画结合得非常好,多把对联、横批与图画连在一起,字画相配,文雅又大气。另外,我发现一个题材是别的地方很少见到的——田祖像,手执禾草,肩披绿叶,应是炎帝神农氏。我国以农业立国。这是农耕文明的始祖形象,在其他地方的年画里比较少见。”它具有活化石的意义。
  
    冯骥才说:“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历史冲刷,滑县还保存着这么完整而丰厚的文化遗产,还有传承人和全部活态文化,是很罕见的。从题材到体裁、风格、技艺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很高艺术水准。这是豫北地区黄河流域重要的文化发现,也是我们民间文化普查抢救给这次全国会议的贡献。”冯骥才提醒当地要帮助韩氏家族保护好老木版,老版千万不要被古董商贩买走,千千万万别再卖给外国人,因为它是本地文化的“根”,是“乡亲们祖祖辈辈文化创造的家底儿”。滑县县委书记刘国连表示,一定会高度重视本土的文化遗产保护。当即,冯骥才请天津大学美术学副教授孙东宁和摄影家段新培留在村里,对该村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整理工作。(原标题:滑县惊现木版年画产地)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今报网 2006-11-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