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让周易推动社会进步-易都安阳举办世界盛会

2012/6/21 9:57:10 点击数: 【字体:

 
    第十四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在河南省安阳市隆重举行
     
    焦点中国网安阳讯(刘书民) 9 月 1 日至 3 日,第十四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在河南省安阳市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由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安阳市社科联、安阳周易研究会承办。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让周易推动社会进步。主要内容包括:周易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周易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弘扬;周易与哲学、周易与自然科学、周易与环境学、周易与生命科学、周易与文化学、周易与管理学等学术研究。
   
    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主席徐芹庭先生(台湾),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副主席陈瑞哲先生,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秘书长总干事陈河舟先生(台湾),新加坡易学会会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总干事周谱仁先生,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理事陈幸男先生,印尼美化大自然基金会团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理事谢碧玫女士等来自海峡两岸和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的 400 余位易学专家、教授、学者参加开幕式。大会共收到论文 160 多篇,采用 139 篇。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台湾立法部门负责人王金平,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武汉大学教授、著名易学家 唐明邦先生等分别为本次大会发来贺电、贺信、题辞。
     
    中共安阳市市委书记张广智、中共安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以及常保利、宋建生、张善飞等安阳市的领导出席开幕式。
   
    安阳市委书记张广智宣布本次活动开幕。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在致辞时说,安阳是周易的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 20 多年来,安阳市党政领导、广大市民和周易研究会共同努力,大力弘扬周易文化,取得了《周易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安阳取得的成绩也是世界易学同仁共同创造的,充分体现了世界易学同仁同心同德的和谐局面。海内外易学专家、教授、学者会聚古都安阳研讨周易,为弘扬周易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让我们牢记并努力实现这次会议的主题“周易推动社会进步”。
     
    为期 3 天的第十四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举行易学研讨、祭祀周文王、参观台商投资园区、召开投资项目发布会和周易书画笔会等一系列活动。尤其是 9 月 2 上午,作为第十四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辛卯年周文王祭祀大典”在汤阴县羑里城隆重举行。海内外嘉宾 400 余人佩戴黄色绶带参加了祭祀大典。国内外 19 个周易代表团举牌列队进场,大典仪式庄重肃穆,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宋建生在大典仪式上恭读祭辞。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主 席徐芹庭先生,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副主 席陈瑞哲先生,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秘书长、总干事 陈河舟先生,新加坡易学会会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总干事 周谱仁先生,印尼美化大自然基金会团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理事 谢碧玫女士参加了祭祀大典。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等代表团及韩国易经学会会长申东虎、世界道教法师联谊会会长温国平等敬献了花篮。 2004 年以来每次祭祀周文王大典已经成为安阳周易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标志和强势品牌,羑里城正在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和易经学者心中的祖根圣地和共有的精神家园。祭祀大典遵循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原则,赋予大典以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特殊的现实意义;遵循重在高规格、重在影响力,共话学习《周易》的经验和交流学习体会。经过 8 年的探索和实践,羑里城祭拜周文王大典这一文化盛事,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助推了文化强市的建设,提升了安阳厚重形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效益。
     
    2009 年 10 月 17 日 ,在第 20 届安阳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的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周易学家唐明邦在致辞中说:安阳周易研究会以及成功举行的 20 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在中国、在世界只此一家,已形成世界著名品牌,影响力最大,成为世界研究周易的中心,在世界易学界享有盛誉,安阳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发扬。
   
    2011 年 9 月 3 日 ,周易学者安徽省淮北市刘步银在参加安阳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感慨地说:安阳周易研究会是国际易学界的灯塔,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金钥匙,是砸碎《周易》的外壳“迷信”二字的银锤。
    
    这次大会的学术委员鞠曦在学术总结报告中指出:
     
    一、一种学科,凡经久不衰而常新者,必由其不断提供的时代需要之思想所决定,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由此保持其学科生命力,《易》及其易学史,表明了这一点。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呈现出在文化形式与文明方向上所存在的问题,而问题本身则表明其乃历史之固有,深陷问题之中的现代社会必然亦已经付出沉重之代价 , 其中虽不乏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之破坏、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道德沦丧、人对自身生命的困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而力图解决之,是学术研究的自在动力,亦即是在这样的理路中,激发了当代的国内外易学研究。在本届大会上,美国汉学与风水研究协会董事长卡而• 霍顿先生认为:中国悠久繁荣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表明,其本质的文化形态方面拥有丰富的成就与技能,由此取得了传统文化的巨大成功,我们为这种文化的历史传承而感动;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紧要的是——重新调整规划当代文化,显然,独一无二的能够引领人们灵魂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将成为当代的本质精神。卡而• 霍顿先生显然出于对现代文明产生的问题之忧患并基于对中国以《易》为群经之首的中国文化精神之理解,因而给出上述之深刻判断。
      
    面对现代性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吴铁铸教授认为:《周易》是治疗现代病的救世良方与灵丹妙药,《周易》的和谐原理、原则和方法,求融通,致中和的思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性形式。马来西亚易经学会会长 陈瑞哲先生认为:易经的重要价值是开显世界大同,国家与民族是人类社会两个最大的群体,通过《易》“同人于门”与“同人于宗”的逐步扩展,达到“同人与野”、“族类辨物”的世界大同。江苏省常州国际易医研究中心 毛铁年先生认为:《易经》中的道、天时即规律,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主宰芸芸众生,只有以道奉行,才能元亨利贞,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之境界。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顾问 胡九蝉先生认为:《易经》的核心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道统精神,其为古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与经验传承,万古而常青,历久而弥新,决不会因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汰换,尤其在物欲横流、人心混乱、伦常颠倒之当下,更显其珍贵,只要深入道统、效法圣贤,和协世界将近在咫尺、指日可待。因此,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汉文化圈的学者们应当共同努力,以具有人类普适价值的道统精神同化世界,是引领现当代人类文明走出危机之枢要。
     
    二、《易》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人类哲学与科学的永恒课题。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市抗衰老协会理事 辛立州先生提出了人类科学将于当代产生革命的思想,科学应当指向生命自身,应当以《易经》与《黄帝内经》为载体,以“性命双修”为体用,形成“自我”生命为价值取向的生命科学体系,并以此提出了以“第四医学”为理论基础的“创建 21 世纪建康管理中国模式”的具体建议,得到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与会学者的肯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赵定理研究员通过天文学、易学、中医学的比较研究,把“医易同源、黄道同宗”界定为中国文化之源头,通过与现代科学之整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发展,其中,传统生命科学(如丹道学)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本届大会对《易》理有比较深入的研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审、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商宏宽先生认为:《易》理之关键在于卦象符号系统,其既有《易》结构之变易,又有阴阳之对待流行,既反映了自然秩序和象数理则,又有严谨而灵活的逻辑与方法,所以,卦爻符号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人类智慧之结晶。吉林白城师范学院政法系孙铁骑认为:应当走出《易》乃卜筮之书之误区,《易》乃社会教化、安顿身心生命之哲学,应当把经传合一,实现“一以贯之”之解读,《易》乃言说“性与天道”的性命之学,其思想核心为生命之自在的损益之道,避损行益不但是君子之道,亦应当成为社会历史的应然进路。长白山书院鞠曦山长通过形而中论的《易》理诠释,认为孔子通过对《易》进行“观变”、“发挥”与“和顺”,使《易》形成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思想体系,其理论形式和思想原理乃本体论到主体论至价值论“一以贯之”。孔子的易学思想原理是哲学性的,所能体现的理论价值是科学性的,其理论形式是《易》学性的,而不是西方哲学的那种形而下的无法贯通的思想形式,所以,推定《易》哲学的思想理路和思维方式的特点,是解读《易》“恒以一德”思想体系的自在性工作。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 师李书有教授认为易学体系由易道、易德与易术所组成,其经历了易术到易德再到易道的发展历程,易道是《易》的最高层次,是《周易》的本体论,易德是《周易》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论,易术是《周易》之应用,为方法论。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 张成秋先生分析了之所以《易传》位阶高于《易经》的原因,其在于《易经》经文只是一些占卜谶文,没有哲学价值,通过孔子的“序传”,从而使《易经》通过《易传》上升到群经之首的地位。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学会创办人黄来镒理事长以“元亨利贞”的《乾》卦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易》之思想原理,为避免上九之“亢龙有悔”,其贯通与《谦》卦的逻辑推定,具体分析了六爻皆吉的《谦》卦,认为之所以为吉,皆因主体之谦虚自处、有德不居、内敛自持、谦冲自牧、大公无私、内外兼修;显然,黄来镒理事长所论乃“元亨利贞”而决无“亢龙有悔”之中正之道。
     
    秦汉以降,《易》学“两派六宗、互相攻驳”,表明了易学之“惭枝游屈”,因而赋予现代易学研究拨乱反正之任务。其中选择有影响的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并把其放到中国思想史的高度进行反思,方能正确推定问题之来龙去脉。为此,本届大会对邵雍易学进行了研讨,武汉大学哲学系 唐明邦教授认为:邵雍是尊儒崇道、博学多才的学者,具有哲学家深邃的思维并饱含诗人的灵感,不乏数学家的精密与博古通今的史学家修养,既是独具山林的高隐,亦心忧苍生、同情劳苦大众,其代表作《皇极经世》一书开奇志、见精神,应当恢复在中国思想史中的正确地位,其思想奇构,足为神州大地之自豪。北京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丘亮辉先生认为:邵雍一反周易经传的传统,提出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观念,致力于从易经和易传回到伏羲的符号,画出了伏羲四图;邵雍的《皇极经世》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数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其是对传统易学的根本性创新,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北京学者 常秉义先生认为,邵雍《皇极经世》一书是易学乃至国学史上之集大成之作,其为内圣外王教化人心,提出陶冶情操的人生观与修齐治平之大要,其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与天人合一之理念以及超越时空的大战略、大智慧更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治世良方。
      
    四、“科学易”研究始终是当代易学的热点之一,有关易科学原理的探讨成为科学易研究的中心工作,应当认为,只有把《易》思想原理之科学性与当代思想原理进行比较研究并中和之,才能正确运用于当代具体之科学研究。在本届大会上,安阳周易研究会 周金鼎先生认为,只要做到以《易》理与卦象为参照,对地表等异常现象进行监测,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 医易相通”是中国学术中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何以相通之理据及其现代意义,其显然涉及当代颇为棘手的哲学与生命科学这两个领域,而理论与实践之统一又成为“医易相通”之关键,由此成为本届大会讨论的问题之一,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理事长 陈幸男先生论述了医以《易》之阴阳为总纲,固有太阴与太阳、少阴与少阳相对待,六阴与六阳相辅成,和则健康,违则致病,五行之生克、乘侮、胜救、互成等无一不是中和之道。泰国弘易学会会长 翁仰湖先生认为:郑钦安所著《易理真传》,其通过对真水真火相互关系及其辨症论治,通过相当慎密的综合性临床论述,成为“医易相通”之典范。众所周知,郑钦安是清代名医,是在中医流派岐出的两千余年之后,开创出“火神派”并成为鼻祖,其辨症颇得仲景伤寒之旨,其坎中真阳、离中真阴互为其根从而以扶阳论治,疗效颇好,应当引起当代中医学者的重视。
      
    五、安阳周易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陈凯东先生近年的易学研究令人关注,其提交的论文《象是 < 易经 > 的文字》,发展了其专著《象说周易》一书的思想,认为《易经》的本质就是象,象是《易经》的文字,学习《易经》就是学习象及其变化,通过解读卦象符号与卦爻符号的变化的本质规律而理解《易经》,才能达其真谛。地理学刊杂志社 齐运铎先生认为晚商甲骨文表明了中国文字最初起源于占卜,甲骨文之象形是最直观的传递信息的形式,象形字最重要的是图象,承载的信息十分丰富;之后出现的形声字如金文与秦篆体与汉小篆及其之后出现的隶书、楷书等,由于逐步脱离了象,使汉字的信息量大为减少,因此,研究甲骨文与易象的关联,从而理解汉字本意进而理解易理,应当成为现代易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安阳周易研究会会长 秦文学先生认为:甲骨文的成熟与发展表明殷商时期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其占卜活动,驱使人们去探索与发现,发挥了改造生存环境之功效,甲骨文之占卜刻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是中国先哲的一种重大文化活动与科学实验。
      
    本届大会还对周易与环境科学、周易与姓名学、中天易学、周易与预测学,周易与姓名学、周易与企业管理等进行了有益的研讨。值得引为关注的是原安阳大学校长 申斌教授与河南省易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田建法先生的相关研究。 申斌教授对周易预测与现代(数学中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统计预测、趋势分析)预测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周易预测是前兆预测、或然性预测、直觉预测和定性预测;现代科学预测是因果预测、必然性预测、理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显然, 申斌教授的研究为解决周易预测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路。 田建法先生提出了“风水学的科学依据”,其把风水学放到集地球物理学、磁场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气象学、宇宙天体学、人体科学等综合学科进行考量,无疑对风水学应当实现的现代科学转型,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科学的实证意义。
     
    六、安阳的当代易学研究,已经走过二十二年的历程,为国内外学界所瞩目。国际易学联合会执行秘书长 王国政先生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国际易学联合会宣读的“贺词”中肯定了安阳的易学研究,认为安阳在二十多年来,在安阳市政府的支持下,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年复一年,历久不衰,对于发展繁荣易学,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安阳市领导和易学同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民族的崛起,国家的振兴,开源于周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重放异彩。为了总结经验,更上一层,安阳周易研究会刘书民副会长在 “二十二年风雨铸成易都响亮品牌,安阳成为世界周易文化中心”之论文中指出:“历史表明,自 1989 年至 2011 年,安阳紧紧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周易知识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一万余人次,来安阳参加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呈现出历史上国内外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易学会议,安阳凭借周易发祥地之得天独厚之条件,通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安阳周易研究会以及安阳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品牌,易都安阳已成为世界周易文化研究之中心。”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站在历史的高度,安阳易学会议及参与的学者应该更加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向世界推出优秀的易文化模式,因为当代世界的多极化与文化的多元化、消费经济模式带来的能量浪费、资源破坏、社会管理的短视行为等等,已经使世界严重不和谐,有些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或出现危机,只有以保和大和之《易》理进行中和,才能使人类文明形成全新的文化传统,从而步出危机,走向光明的方向,显然,由于这是一个文化同化的中学西渐、开新传统的历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因此应当与时俱进。对此,丘亮辉先生在“易学研究与文化自觉”论文中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上,重建现代易学文化,是当代易学研究的新任务;现代易学研究的目标是唤起现代社会的文化自觉,第一步要从全国到地方实现使易学社会团体成为合法组织,;第二步要使现代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步要以科学求解和充实易学,同时以易学求解和充实科学,使现代易学融入世界文化体系。”
     
    为了继往开来,本届大会 向唐明邦先生颁发了“终身成就奖”,授予吴铁铸、辛立州、赵定理、商宏宽、常秉义、 鞠曦等先生“周易研究学术带头人称号”。(原标题:让周易推动社会进步-易都安阳举办世界盛会)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焦点中国网 2011-09-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