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滑县木版年画不能昙花一现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2012/6/21 10:36:02 点击数: 【字体:


滑县木版年画不能昙花一现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大河报报道:(首席记者 杜超 张鸿飞/图) 自11月27日本报在A01版、A03版报道了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新发现我国木版年画“活化石”产地以来,各大媒体和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一些境外媒体也要求到传承人韩建峰家进行采访。滑县木版画的保护现状究竟如何?本报记者日前再赴滑县,与韩建峰做了深入交流,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传承人韩建峰:“我的心在滴血”

  “我必须马上就走,多一刻也待不住!那是老祖宗的家业啊!”11月29日下午3点多,正在自家院里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韩建峰突然又腾地站起来,大声自语道。这位个头不高、年龄不大却阅历丰富的豫北汉子正在为流失在外地的古旧木版而焦灼。

  下午4点多,滑县文化局派出的专车来了,我们和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在村头上车,目标直指邻省W县。该县的文物贩子数年来一直在偷偷收购韩氏家族的“老木版”,甚至将其倒卖到境外牟取暴利。

  11月30日下午,我们抵达W县。进入这儿的木版画展厅,瞪大眼睛四处查看,却丝毫没有韩建峰最惦念的“老木版”的踪影。“一定是藏起来了,媒体的报道让他们警觉啦!”

  “他们只承认藏有我们四五十块儿老版,可我知道应该有100多块儿嘞。七八年来,经俺家族人手,50元、100元、200元卖出去的就不计其数!他们都不懂这东西究竟有多宝贵,我的心在滴血啊!”无功而返的途中,韩建峰提起流失的“老木版”就禁不住激动。

  自1995年起,这个在北京当过兵上过几天军校的觉醒者、韩氏木版年画老字号“兴隆号”的传人开始四处奔走,查寻、搜集流失老版,呼吁保护滑县木版画和木版年画,为此前后花去30多万元。

  从今年7月开始,在滑县文化局开展的文化遗产普查中,韩建峰看到了曙光。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他积极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未能如愿。

  当地人:滑县木版年画历经坎坷

  记者在滑县采访时,了解到了更多尚未被全部证实的渊源和说法——
  滑县木版印制品分为木版画和木版年画两大类,当地俗称“画轴”。木版画版面主要以人物、神话、典故、吉祥以及福禄财喜寿为表现内容,以家族族谱、中堂、对联为主要表现形式。木版年画的内容多取材于释道儒三教人物、各个行业中供奉的诸神、祝福年画等。

  滑县木版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四五百年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方式,以工艺精细,人物造型粗犷豪放,线条刚劲有力、饱满匀称,颜色艳丽,构图讲求对称均衡,富有乡土气息而广泛流传于省内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滑县木版画、木版年画主要产地集中于慈周寨乡前二村一带。以前,这里几乎家家都会木版画、木版年画的制作,而且还能刻版绘画。记者所见的彩画,都是先在木版上进行黑白二色的“墨线”印制,然后由人工再根据画中人物、神像的身份、官职等等,分别进行涂彩和彩绘,实际上是“二度创作”。一般男孩子在六七岁就开始跟随父辈进行线条和色彩的描摹学习训练,以为将来谋生传承之技。

  木版年画经过世代流变,于清朝乾隆年间形成了韩凤岐、韩凤仪、韩凤祥为代表的三家作坊,分别是“兴隆号”、“兴义号”和“兴盛号”,制卖活动持续到民国时期。鼎盛时期,甚至有山东、山西、河北、甘肃等地的经纪人常住滑县,等候画品,然后批发买卖。

  解放前夕,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制作艺人纷纷改行,开业生产的作坊屈指可数。

  解放后的上世纪50年代,木版画更加衰落。个别艺人冒着被揪斗的风险,将双面刻的老木版单面刨平推光,或藏于地下,或置于猪圈,或放于灶台当案板,保住了一些老版。1962年,政策放宽,木版画、木版年画市场开始复苏。到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将近200人参与制作,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版,一人平均每天印制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不打裱(即不装裱)的宣纸软片画幅。乡政府甚至派专人在每幅画面盖上政府大印,以作纳税之鉴。外来商贩需住上四五天才能排队买到。“听老辈儿人说,那时算到了全盛时期。”乡亲们说。

  “文化大革命”中,木版画被全面围剿。乡亲们又开始烧、卖、砸,毁坏了相当数量的木版。

  改革开放后,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手工艺品,收藏和观赏价值日益提高。每逢年节,前二村的老村民会用自己收藏的木版印制一些出售,但数量质量已大不及当年。
  专家学者:“这里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
  滑县木版年画的发现和挖掘,始自今年7月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而学者们也以敏锐的文化触角,感知到了滑县木版年画的“破冰”性意义。

  今年9月12日,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冯敏听说“滑县发现新木版年画”后,14日就来到了前二村。

  “当我看到那些宝贝画面画幅时,我那个兴奋、激动啊,我都抱着画版亲呀——这里有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啊,我能够读懂它们啊!”12月2日晚记者采访冯敏时,她依然激动得语带哽咽。

  冯敏那几天的随笔感受跃然纸上:“出乎意料,我见到了目前认为是最大的木版年画,这儿的木版年画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别具一格。清代的木版有几块,保存得尚好,但也有不少已做了锅下柴薪。现有百余块木版品种,但是前几年已有上百块版子卖给了文物贩子,另有上千块含着人类文化信息基因载体的雕版早在‘大跃进’年代和‘文化大革命’中随着一缕青烟消失在白云作底的天空。

  惋惜至极……

  9月17-19日我去了第二次。口述史录了五个小时……

  10月11-13日我去了第三次。帮助整理登记全部画版(含测量尺寸)……”

  11月25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专程到滑县考察。在韩建峰家中,他语重心长地说:“可千万不能再卖了,你们一二百元出手,到国际市场就是六七万元的拍卖价,绝不能再轻举妄动!”

  12月2日晚,记者采访了著名的民间文化守望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夏挽群,他充满感情地说:“滑县木版年画是我省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以来第一次发现的,但遗憾的是发现得太晚,大量木版已流失到省外、国外。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要务,就是全力以赴地追回那些流失的木版。我们正在准备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存》滑县卷,列入全国序列。下一步将把滑县木版画作为独立的文化内涵,密切关注,争取各种渠道资金,给予扶持。”

  绝不能让滑县木版画、木版年画“昙花一现”,这已经成为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者的共识。(原标题:滑县木版年画不能昙花一现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6-1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